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文中列举了一些数据,用以说明 晶振+PLL电路结构不能满足 在315-915MH频段无线数传的要求。这就要看看超外差工作原理和特点了,同时也要看看无线数传的特点:
超外差原理和特点:超外差是利用本机震荡信号和接收到的远端信号进行混频形成第一、二中频,为了提高灵敏度不得不将中频带宽压缩到一定值,对于现在流行的无线数传IC来说,这个值大概在100K-200K之间。这也要求远端信号和本振信号的差值必须稳定在100K-200K。这个要求在315-915M段是很严厉的,因为100K/315M=317ppm, 远远小于晶振在40度范围的温飘100*40 或20*40.超外差要求有更高的稳定度. 无线数传的特点和要求: 间断性: 间断性就是指令之间有间断,整个通讯完成后信号中断.在间断期间我们无法知道各个通讯终端的温度是否变化(变高,变低,变多少,或者不变). 互联性: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多机通讯 免值守: 不可能像收音机那样人手一机.不行就调.收音机是一种"从机"找"主机",收音机的调节是并行的. 主从性: 而手机的机站只起中转站作用.也是"从机"找"主站",手机的调节是自动的,但是却是并行的. 现在我们从以上特点分析一下无线数传中的一些新技术是否可行:
模拟VCO:一些全数字频率合成由于分辨率问题(比如有的是250K)根本无法对准它所标称的带宽,所以"返璞归真"了,提出了模拟的VCO,但也只是提高了分辨率(或步进值),这也只能是在出厂调试时能调的很准.出厂以后呢? 跳频: 这恐怕就是所谓"间接的所谓提高耐受力的方法".跳频是为解决干扰问题提出的,一遇到干扰双方一起按照统一的规则跳,以尽快恢复通讯.但是它有个条件就是干扰两侧是安全的.但是温度引起的频骗如此巨大,再由于数传的间断性,当主机试图发起一次通讯时,对方根本毫无感觉,不能与主机配合,主机也只好在几个甚至几十个频道当中"穷举"搜索,并且为了"对准"对方,还要降低步进值.最后找到对方时已经耗费巨多的时间, 再联系到"多机互联",每个都这样找来找去,他承诺的"高空中速度"恐怕就真的被耗空了.虽然单机通讯温度适应性还可以做到"一个置入极限低温,一个置于极限高温",但是多机通讯呢?毕竟主机不知道每个从机的环境温度.它不得不找.
AFC: AFC应用在许多长时间接收领域应用很成功也很合理,因为频率一旦被AFC锁定就跑不了了,只能解决在一次通讯中的温度漂移.但是在无线数传中它的效果很有限,只是因为AFC通常是从第一二中放之后引出,同样受到中频带宽的制约.当主机试图发起一次通讯(间断性),如果频率偏离太大,第一二中放之后根本没有信号,它如何自动频率控制呢?所以寻找从机的任务依然是"穷举"搜索.
温度补偿:效果很有限,也不容易.最多跳1000个ppm.精度是多少就更难说了. 恒温: 切,不用说了. 数字温度补偿: 谁敢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