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信号完整性仿真中,S参数是最常用的模型文件,可以通过PowerSI和HFSS 3D Layout来进行提取。以下是本人整理的关于S参数的简单介绍: 一、S参数简介S参数对于仿真和信号完整性来说,可能是基础的仿真流程和知识。大家可能听过S参数、Z参数、Y参数等。S参数称为散射参数、Z参数称为阻抗参数、Y参数称为导纳参数。Y可能平常比较少用,Z参数一般用来查看电源的阻抗,S参数用来查看无源互连传输的一些信息。今天主要学习一下S参数的原理应用,以及提取S参数的仿真操作流程。
1.S参数定义
S参数中的S表示散射(scattering)的意思,它是一种行为模型,描述的是互连如何与一个标准的入射波相互作用。从S参数中可以看出许多的信息,包括传输线的阻抗、隔离度、耦合、信号的衰减等。S参数一般常用矩阵的形式来表示,比如两条传输线的话,就要用四个端口,那就是4X4矩阵。
2.四端口S参数定义
官方定义:
Sij代表入射波j端口注入,在其他端口街上参考匹配负载时,在i端口测得的传输波或反射波的和j端口的入射波的比值(i,j取值1、2、3、4等)。
下面用四端口来具体的量化一下,信号的传输方向如红色箭头所示。
我们定义P1为端口1、P2为端口2、P3为端口3、P4为端口4,端口1与端口2是一条传输线,端口3与端口4是一条传输线。以此为基础就有了如下定义:
S11:定义为从端口1反射出去的能量(反射波)与从端口1进入的能量(入射波)的比值。
S21:定义为从端口2输出的能量(传输波)与从端口1进入的能量(入射波)的比值。
S31:定义为从端口3测得输出的能量(传输波)与从端口1进入的能量(入射波)的比值。
S41:定义为从端口4测得输出的能量(传输波)与从端口1进入的能量(入射波)的比值。
S11称为反射损耗(回波损耗)、S21称为传输损耗(插入损耗)、S31称为近端串扰、S41称为远端串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