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简析stm32启动过程

[复制链接]
807|0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caijie001|  楼主 | 2018-5-1 22: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前的嵌入式应用程序开发过程里,C语言已成为了绝大部分场合的最佳选择。如此一来main函数似乎成为了理所当然的起点——因为C程序往往从main函数开始执行。但一个经常会被忽略的问题是:微控制器(单片机)上电后,是如何寻找到并执行main函数的呢?很显然微控制器无法从硬件上定位main函数的入口地址,因为使用C语言作为开发语言后,变量/函数的地址便由编译器在编译时自行分配,这样一来main函数的入口地址在微控制器的内部存储空间中不再是绝对不变的。相信读者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答案也许大同小异,但肯定都有个关键词,叫“启动文件”,用英文单词来描述是“Bootloader”。


    无论性能高下,结构简繁,价格贵贱,每一种微控制器(处理器)都必须有启动文件,启动文件的作用便是负责执行微控制器从“复位”到“开始执行main函数”中间这段时间(称为启动过程)所必须进行的工作。最为常见的51,AVR或MSP430等微控制器当然也有对应启动文件,但开发环境往往自动完整地提供了这个启动文件,不需要开发人员再行干预启动过程,只需要从main函数开始进行应用程序的设计即可。


关于“启动模式”


    话题转到STM32微控制器,无论是keil uvision4还是IAR EWARM开发环境,ST公司都提供了现成的直接可用的启动文件,程序开发人员可以直接引用启动文件后直接进行C应用程序的开发。这样能大大减小开发人员从其它微控制器平台跳转至STM32平台,也降低了适应STM32微控制器的难度(对于上一代ARM的当家花旦ARM9,启动文件往往是第一道难啃却又无法逾越的坎)。 相对于ARM上一代的主流ARM7/ARM9内核架构,新一代Cortex内核架构的启动方式有了比较大的变化。ARM7/ARM9内核的控制器在复位后,CPU会从存储空间的绝对地址0x000000取出第一条指令执行复位中断服务程序的方式启动,即固定了复位后的起始地址为0x000000(PC =0x000000)同时中断向量表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而Cortex-M3内核则正好相反,有3种情况:


    1、 通过boot引脚设置可以将中断向量表定位于SRAM区,即起始地址为0x2000000,同时复位后PC指针位于0x2000000处;


    2、 通过boot引脚设置可以将中断向量表定位于FLASH区,即起始地址为0x8000000,同时复位后PC指针位于0x8000000处;


    3、 通过boot引脚设置可以将中断向量表定位于内置Bootloader区,本文不对这种情况做论述;


Cortex-M3内核规定,起始地址必须存放堆顶指针,而第二个地址则必须存放复位中断入口向量地址,这样在Cortex-M3内核复位后,会自动从起始地址的下一个32位空间取出复位中断入口向量,跳转执行复位中断服务程序。对比ARM7/ARM9内核,Cortex-M3内核则是固定了中断向量表的位置而起始地址是可变化的。


细说STM32的启动过程


    下面就从ST的启动文件说起,由于库中的startup_stm32f10x_md.s与编译环境有关,所以针对的是库中的


STM32F10x_StdPeriph_Lib_V3.5.0\Libraries\CMSIS\CM3\DeviceSupport\ST\STM32F10x\startup\TrueSTUDIO路径下的文件进行分析。


system_stm32f10x.c


    SystemInit():在"startup_stm32f10x_xx.s"文件中被调用,功能是设置系统时钟(包括时钟源,PLL系数,AHB/APBx的预分频系数还有 flash的设定),这个函数会在系统复位之后首先被执行。文件中默认的一些设置:允许HSE(外部时钟),FLASH(允许预取缓冲区,设置2个等待周 期),PLL系数为9,开启PLL并选择PLL输出作为时钟源(SYSCLK),后续设置SYSCLK = HCLK = APB2 = 72MHz,APB1 = HCLK/2 = 36MHz,HCLK即AHB的时钟。


    SystemCoreClockUpdate():在系统时钟HCLK变化的时候调用,以更新一个全局变量SystemCoreClock,这个变量可以为应用程序使用,必须保证正确。默认不调用这个函数,因为SystemCoreClock默认被设置为设定的频率了(72MHz)


    另外,下面这种设置寄存器的方法值得借鉴,先用位名清除相应的位,再进行设置,例如:


#define  RCC_CFGR_PLLSRC                     ((uint32_t)0x00010000)        /*!< PLL entry clock source */


#define  RCC_CFGR_PLLXTPRE                   ((uint32_t)0x00020000)        /*!< HSE divider for PLL entry */


#define  RCC_CFGR_PLLMULL                    ((uint32_t)0x003C0000)        /*!< PLLMUL[3:0] bits (PLL multiplication factor) */


#define  RCC_CFGR_PLLSRC_HSE                ((uint32_t)0x00010000)        /*!< HSE clock selected as PLL entry clock source */


