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电路/定理]

还得从“语文”和“数学”开始,当然“看图识字”还是必须的....

[复制链接]
楼主: HWM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21
jz0095| | 2015-8-21 1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maychang 发表于 2015-8-21 13:46
“所谓的“选频”,是广谱噪声输入下,高增益对应的频率下电路的能量占有统治的优势。”
没有的事。
这句 ...

所谓幅度最高,是指选频后与两边幅度相比,不是移相到不同频率上各处幅度间的比较。
幅度和相位是同时存在的,你认为移相选频,并不等于此频点上幅度不是最高。你举个反例:移相选频后,两边频率的幅度高于此幅度?
说选频后的幅度最高,是移相选频外的另一种表达。
从6楼公式计算的结果看,有最高幅度,却没有确定相位!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2
Lgz2006| | 2015-8-21 14:55 | 只看该作者
我艹,揭露一个谎言竟得这么费劲!
你说,编造这个谎言得费多大功夫?
骗人终有术,无利不起早
快坦白交侍吧大神,你是卖啥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3
maychang| | 2015-8-21 15:08 | 只看该作者
我在另一个帖子里面说过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4
jz0095| | 2015-8-21 15: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z0095 于 2015-8-21 15:14 编辑
这是三节RC移相“选频”的幅频和相频曲线。幅频曲线没有峰值。

你对此问题的峰值理解不对。有峰值。波形是同一个频率的,不同周期波形的峰值相同。

再说一遍:“选频”选的是相位,不是幅度。

选相位是手段,目标是振荡频率下的幅度。所谓的振荡器输出,关心的主要是幅度,不是相位。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5
HWM|  楼主 | 2015-8-21 15:2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都不知道,还有救吗?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6
HWM|  楼主 | 2015-8-21 15:28 | 只看该作者
如果A=3,s=jω0,则显然T=AF=1

曾经早就说过了

    T=1

才是根本!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maychang + 5
27
xukun977| | 2015-8-21 15:51 | 只看该作者
jz0095 发表于 2015-8-21 14:52
所谓幅度最高,是指选频后与两边幅度相比,不是移相到不同频率上各处幅度间的比较。
幅度和相位是同时存 ...

一听这话,就知道你看过什么书了。
你这话是对的。频率和幅度本身就有对应关系。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8
maychang| | 2015-8-21 16:00 | 只看该作者
HWM 发表于 2015-8-21 15:21
这个都不知道,还有救吗?

“有救”的可能性不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9
jz0095| | 2015-8-21 16:19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15-8-21 15:51
一听这话,就知道你看过什么书了。
你这话是对的。频率和幅度本身就有对应关系。

许多事情要从不同角度看才能全面理解,否则争端不断。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0
jz0095| | 2015-8-21 16: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z0095 于 2015-8-21 16:34 编辑
xmar:  给定振荡器电路参数,你的线性振荡器分析法可以计算得出幅度、启振时间、频率吗?如果可以就行。非线性方法是可以的。但很麻烦。

@xmar
线性分析只预测频率,且与实际非线性振荡频率有有规律的误差。不预测幅度和起振时间。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1
xukun977| | 2015-8-21 16:55 | 只看该作者
jz0095 发表于 2015-8-21 16:27
@xmar
线性分析只预测频率,且与实际非线性振荡频率有有规律的误差。不预测幅度和起振时间。
  ...

线性分析good for 启动条件,粗略估算震荡频率。
起阵时间由过剩增益和级连延迟决定,一般粗略估算。
振幅主要有3种方法比较流行,一个是可拉可方法,由于翻译成中文,在国内流行,另个是伯克利大学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2
jz0095| | 2015-8-21 17:24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15-8-21 16:55
线性分析good for 启动条件,粗略估算震荡频率。
起阵时间由过剩增益和级连延迟决定,一般粗略估算。
振 ...

你说的起振时间的粗略估算,能通过线性分析估算出吗?
我比较过不同条件下的起振时间,估计认真总结,可以找到规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3
Lgz2006| | 2015-8-21 18:49 | 只看该作者
“起阵时间由过剩增益和级连延迟决定,一般粗略估算”
老9若是早几年拿出这个“可拉可方法……伯克利大学的”,j大神就省了编造个e/iL——R01去解释那个包啥线,也就没有“填坑”,也就没有今天争论,老9就没有32楼贴,大神填坑继续争论……
唉,这是“因果悖论”还是“存在合理”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4
xukun977| | 2015-8-21 19:40 | 只看该作者
jz0095 发表于 2015-8-21 17:24
你说的起振时间的粗略估算,能通过线性分析估算出吗?
我比较过不同条件下的起振时间,估计认真总结,可 ...

