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OCL电路的进来看一下,这两级中间算是反馈么?

[复制链接]
小凡的挚爱 发表于 2013-10-7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zyj9490 发表于 2013-10-7 12:40
其实出题者的思路是有点问题的,本意是后级放大是深度反馈,其实不是,因为局部反馈,负载电阻太小有关,如 ...


不知道这个图对不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小凡的挚爱 发表于 2013-10-7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zyj9490 发表于 2013-10-7 12:40
其实出题者的思路是有点问题的,本意是后级放大是深度反馈,其实不是,因为局部反馈,负载电阻太小有关,如 ...

如何计算是否为深度负反馈?

评论

深度负反馈不是个精确的概念。如果AvO*F>>1,可以认为深度负反馈了。  发表于 2013-10-7 13:18
zyj9490 发表于 2013-10-7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凡的挚爱 发表于 2013-10-7 12:58
不知道这个图对不对?

正统的等效电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zyj9490 发表于 2013-10-7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改正下。加了二个跟工作点有关的电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小凡的挚爱 发表于 2013-10-7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zyj9490 发表于 2013-10-7 13:15
改正下。加了二个跟工作点有关的电阻

计算得Ui=(1+β)ib1*R+rbe*ib1;Uo=-R*β*ib2+(1+β)ib1*R=-β*β*R*ib1+(1+β)ib1*R; AV=Uo/Ui
后面电流源的方向貌似错了

评论

对的,不要用直流的观点(实际的电流方向不管,变化趋势一致就可以了),实际上,ic1与ib2的实际变化方向是反的。仅仅标注方向而已  发表于 2013-10-7 13:42
小凡的挚爱 发表于 2013-10-7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后面三极管饱和了,就不好通过这个计算放大倍数了

评论

这个是交流等效电路,饱和了另当别论了。全部器件要在线性放大状态下才能适用。  发表于 2013-10-7 13:38
xukun977 发表于 2013-10-7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pjy  引入深度负反馈的目的就是化繁为简!  发表于 2013-10-7 13:3

这个目的达到了吗?

求解时,不管放大器如何,只考虑外围阻容,A=1+R1/R2,轻松搞定。这样看,确实化繁为简了。
实际上,深度负反馈引发的“唱歌”,是所有技术人员最头疼、最害怕、最无奈的副效应,明明相位预读、增益预读都够了,但就是振荡,排除起来非常棘手。从这个角度看,其实是化简为繁了。

当然了,负反馈带来的好处,让人们不惜化简为繁、甚至是离不开它了。

评论

精辟  发表于 2013-10-7 14:57
Lgz2006 发表于 2013-10-7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gz2006 于 2013-10-7 17:24 编辑

替小学生做个课后作业
⑴ R3应如图中红线连接到运放输入“—”端
⑵ Uo=Ui(1+R3/R2),则Pom=Uo*Uo/RL
⑶ Ua=Uo*(1+R4/R5)=Uo/2
⑷ 电源电压限制下,输出峰值为18-2=16V,换算有效值为16*0.707=11.3V,则Pom=8W
     代入⑵式得,R3=216k(实取220k)

谢MCU52楼30纠正以及9490楼31提醒,改正为“—”端
Lgz2006 发表于 2013-10-7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gz2006 于 2013-10-7 15:24 编辑

1. 这算是最近出现的最优秀的题目了,除0.7V没用——也许后面有用到
2. 出题人思路从那头儿看都没有问题:一它于大环路计算并无影响,二5.6V仅作运放动态校验之用,三它是基础课程中的训练小演习
    4.7V如何,6.8V又如何,运放设计不会因此而变
3. 改正后的等效电路,只从形式上来说是正统的。实质上是画蛇添足而不适用的:末两级为乙类,rb'e的引入并不恰当

zyj9490  0.5倍关糸,有点牵强附会
是的,包括开环增益十五六倍都对。只是,它并不是重点!
   

评论

0.5倍关糸,有点牵强附会  发表于 2013-10-7 15:13
运放的输出是输出信号有待商确。因为不是深度负反馈。  发表于 2013-10-7 15:13
MCU52 发表于 2013-10-7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⑴ R3应如图中红线连接到运放输入+端
是--端
⑶ Ua=Uo*(1+R4/R5)=Uo/2
  运放最大输出在上面的基础上还要加上个VBE

可以将后面几个BJT组成电路看成是个同相放大器,由于没有偏置增益不是个常数,不能用小信号模型进行准确计算。大信号下的增益约为2倍。

评论

大信号下的增益,宁可啥也不说  发表于 2013-10-7 16:42
补充:Vces1和2没有2.0V那么大顶多取它1.0V。2.0V明确是Vces3和4的  发表于 2013-10-7 16:39
为何大信号下增一是2倍呢?如果能用图示法能表示出来就清楚了  发表于 2013-10-7 16:39
Vbe0.7V已经被Vces2.0V所遮盖  发表于 2013-10-7 16:13
zyj9490 发表于 2013-10-7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MCU52 发表于 2013-10-7 16:01
⑴ R3应如图中红线连接到运放输入+端
是--端
⑶ Ua=Uo*(1+R4/R5)=Uo/2

第一个结论是对的,应连接在运放的反相端
Lgz2006 发表于 2013-10-7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MCU52 发表于 2013-10-7 16:01
⑴ R3应如图中红线连接到运放输入+端
是--端
⑶ Ua=Uo*(1+R4/R5)=Uo/2

你是对的:handshake
⑶ 运放输出最大幅度约为【(18-2)/2】+0.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