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车时最慌什么?被大货车挡得严严实实,根本不知道盲区里会不会突然窜出个行人——这种“看不见的危险”,才是路上真正的隐形杀手。不过最近在北京亦庄的测试区,量子成像技术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它能穿透遮挡物提前发现危险,但要是和视觉系统“组个队”,说不定能让自动驾驶更稳。 量子成像的原理听着像科幻片:它不靠“直视”目标,而是通过分析被物体反射回来的光子波动,就算被卡车、墙壁甚至暴雨挡着,也能“看”到盲区里的行人、车辆。测试数据显示,它能比传统激光雷达早1.5秒发现被遮挡的行人——这1.5秒在高速上足够自动刹车把车稳住,安全性直接拉满。 不过,量子成像也有短板:它擅长“透视”,但对颜色、文字这些细节不太敏感。比如路边的交通标志、对向车道的灯光信号,它可能分不清红绿;而视觉摄像头虽然怕强光、暴雨,但在识别颜色、文字、动态手势上却很在行。 如果让两者“联手”呢?量子成像负责穿透遮挡物,提前发现隐藏的危险;视觉系统则负责识别路标、信号灯、行人动作这些细节。就像给车装了双保险:量子成像是“透视眼”,能看穿盲区;视觉系统是“明察眼”,能看清细节。 现在已经有车企在尝试这种组合了。比如蔚来新车型,遇到大车遮挡时,量子成像提前预警,视觉系统同步识别行人动作;北京的路侧设备也在配合,把整条路的情况“共享”给所有车。 当然,这技术要普及还得解决成本和算法的问题。但亦庄的测试区已经跑了四千多万公里,数据越攒越多,算法也会越来越聪明。以后开车,或许真的不用再担心“看不见的危险”了——毕竟,量子成像和视觉系统一起兜底,安全系数肯定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