只有延迟部分可以用线性估算,归咎于谐振器,于是单级谐振延迟t=2Q/w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5
jz0095| | 2015-8-22 04:23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15-8-21 19:40
只有延迟部分可以用线性估算,归咎于谐振器,于是单级谐振延迟t=2Q/w

那我就把延迟理解为相位斜率,斜率越大的对应的Q越大,起振的就越慢;反之则越快。这跟t=2Q/w公式的规律是一致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6
jz0095| | 2015-8-22 05: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z0095 于 2015-8-22 06:05 编辑
HWM: 如果A=3,s=jω0,则显然T=AF=1。
曾经早就说过了
    T=1才是根本!

不把T=1当作根本才能有救
T=1只是T=AF众多结果中的特殊值。要想了解该特殊值的含义,需要放到其他值中进行对比。我给出的图就反映了T=1与周边值结果的概貌。
数学不是花瓶,是要干活的。T=1是不是根本,要由实践来检验。控制电路中,T=1是要实现的目标,还是要规避的目标?显然,在现有振荡器理论中,T=1是个要实现的目标。那么,计算的结果及我的质疑已经在我的图中和提问中给出了。
我的结论是,T=1的目标不可以实现。楼主要捍卫“根本”,就应该回答我的问题,说明T=1为什么可以是根本,而不是不断重复,重复---出不来新意。
“非线性”不是垃圾桶,不是驴,不该它干的活别扔给它。得不出“自动增幅”原理的线性分析,怎么能让人相信:理论上,线性没有稳态,没有非线性就没有稳态?
对于我的问题,那些明里暗里冒汗的、欲哭无泪的,是真正懂分析、服理、干事的人!
面对无法实现、没有出路的T=1,应该想想,这种分析电路的模型有没有问题,在这条道上走下去还会有救吗?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7
maychang| | 2015-8-26 15:00 | 只看该作者
jz0095 发表于 2015-8-21 14:52
所谓幅度最高,是指选频后与两边幅度相比,不是移相到不同频率上各处幅度间的比较。
幅度和相位是同时存 ...

“你举个反例:移相选频后,两边频率的幅度高于此幅度?”
看来,这是跟我叫板哪!

请稍候,我当初“评***……”还有几篇未完成,***不来了,我也就没有继续写的心思了。不过,电路和波形图已经准备好了。
明天或者后天,我就另开一帖,给你个反例,在幅频曲线最低点振荡的反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8
jz0095| | 2015-8-26 15:17 | 只看该作者
maychang 发表于 2015-8-26 15:00
“你举个反例:移相选频后,两边频率的幅度高于此幅度?”
看来,这是跟我叫板哪!

反驳都可以等同于叫板,你也在跟我叫板。等你的分析。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9
Lgz2006| | 2015-8-26 16:20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15-8-21 15:51
一听这话,就知道你看过什么书了。
你这话是对的。频率和幅度本身就有对应关系。


无意参与混争,只是j大神太失缺常理。
j大神的“所谓幅度最高,是指选频后与两边幅度相比……”,这段话,就好似一个小屁孩儿的稚言。
“因为你这句是〈全称判断〉,只要举一个例子就可以判断这句话的错误。
有一种RC振荡器叫移相振荡器……”反例证实:在wo左右至少有一侧是“幅度”增高的!

j大神只剩下狡辩的机会儿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jz0095 2015-8-26 19:06 回复TA
选频后有几根谱线+谱线的特性,把这点问题想清楚了,你就知道你的理解力有多高了。 
40
maychang| | 2015-8-26 16:36 | 只看该作者
Lgz说得是。
前面21楼我贴出了三节相位落后RC移相的幅频相频曲线和振荡波形,另有一种三节相位超前RC移相的振荡电路。两种都是在相移180度的频率上振荡,两种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都没有峰值,两种电路不同之处仅在于幅频曲线一个是幅度随频率升高而降低,一个是幅度随频率升高而升高。
看来我贴出来,jz也不会承认。
还是算了吧,不费那个力气了。和jz大神是没办法讲理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