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CK-BOOST电路烧三极管原因分析 |
评论
[url=home.php?mod=space&uid=408928]@lfc315[/url] :感谢!是不是这样理解:PWM信号SWOUTY变化瞬间,电容CS1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SWOUTY由0变为3.3V时,CS1下端电压由0变为3.3V,上端电压瞬间被抬高,加快Q6截止。SWOUTY由3.3V变为0V时,CS1下端电压由3.3变为0V,上端电压瞬间被拉低,加快Q6导通,避免Q6长时间工作在放大区发热。
[url=home.php?mod=space&uid=654768]@baker0502[/url] :你可以了解下三极管基极加速电容的相关知识。你这个可能是前级的输出电阻较大同时三极管电流较大,所以容量用得比较大
能具体分析一下为什么CS1会导致线性放大区的时间变长了吗?
关于用Y5V的电容,不是因为扣故意的,就是因为没了解到CS1的作用,没有重视,库里刚好有Y5V的就直接用了。
Q6换SOT89封装就更保险
|
|
|
|
评论
[url=home.php?mod=space&uid=408928]@lfc315[/url] :SWISY是检测Q6的电流的,datasheet没给出具体阈值和计算方法,RCS1原厂给的HDK原理图上是5.11K,datasheet上是3.01K,不知道怎么回事。确实,RCS1改大了,SWISY检测到的电流偏小,有可能Q6过流了控制端还没动作。。。这个地方确实可能有问题。。。
[url=home.php?mod=space&uid=654768]@baker0502[/url] :为啥5.11k电阻跟推荐的不一样,是怎么算的
[url=home.php?mod=space&uid=408928]@lfc315[/url] :我图中的Q6也是SOT223封装的,Q5是SOT23封装,这两个和PDF里面是一样的没改动,烧的是Q6
PDF里面的三极管是SOT223封装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