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智浦半导体大中华区市场总监金宇杰在会上爆出惊人语:“我们认为未来MCU市场的分类要重新改写。MCU产品将不再按8位,16位和32位来分,而是会按照M0核,M3核以及M4核等ARM内核的种类来分。”他的话虽然有些激进,让现在很多还在专注于8位产品的厂商听着不是很舒服,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32位的MCU已进入亚美元(低于1美元)时代,传统的8051MCU的价格优势正在丧失。新唐这样的公司已表示推出价格为55美分的M051控制器,将来这个市场更有可能降到40美分或者30美分,M0取代8051的速度正在加快,M0的授权数量在明年会大增。”ARM的负责人也在会上表示。由于M0结构的MCU比8051需要的代码少,可进一步减小Flash的成本。而最重要的是,基于M0的MCU比8051的性能大幅提升,由8位提升到32位,而功耗也更低,所以这种替代已是大势所趋。
当MCU市场的传统老大哥飞思卡尔也推出基于ARM Cortext M4的微控制器,当最顽固的采用自己专有协议的日本MCU厂商也开始全面进入基于ARM Cortext M内核的MCU架构时,ARM已完全可以骄傲地说他们在MCU市场取得完胜。
前不久的一场“MCU技术创新与嵌入式应用大会”可以说是ARM展示其完胜的最好例证。恩智浦半导体、意法半导体、飞思卡尔、新唐、富士通、德州仪器以及Atmel等MCU市场的大腕们全来捧场,并从不同的切入角度纷纷表示对ARM Cortext M支持,从M0至M4,各厂商的切入点也不一样。
ST从M3入手,新唐从M0入手,以及NXP的从M0至M4的全面开花不同,老牌MCU厂商飞思卡尔目前则是从M4试手。在DSC市场,尽管已有自己强势的Coldfire,但是飞思卡尔还是扭不过大势,进入Cortext M4阵营。当然,同样不得已跟着这趋势走的还有TI,它在去年收购Luminary进入Cortext M阵营。最后,连向来最顽固采用专有架构的日本MCU厂商也进来了,富士通微电子在展上着重介绍了自己的基于M3的系列新品。
虽然以上每家MCU厂商的发力点不同,但是他们对ARM的同样给力,意味着MCU市场的专用架构时代正在过去,一个通用的其于Cortext M核的时代已到来。(摘自国际电子商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