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8英寸数码管驱动电路设计遇到的问题请教

[复制链接]
11984|55
杨真人 发表于 2007-6-8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图。

<img src="https://bbs.21ic.com/upfiles/img/20076/2007688355860.gif"><br /><br />图里用了74LSxxx,你可以用74HC273。<br />ULN2803你也可以用三极管搭8个共射极OC输出的反相器代替。这样别忘记给三极管B极加限流电阻。<br /><br />ULN2803内部有下已经有下拉电阻,但这不是纯粹的下拉。为保险起见,外面要留下拉电阻的位置。用9个脚的集成电阻排体积就小很多。由于不清楚你的器件选型,实际中有没有必要安装这个下拉就要实验决定了。
 楼主| xiaoyu9632 发表于 2007-6-8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贴出全图来

因为图较大,有个译码器电路和几个数码管没有贴上来
 楼主| xiaoyu9632 发表于 2007-6-8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移动的时候不小心将图搞错,重贴下

 楼主| xiaoyu9632 发表于 2007-6-8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上面有很牛的老大罩着

我自己的很多想法还没有试验,结果就已经正确了,而一般的有资历的工程师,我问他们为什么那么设计,他们往往回答,这是老大设计的他也不懂,一旦离开了自己独立的时候,没有想到原来会需要考虑这么多东西,看来当时是完全误解了,感谢你们的帮助,尤其是杨真人的热心指导.我会加强学习的.
maychang 发表于 2007-6-8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说两句

“我会加强学习的”<br />学什么?<br />万不可学某个电路,某个著名电路,某个成熟电路……如果是这样,学一个顶多会一个,稍改变就不会了。<br />从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开始复习。<br />
 楼主| xiaoyu9632 发表于 2007-6-8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象有道理,接触的电路并不少了,但还是没有设计的概念,我感觉是方法不对,所以最近我买了电路分析基础
 楼主| xiaoyu9632 发表于 2007-6-8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这样说

我现在有很多感性的认识,对电路,而一直没有真正从理论上去做过,所以我要感谢杨真人,是他给了我启发
杨真人 发表于 2007-6-8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相同的电路就不用贴出来了,

工程图纸就要一丝不苟。一般技术交流取图可以采用:部分取样法。概括法。<br /><br />例如,一个单元从单片机到一个LED的完整电路,然后有多少个相同的LED组,这样就够了。<br /><br />现在看来是有10个LED都是1.8寸用5V多电压25mA以下的电流。<br />没交代动态显示还是静态显示。估计是动态。那么<br />单片机输出的段数据经过缓存(374/273)送到段驱动电路。<br />单片机直接提供位驱动信号送到位驱动电路。<br />显示部分的硬件结构就这么有了概念。<br /><br />过分热心是我的缺点。我都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关注你这个问题。一开始就说你这鸭走运了。也许这是缘吧。
 楼主| xiaoyu9632 发表于 2007-6-8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埃,发现自己好多不好的习惯

记得在发贴之初,你就一直在说些细节,我也觉得过去的时间我一直忽略一个习惯.<br />我用的是动态扫描,本来是单片机直接提供位驱动的信号,但是因为只有四个I/O口可用所以我就用了个4-16的译码器74ls154,这样动态扫描10个1.8英寸的数码管,5.4V的电压,25mA以下的电流.单片机的输出经过段数据缓存(374)你建议我使用(273),然后加上如上图所说的电路,这样就基本上完整了.<br /><br />以后有问题发帖我会留心你曾经提过的细节
singhua888 发表于 2007-6-8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把电路中的三极管换成mos管

我感觉把电路中的三极管换成mos管会好一点儿!<br />请各位指教!
 楼主| xiaoyu9632 发表于 2007-6-8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有疑问

我按照上述做好了电路,调整电源输入电压,我让每个数码管都显示个1字,当调整电压到达9v的时候,这个时候测的电流为80mA,1字显示正常,但亮度在强光下有些泛白,当我继续调高电压超过10v的时候发现其他段开始有点亮度,于是我停止调整电压,忘了说明,每段的电阻我用的是100欧姆.关掉电源再打开,发现全部被点亮,换个374就好了,也就是374被烧坏了,所以我觉得电流反灌的问题应该还是存在,但我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按照分析,当电压超过10v的时候,电流并没有很大呀,也就是110mA
singhua888 发表于 2007-6-8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把电路中的三极管换成mos管

  
maychang 发表于 2007-6-8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30楼 singhua888

在这里没有什么好处。MOSFET的长处在这里发挥不出来。
maychang 发表于 2007-6-8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人确实热心

最近坛里有不少帖都是谈数码管显示问题,有的硬件设计简直惨不忍睹,用了四片74HC374,还要加两片4511译码。<br />真人若是有时间,是否将数码管显示加以总结?静态显示,动态显示,单片机SPI口串行输出,单片机软件模拟同步串行输出,单片机两端口并行输出,单片机地址译码并行输出……够半本书的内容。<br />虽然这些内容在任何一本讲单片机的书里差不多都有,但没有一本书讲得详细完全。
hyqzh 发表于 2007-6-8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中......

真的想真人总结一番来学习学习.期待中...
杨真人 发表于 2007-6-8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少人以为硬件容易,轻视硬件技术

不少人以为硬件容易,轻视硬件技术,眼睛只盯着软件。这无疑是因为做软件容易获得高收入。这种态度导致最后在硬件问题上碰壁。实际写软件的时候,由于对硬件工作原理不甚了解,写出来的程序运行中有很多BUG。总觉得自己写的程序无懈可击,于是把矛头指向硬件——“我写的代码几十万行,你的硬件才百来个零件”。往往要求硬件作改变来补偿软件的不足。而实际上很多优秀软件往往是用最低硬件投入实现所需功能,这是软件的价值。我见过很多关于LED显示故障的问题,都是出在对硬件不了解的基础上,错误地写出满以为完美的程序。有的**程序绝对没错(给我发程序代码,我都懒得看,我没写程序好多年),但在最后发现了程序的问题。楼主也很可能出这种错误,而且可能性极高。<br /><br />硬件是演员,软件是演技。如果演技不行,演员再漂亮也只是摆设,戏会不好看。演技好,小丑也能满堂红。<br />
conwh 发表于 2007-6-8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MAYCHANG善于总结

  
杨真人 发表于 2007-6-9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叫你别这样用374,例图给你这么久还上心.374损坏是预料中事.

如果只是实验,你可以继续让374这样工作下去。坏多少换多少。但做产品的话就死定了。这是严重的设计错误。<br /><br />不知道你用什么工艺的374。LS?HC?请仔细查阅该工艺374的数据手册。<br />还有,你对各种逻辑IC的输入输出电路结构完全不了解,不明白现在这样的做法是对374极大的伤害。如果不是TTL-OC输出,是不能接入高于VCC电压的。否则必定反罐电流。例图中的ULN2803就是为此而设。74LS06是OC输出的。LM339也是OC输出的。……<br /><br />再给你说一次:停止这样使用374做直接驱动。374必死!
maychang 发表于 2007-6-9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过:“惨不忍睹”

  
conwh 发表于 2007-6-9 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就是简单的一个电平转换,没有必要使用管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