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 中断消抖的方法// 最新实验结果(见跟贴)

[复制链接]
17876|88
 楼主| szshawn2010 发表于 2010-4-7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zshawn2010 于 2010-4-9 14:18 编辑

求教:

   通过中断(INT中断)来判断交流电的零点。

   其思路是:

    开启 INT中断,并设置该中断接口为 上升边沿触发。


    INT接口片的波形,如图:(即该波形用来触发INT中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szshawn2010 发表于 2010-4-7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zshawn2010 于 2010-4-7 16:25 编辑

现在的问题是,如上图中的波形,干扰了正常的INT中断。

用MCU的INT中断,测出的波形周期时间,远小于该波的标准周期,且MCU每次测量的数据偏差很大。估计,是波形不稳产生的干扰。


求教,如何消抖!!!
wjy1107 发表于 2010-4-7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可以参考按键消抖得方法去做啊。软件可以用延时,硬件可以用电容。
sharpxcb 发表于 2010-4-7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通常来说,用下降沿触发比用上升沿要好!
 楼主| szshawn2010 发表于 2010-4-7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4# sharpxcb

不能苟同你的意见!!
请您自己也酌情分析一下,如果没有妥善的消抖处理。上升与下降是一样会不准确的
 楼主| szshawn2010 发表于 2010-4-7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3# wjy1107

请教:

   延时回来后,继续有中断发生才有效呢,还是无中断发生才有效?


   请贵兄台仔细观察一下波形。谢谢
 楼主| szshawn2010 发表于 2010-4-7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实际动手中的细节如下:

1.最短的时间为3ms左右--占实验次数的大多数。(理论上应该是20ms)
2.最长的时间为6ms左右--占实验次数的第二大多数。(理论值应该是20ms)
3.10多次实验中,仅有一次测量的时间为20.2ms,接近理论值。
 楼主| szshawn2010 发表于 2010-4-7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肤浅的分析如图。

盼高手指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墙角的花 发表于 2010-4-7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加个04 施密特反相器会不会好点
墙角的花 发表于 2010-4-7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tangweiwu 发表于 2010-4-7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acmilann 发表于 2010-4-7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施密特反相器应该是 74hc14
 楼主| szshawn2010 发表于 2010-4-7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求 软件 消抖!!!

1. 软件消抖是否具有可行性?
2.若可,则该如何处理?
3.若不可,则考虑使用硬件处理。

------------------
因为在学习软件中,所以,啥事都喜欢软件优先!
berg 发表于 2010-4-7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多考虑硬件消抖,
增加一个硬件延时好了!
gaohq 发表于 2010-4-7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从改善过零检测电路着手。
原野之狼 发表于 2010-4-7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15楼观点
不知道LZ的前端电路是咋实现的 波形怎么这么难看呢
zhang_2000 发表于 2010-4-7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号transition  时间太大,需要整形  施密特74HC14就可
zhang_2000 发表于 2010-4-7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波形上的尖尖   不是抖动的主要问题,关键是信号上升时间  接近1ms 太长
zhuoda 发表于 2010-4-7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波形上的尖尖   不是抖动的主要问题,关键是信号上升时间  接近1ms 太长
zhuoda 发表于 2010-4-7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波形上的尖尖   不是抖动的主要问题,关键是信号上升时间  接近1ms 太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2

主题

636

帖子

1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