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一个射频C类功率放大电路

[复制链接]
5590|50
chunyang 发表于 2016-3-18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Lgz2006 发表于 2016-3-18 20:21
两输入端半周交替有效接入,实质等效全波是接入绕组的一半,而输出端则是2倍。 ...

结合整个电路再看。
Lgz2006 发表于 2016-3-18 20: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绕组双线对称结构,且各自分别工作于正负半周。此即为“推挽”,且合成电压对应有效匝数仅为总的1/2,即图中的N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Lgz2006 发表于 2016-3-18 20: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下等效图可以看出,它是1:2升压的,并且是不隔离的。
它确是几近“馈电扼流圈”,这也正是自耦的一大强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Lgz2006 发表于 2016-3-18 21: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有时,用到1:1自耦变压器,也即“没有初次级”,但仍然是自耦的【变压器】,例如0~250V调压变压器调至220V:220V时的情况。
二、两对称绕组依次分别互为“初/次”绕组,构成实质1:2升压。
zyj9490 发表于 2016-3-18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个放大电路,单端转差分信号,导致产生的二个漏极电流是相反,正好形成一个二个D极电流构成的电流环,如果BFC1用二个电感代,电感连结处加直流电源,也可以构成2倍的输出电压,还是差分的。
zyj9490 发表于 2016-3-18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king5555 发表于 2016-3-18 22:17
BFC1用二个电感代替,与老六所言有耦合的特性不尽相同。不过各题手机看不到电路图,凭印象在两个汲极之间 ...

二个D极电流是个相位相反的脉冲而已,经过二个电端,二个D极电位在相位上是相反的。
zyj9490 发表于 2016-3-18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yj9490 于 2016-3-18 22:31 编辑

二个MOS管是同一种类型吗,如果是同一种类型的话,BFC1是一个倍增器,不能用二个电感代,LG,K5 are correct.也就是半周中只有一个电流脉冲。
chunyang 发表于 2016-3-18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king5555 发表于 2016-3-18 21:47
误以为是空乏型FET,确实不是B类。是推挽C类,严格讲是D类。

C类放大器跟D类是截然不同的,虽然C类放大器也是工作于脉冲态,但C类放大器是零偏置甚至负偏置的,晶体管导通时处于线性区,这与D类放大器根本不同。
chunyang 发表于 2016-3-18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Lgz2006 发表于 2016-3-18 20:54
由下等效图可以看出,它是1:2升压的,并且是不隔离的。
它确是几近“馈电扼流圈”,这也正是自耦的一大强 ...

再好好看看、好好想想吧,注意变压器的实质,而楼主电路是否与该实质相关。

鳝鱼长得像蛇,可根本不是蛇。

HWM 发表于 2016-3-18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都是传输线变压器,前者为反相器,而后者则是个巴伦

chunyang 发表于 2016-3-18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king5555 发表于 2016-3-18 22:02
确实如此,跟单管正激电源的复位电路一样。但是好奇为何不直接带个次级圈,还要另行双端转单端。 ...

性质截然不同,谈不上什么次级线圈。建议去看看巴伦变换。
chunyang 发表于 2016-3-18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king5555 发表于 2016-3-18 22:17
BFC1用二个电感代替,与老六所言有耦合的特性不尽相同。不过各题手机看不到电路图,凭印象在两个汲极之间 ...

完全可以用两个独立的电感馈电。
chunyang 发表于 2016-3-18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认为BFC1是变压器的思维误区在于只看局部不看整体,没有用完整的信号周期进行分析。
HWM 发表于 2016-3-18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WM 于 2016-3-18 23:38 编辑

TLT——“二象性”:

https://bbs.21ic.com/icview-1273926-1-1.html

关于TLT:

https://bbs.21ic.com/icview-1277800-1-1.html

HWM 发表于 2016-3-18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功合功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Lgz2006 发表于 2016-3-19 07: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采用2只独立阻流圈可以勉强工作,无异——但性能是低效的。不反对[推挽输出变压器初级绕组兼做直流馈电]作用。
二、它是【传输线结构】,无异义。但这并不改变“1:2自耦推挽输出变压器”的功放原理,低频推挽变压器也正是【功率合成】的。
三、如果在输出变压器另加低阻次级绕组还用于低频,高频下远不如传输线结构,一个双孔磁芯搞定它俩。
Lgz2006 发表于 2016-3-19 09: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说,若是2个独立电感L1、L2可以勉强工作?因为它们确实各为各管子提供电源并对信号呈高阻抗,实现了标准的扼流圈作用。
为什么说这个工作是低效的?从等效图可见:当L1作为馈电电感时,L2就成了“串联于负载中的降压电感”。
所以,推挽输出必须要有一个互相耦合的变压器来实现“合成”输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Lgz2006 发表于 2016-3-19 09: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说不宜在推挽变压器次级加绕输出绕组?漏感和分布电容使得高频传输变压器很难适应,设计宁可选用传输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Lgz2006 发表于 2016-3-19 10: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称“推挽输出变压器”,而不称“传输线功率合成变压器”?因为,1.它首要功能是实现两管两半周的合成,也即“推挽”基本原理。2.同时,实现了无损的功率合成。3.传输线从未与普通变压器发生原理冲突,反而是普变比之反相器更易说明“整机原理”。
chunyang 发表于 2016-3-19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king5555 发表于 2016-3-19 00:07
現在小功率的巴伦都直接用电感丶电容去做电路。多年前看过nRF402的参考线路,就是初级圈有中抽头,而次级 ...

巴伦变换用传输线变压器效果最好,但成本较高,所以在小功率下通常并不会用传输线变压器,用LC器件构成巴伦即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