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为什么应该写博客?

[复制链接]
1013|1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tsj1992|  楼主 | 2015-7-14 21: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tsj1992 于 2015-7-14 21:38 编辑

        以前,我以为明白就好了,写不写无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现在的感受是,大多时候直觉告诉自己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当人细问起的时候,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最后可能绕来绕去却道出“反正就是那样”这句的结尾,“反正”这两个字,多么无奈的尴尬,明明自己解释不明白,没法让人明白你的想法,却仍然死要面子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就是不懂,事后心有余悸开始反思“这到底应该是怎样啊?”。
        有了这样的经历之后,我决定进行文字记录,它不仅能整理自己的思维,坦然面对思想里还没有理解透彻的地方。在只有自己的世界里跟自己坦诚相待总比在人前献丑好一点,适当时候的献丑能激励这种自省。在这种情形下,把自己潜意识里面的东西从幕后拉出来,就有了面对并反思它们的可能,而不是任它们在幕后阴险地左右自己的思维。不懂也没关系,现在就有机会去弄明白。
        书写总结,是对学习经验的再重复 ,仔细回想自己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大脑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借助了哪些依赖项,列出这些必要条件。就像左脚向上迈步子的时候,同时也要看到右脚踩在什么地方,你才可能支撑左脚进行这一步迈出动作。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不明白RGB三原色或者完全没通过,别人和你讲色相饱和度的时候,那就没法理解,更无从理解互补色。
        博客也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笔记,笔记的形式包括不限于文本、图文、思维导图、录音、书籍,一般来说快速且短期使用知识的用文本,图文适合绝大多数场合,对图文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之后,可以加工形成思维导图,这是一种更稳固的**形态。可能你我都有这样的经历,不断地往电脑里下载文件,如果不是立即要使用的资料,心想着以后肯定会用到的,所以就想准备过冬的小动物,拼命地往窝里搬运食物。但是知识没有进行转化、笔记无法检索,就相当于丢在一旁的石头,没有价值。从笔记、博客写起,积少成多至少在进行转化,就像一颗绿苗一两片叶子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果作为秧苗的时候光合作用不足,就更难进行成长。
        我还以为,很多知识只要看过几遍,其实大脑是进行了存储的,但是过了很久之后,那些知识不能再被检索,检索的通道可能就像罗马大道,温习、训练的过程等于是不断拓展那条条大道,检索将变得更快速准确。你所拥有的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得多少,而在于它们能否在恰当的时候被回忆起来。图书馆里的书本,如果没有收编录入系统或者书架没有标志,再宝贵也没法被人取阅,它的价值也就为零。
        而且,博客写了一遍,它保存之后将一直都在那里。如果你刚认识一位新朋友, 你需要自我介绍一边,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又认识了一位朋友,你还是要重复之前的事情,浪费时间且无意义。这也是我不崇尚用QQ群进行技术讨论的原因,只有在这个时间节点的参与者才获取了这些信息,且仅仅是对它们的大脑**进行了改写(当然不排除有人做笔记总结),时间过去之后呢,影响力或者说正能量有限,沙滩上写了一个惊天发现的复杂公式,浪花一过,烟消云散。但是写成博客的效果就不一样,后人们几年后仍然可以原汁原味的获取这些信息,互联网不正是为了解决连接共享的问题吗?
        能够被传颂的东西,才会变成永恒。能够讲得清、道得明的道理才能形成理论,进而被普世运用。我所做的没有这么崇高和伟大,当自己“暴殄天物”般的从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时候,是否想过如果这个信息的提供者没有记录下它,我不可能快速获得他的成功经验。另一个想要解决的问题是,我想以后能回首自己的轨迹,左脚和右脚是怎么攀登往上的,还想进一步搞清楚各种知识之间的依赖关系和充分、必要关系,也能给后来者提供一条捷径。

相关帖子

沙发
tsj1992|  楼主 | 2015-7-14 21:41 | 只看该作者
信号完整性、各种总线、电平,元器件:共模电感、固态继电器,电磁干扰、阻抗匹配、通信原理....一步一步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个人签名:Life is like a dream.I have a dream.

12

主题

234

帖子

2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