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MCU市场的分类要重新改写,Cortext M核的时代已到来。

[复制链接]
12795|87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华邦掌门人|  楼主 | 2010-11-23 0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恩智浦半导体大中华区市场总监金宇杰在会上爆出惊人语:“我们认为未来MCU市场的分类要重新改写。MCU产品将不再按8位,16位和32位来分,而是会按照M0核,M3核以及M4核等ARM内核的种类来分。”他的话虽然有些激进,让现在很多还在专注于8位产品的厂商听着不是很舒服,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32位的MCU已进入亚美元(低于1美元)时代,传统的8051MCU的价格优势正在丧失。新唐这样的公司已表示推出价格为55美分的M051控制器,将来这个市场更有可能降到40美分或者30美分,M0取代8051的速度正在加快,M0的授权数量在明年会大增。”ARM的负责人也在会上表示。由于M0结构的MCU比8051需要的代码少,可进一步减小Flash的成本。而最重要的是,基于M0的MCU比8051的性能大幅提升,由8位提升到32位,而功耗也更低,所以这种替代已是大势所趋。


当MCU市场的传统老大哥飞思卡尔也推出基于ARM Cortext M4的微控制器,当最顽固的采用自己专有协议的日本MCU厂商也开始全面进入基于ARM Cortext M内核的MCU架构时,ARM已完全可以骄傲地说他们在MCU市场取得完胜。

前不久的一场“MCU技术创新与嵌入式应用大会”可以说是ARM展示其完胜的最好例证。恩智浦半导体、意法半导体、飞思卡尔、新唐、富士通、德州仪器以及AtmelMCU市场的大腕们全来捧场,并从不同的切入角度纷纷表示对ARM Cortext M支持,从M0M4,各厂商的切入点也不一样。


ST从M3入手,新唐从M0入手,以及NXP的从M0至M4的全面开花不同,老牌MCU厂商飞思卡尔目前则是从M4试手。在DSC市场,尽管已有自己强势的Coldfire,但是飞思卡尔还是扭不过大势,进入Cortext M4阵营。当然,同样不得已跟着这趋势走的还有TI,它在去年收购Luminary进入Cortext M阵营。最后,连向来最顽固采用专有架构的日本MCU厂商也进来了,富士通微电子在展上着重介绍了自己的基于M3的系列新品。


虽然以上每家MCU厂商的发力点不同,但是他们对ARM的同样给力,意味着MCU市场的专用架构时代正在过去,一个通用的其于Cortext M核的时代已到来。(摘自国际电子商情)

相关帖子

沙发
yewuyi| | 2010-11-23 09:5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掏了钱的就是牛,可以堂而皇之的广告。。。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板凳
ayb_ice| | 2010-11-23 09:5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掏了钱的就是牛,可以堂而皇之的广告。。。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地板
yewuyi| | 2010-11-23 09:5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LS犯规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
mohanwei| | 2010-11-23 10:06 | 只看该作者
附议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
华邦掌门人|  楼主 | 2010-11-23 10:12 | 只看该作者
许工,这不是广告啦,刚才在国际电子商情看到的,高交会的内容!
跟大家一起分享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
yewuyi| | 2010-11-23 10:37 | 只看该作者
何人姓许?

ayb_ice吗?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8
木头东瓜| | 2010-11-23 10:48 | 只看该作者
不会把你看成xuyiyi了吧
哈哈
小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
sinanjj| | 2010-11-23 12:29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认为未来串口转tcp模块市场的分类要重新改写。相关产品将不再按品牌来分,而是会按照支持iot0.com协议的和不支持iot0.com协议的种类来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0
华邦掌门人|  楼主 | 2010-11-23 13:54 |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那可能真的认错人了。
现在是晕呼呼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1
machunshui| | 2010-11-23 14:04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2
宇宙飞船| | 2010-11-23 18:09 | 只看该作者
国内的单片机推广几乎都在盯着8位机的市场。早期的低挡ARM7的外设就让人很恼火,32位处理的性能竟然找不到一款高性价比带DAC输出的ARM(指单片机)。这不能不说是ARM推广上的最大失败。直到M3内核的STM32推出,才改变了这一格局。
8位单片机在32位单片机的夹击入,不会被淘汰,只会价格越来越低。用单片机开发产品的用户是最大的受益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3
lfjwfm| | 2010-11-23 19:20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个编程容易与否的问题.

如果51编程还是比Mx简单,51就不会淘汰(含其他简单MCU)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4
shizaigaole| | 2010-11-23 19:49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个编程容易与否的问题.

如果51编程还是比Mx简单,51就不会淘汰(含其他简单MCU)
lfjwfm 发表于 2010-11-23 19:20



其实51比ARM复杂多了,
之所以感觉简单是因为大家都上过这个课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5
shizaigaole| | 2010-11-23 19:52 | 只看该作者
就拿ARM7来说,尽管有多种有多种运行模式,
但是从裸奔的角度讲,
只关心管理模式和中断模式即可。

剩下的还有什么?
基本上没什么了。
指令集比51简单多了,还特别有规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6
shizaigaole| | 2010-11-23 19:53 | 只看该作者
所以认为51编程简单,是错觉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7
autopccopy| | 2010-11-23 19:54 | 只看该作者
我的M0板还没认真跑起来....:L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8
xwj| | 2010-11-23 19: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wj 于 2010-11-23 20:00 编辑

LS shizaigaole正解,所以老x曾经问过:
为什么大家都觉得ARM就不是单片机?
xwj 发表于 2010-11-20 20:33


其实,现在的ARM,就是个单片机,不过是32位的单片机。完全可以和用以前一样的方法来开发,喜欢用Keil开发51的甚至连开发工具都不用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9
yuyi21ic| | 2010-11-23 20:07 | 只看该作者
我感觉干我们这行的还是喜欢用自己熟悉的MCU,所以不会那么轻易被淘汰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0
t.jm| | 2010-11-23 20:54 | 只看该作者
LS shizaigaole正解,所以老x曾经问过:


其实,现在的ARM,就是个单片机,不过是32位的单片机。完全可以和用以前一样的方法来开发,喜欢用Keil开发51的甚至连开发工具都不用换。 ...
xwj 发表于 2010-11-23 19:57

听你这么说我倍有信心,什么DSP,ARM我都是当MCU来用。
RTOS还真没跑过。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个人签名:代理新唐(8051、Cortex-M0)、华邦(FLASH、SDRAM)、华瑞CET(MOS管) 唐孙林 13410362373  QQ851822381

0

主题

281

帖子

1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