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你解释一下吧,不过不一定正确,毕竟我都还在努力找工作,有工作机会联络我啊,呵呵。(也可以相互探讨)
Pin5的作用简单地理解为:将电压转换为频率时,单位电压获得的基准频率。(若频率转换为电压要理解为单位频率对应的基准电压)
在Datasheet中,总有一个1.1RtCt,这个是怎么来的呢,来解释一下。
Pin5看进去是一个可置位的比较器,比较的对象是2/3Vcc。置位后Pin5电压为0,复位后开始通过Rt、Ct充电,充电到2/3Vcc再复位。所以电容上的电压V=Vcc{1-e^[-t/(RtCt)],令V=2/3Vcc,即可得到t=1.1RtCt . 可见通过调整RtCt就可以调整基准频率了。
楼主所给的图示中,加了两个二极管后,基准就不再只是和RC相关了,而是变得非常复杂了,而且和温度相关了。
一般,这样情况,定量分析意义不大,只能实际测试来确定基准频率。
我简单定性分析一下。没有二极管时,R25,、R26分压后, R26上的压降约为1.7V,二极管并入后将降低R26上的压降,约为1.3V。
重要的一个结果是,C上充电的终值电压不是Vcc,而是Vcc-1.3 (V),略大于2/3Vcc。忽略二极管在充电过程中的电压变化,C上面充电可以表示为V=(Vcc-1.3){1-e^[-t/(R25C7)},令V=2/3Vcc可以解得基准频率,不过没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忽略了很多要素只是估算值。
这样设计的消极意义:基准频率计算复杂化(是不可计算,只可测量),基准频率受温度变化影响
积极意义:也许存在温度补偿的作用,另外可以看到放电的时间短了,也许能够提高转换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