#define  RCC_CFGR_PLLMULL9                  ((uint32_t)0x001C0000)        /*!< PLL input clock*9 */


/*  PLL configuration: PLLCLK = HSE * 9 = 72 MHz */   


RCC->CFGR &= (uint32_t)((uint32_t)~(RCC_CFGR_PLLSRC | RCC_CFGR_PLLXTPRE | RCC_CFGR_PLLMULL));


RCC->CFGR |= (uint32_t)(RCC_CFGR_PLLSRC_HSE | RCC_CFGR_PLLMULL9);


    startup_stm32f10x_md.s:(针对F103RBT6为中容量的产品)


    这个文件里面首先定义了复位中断(复位入口矢量被硬件固定在地址0x0000_0004)的处理函数:Reset_Handler,它的作用就是将保存于flash中的初始化数据复制到sram中,调用上面说到的SystemInit来初始化时钟,接着跳转到main执行。


    接着定义了Default_Handler, 这个是作为其他所有中断的默认处理函数,作用就是死循环,所以你假如开启了某个中断,请按照这里面的中断函数名给它写中断处理函数,例如串口中断处理函数名是 USART1_IRQHandler,你开了串口中断,如果不重写USART1_IRQHandler,就默认执行Default_Handler,死循环了。而如果你有重写,那么中断向量表中的处理函数的地址就会更新为你自己写的那个函数的地址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此文件的末尾用了类似这样的语句:


   .weak    USART1_IRQHandler


   .thumb_set USART1_IRQHandler,Default_Handler


它给中断处理函数提供了弱(weak)别名(Default_Handler),如果不重写,中断了默认执行Default_Handler,如果重写了,因为是弱别名,所以会被你写的同名函数覆盖。


最后定义了一个中断向量表的段(.section    .isr_vector,"a",%progbits),这个表将会放置在0x0000 0000那里,第二个字(0x0000 0004)是复位向量,复位之后从这地址所指的函数执行。


那么,如何保证.isr_vector这个段将放在flash的最开始(0x08000000)呢?这就需要链接脚本了,即我们用的那个stm32_flash.ld文件了,查看一下就知道了,里面先定义了堆栈的地址:


_estack


/* Highest address of the user mode stack */


_estack = 0x20005000;    /* end of 20K RAM */


接着定义了堆和栈的大小:


/* Generate a link error if heap and stack don't fit into RAM */


_Min_Heap_Size = 0;      /* required amount of heap  */


_Min_Stack_Size = 0x100; /* required amount of stack */


接着声明了各个内存的区域(定义了几个代表某个线性空间的名字,如下面的FLASH):


/* Specify the memory areas */


MEMORY


{


FLASH (rx)      : ORIGIN = 0x08000000, LENGTH = 128K  


RAM (xrw)       : ORIGIN = 0x20000000, LENGTH = 20K  


MEMORY_B1 (rx)  : ORIGIN = 0x60000000, LENGTH = 0K }


接着下面再介绍上面这三个名字里面都放了什么东西,首先是FLASH的:


/* Define output sections */


SECTIONS


{


/* The startup code goes first into FLASH */


.isr_vector :


{


   . = ALIGN(4);    KEEP(*(.isr_vector)) /* Startup code */


   . = ALIGN(4);  } >FLASH


/* The program code and other data goes into FLASH */


.text :


{


   . = ALIGN(4);    *(.text)           /* .text sections (code) */


   *(.text*)          /* .text* sections (code) */


   *(.rodata)         /* .rodata sections (constants, strings, etc.) */


   *(.rodata*)        /* .rodata* sections (constants, strings, etc.) */


   *(.glue_7)         /* glue arm to thumb code */


   *(.glue_7t)        /* glue thumb to arm code */


   KEEP (*(.init))


   KEEP (*(.fini))


   . = ALIGN(4);    _etext = .;        /* define a global symbols at end of code */  


} >FLASH


    可以看到startup_stm32f10x_md.s中定义的这个段.isr_vector确实放在了最开头的位置。


但是我们前面说复位向量在0x0000 0004,现在其地址是在flash中,所以地址是0x0800 0004,这个怎么回事呢?原来,stm32可以通过boot0、boot1引脚的配置将flash映射到0x0000 0000处。具体可参考stm32的用户手册2.4节。


    从主闪存存储器启动(BOOT0 = 0,BOOT1 = X):主闪存存储器被映射到启动空间(0x0000 0000),但仍然能够在它原有的地址(0x0800 0000)访问它,即闪存存储器的内容可以在两个地址区域访问,0x0000 0000或0x0800 0000。


至此,整个STM32的启动过程以及程序结构都可以比较清晰了。

相关帖子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个人签名:21ic公开课专区:http://open.21ic.com/ 21ic资料下载中心:http://dl.21ic.com/ 21ic项目外包中心:http://project.21ic.com/ 杰杰欢迎大家有空常来赛事专区逛逛

131

主题

3790

帖子

63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