如何分析该功放电路

[复制链接]
5550|38
 楼主| yhf311 发表于 2012-5-30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楼上要求上图,仅供参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MCU52 发表于 2012-5-30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CU52 于 2012-5-31 00:02 编辑


在300R时中点在0.1V,实际就更不知道了。
VD1也在0.7V,何来为0,而且连前面差分放大的静态的工作点都破坏了,
这个是电阻调到45R时情况,VD1也不是为0,
说本末倒置似乎不为过。先有IB5才有IC5进而产生R6R7的电压。中点是调出来,
不是一搭就出来的,至于为什么要调,那是因为估计的值与实际器件的值有偏差。
这个仿真为什么电阻要减小,只是因为2N2222A的HFE与楼主的相差1倍多造成的
实际换个BJT它就会变,总之流过R6,R7的电流主要是由IB5流过BJT造成的,而不是V1/(R6+R7)是个恒定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MCU52 发表于 2012-5-30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了,如果楼主的Q5实际的HEF与估计的HEF相差不大的话,
电阻R6,R7可以不动,避免减小交流开环增益,而微调R3即可。
Lgz2006 发表于 2012-5-31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应楼上要求上图,仅供参考
yhf311 发表于 2012-5-30 20:18

yhf311可真不够谦恭啊
是楼主发帖求援,人家来拉你一把
怎么反倒成了“应楼上要求”的乐施好善者了
其实,这个结果早在掌握之中:
请看 13楼,中点电压V3非常接近于0
       17楼,结果应是“绝对值小于0.05V”
       19楼,不用调R6R7中点电压接近0.有人怀疑吗
让楼主给大家一个结果,为把以下道理送给楼主及尚不明了者:
当其它已定时,R6R7值的选择,是由额定输出功率来规定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yhf311 + 1 呵呵,前辈不要激动!

查看全部评分

Lgz2006 发表于 2012-5-31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MCU52还**要调R6R7么
您与楼主的两个不同参数电路的仿真数据:
   探针1 :  V(直流) -0.001V
   Probe1:   V(dc)  -0.005V
彻底验证了我多次预先推测的准确性
13楼,轻易不要改动R6R7值,因为中点电压不由它来规定!
17楼,我要说:“调了也白调!”
19楼,不用调R6R7中点电压接近0.有人怀疑吗
这是科学推算的结果,不是猜测!这里至少有一半的人都能做到
Lgz2006 发表于 2012-5-31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坚贞不屈
“在300R时中点在0.1V,实际就更不知道了。”
哪有啊,明明是985uV
“VD1也在0.7V,何来为0,而且连前面差分放大的静态的工作点都破坏了,”
在分析中点与R6.7关系时,VD1为何不敢取0!
“这个是电阻调到45R时情况,VD1也不是为0,”
说了半天除了敢调R6.7,就是缺乏实力壮胆取0值分析
“说本末倒置似乎不为过。先有IB5才有IC5进而产生R6R7的电压。中点是调出来,
不是一搭就出来的,至于为什么要调,那是因为估计的值与实际器件的值有偏差。
这个仿真为什么电阻要减小,只是因为2N2222A的HFE与楼主的相差1倍多造成的
实际换个BJT它就会变,总之流过R6,R7的电流主要是由IB5流过BJT造成的,而不是V1/(R6+R7)是个恒定值。”

调了R6R7,又调HFE。值改变超过一倍了,中点变了吗?还是不超0.05V!
Lgz2006 发表于 2012-5-31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了,如果楼主的Q5实际的HEF与估计的HEF相差不大的话,
电阻R6,R7可以不动,避免减小交流开环增益,而微调R3即可。
MCU52 发表于 2012-5-30 22:48

当依据规定设计好了的时候
*HEF差个3倍2倍,无关大局
*交流开环增益少个10倍8倍,感觉依然良好
*微调嘛,就免了吧
 楼主| yhf311 发表于 2012-5-31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调节R6,R7,可以使3处电压不为零,如图所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yhf311 发表于 2012-5-31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比较奇怪的一点,就是把R6,R7调大,但是没有办法使3点出现负值,这个是我比较纳闷的地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Lgz2006 发表于 2012-5-31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语,对楼主
那位肯定是从70年代一直走过来的
那个时候,“OTL互补型音频功率放大”问世
出于成本的考虑,基本电路仅有3只HFE不过3五十的管子!
电路开环电压增益都不过百,可怜的AF还不到10
但是静态工作点还是需要有所保证,无奈之下
在下面的大概位置上设有微调电阻:
  D1处RT1;R5处RT2;R6处RT3
它们三者必有其二:一调中点电压,二调静态电流
调整起来相互干涉,须先后有序
这往往令初学者生畏,乃至多年不忘,“调中点”的思路耿耿于怀
而今,增益动辄过万,早年的顾虑荡然无存,免调!
 楼主| yhf311 发表于 2012-5-31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31楼的说法,不需要调中点的前提条件是三极管的增益要比较大,至于在增益很大情况下,就可以满足中点基本为零,这个我还一下子理解不了,需要时间思考下,感谢LGZ2006的热情回答。
Lgz2006 发表于 2012-5-31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粗略看了一下,除了R5R3没有理由不一致之外,尚无致命缺陷
眼下HFE多在200上下,已有2级电压放大,不必多虑
MCU52 发表于 2012-5-31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真的对楼上彻底无语了,你看了我的仿真没,
那是我将电阻调到45R的结果,换成是300R这个电路的工作点全都变了,中点变成0.1V,
你再换个BJT又是个结果,
罢了自个琢磨吧。
MCU52 发表于 2012-5-31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32# Lgz2006
呵呵,俺从0自习模电到现在两年多,不敢和70年代的比啊,有点汗颜了。
Lgz2006 发表于 2012-5-31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高手都不屑一顾、低手又顾不过来的问题
——0.1V截图确实没有看到。退一步说话,若真如此——
1.0.1V也不算大啊
2.这是一个未经设计的电路
  稍微认真起来,300,45都将不是合理数值
  我要强调的是:无论设计成什么值,“中点电压”都不会成为依据
似水无痕 发表于 2012-5-31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LQZ2006说的有道理
Lgz2006 发表于 2012-5-31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32# Lgz2006  
呵呵,俺从0自习模电到现在两年多,不敢和70年代的比啊,有点汗颜了。
MCU52 发表于 2012-5-31 12:26

这个分离电路,可能就是现代运放的先驱——没考证
众知,它在正常的电路输出端总是0V——而无需任何外调元件
难道,它的芯片电阻就1欧不差,就连离散温漂都没有吗
我就不去捅破这层窗户纸了,“自个琢磨吧”
呵呵,把我说过的再看一遍,也许“胜读十年书”,你会前进一小步
lg-alfer 发表于 2012-5-31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调节R6,R7调整IC5保证Q5工作在放大区,调整R3保证IR3约为一半的电流。。。然后在调R5,R4和C2。。。
huangtian8 发表于 2012-7-24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学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