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机智云IoT云服务]

昨日互联网,明日区块链(转)

[复制链接]
948|13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观海|  楼主 | 2018-9-27 07:1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导读: 即便互联网做不到去中心化,也不妨碍今天BAT攫取中国互联网八成流量。即便互联网没做到当初设想的一切,却做到了它想不到的一切。


“你看,这件事我们竟然没有参与。”

保罗 · 艾伦拿着最新一期的《大众电子学》杂志,封面上印着 Altair 8800 型计算机的图片。

艾伦的这句话击中了比尔 · 盖茨内心。1974 年的这一刻,为盖茨两年后辍学哈佛埋下了种子。

此前,电脑还是价格昂贵的庞然大物,最多只在发烧友间流行。《大众电子学》在这个圈子的话语权,犹如摇滚界的《滚石》、金融界的《华尔街日报》、科技届的《连线》。它宣布:“电脑走进千家万户的时代来了。”Altair 8800是第一台微型计算机,价格亲民,操作简便。

实际上,登上封面的“样机”只做到了“价格亲民”。Altair 没有屏幕和键盘,用户需要用以不同方式拨动开关“输入”,输出则依靠面板上的红灯。要做到“操作简便”,它还需要一个 BASIC 语言的编译器,把“人话”(代码,高级编程语言)翻译给它听,让用户在电脑上自己写程序。

于是,盖茨和两位伙伴日夜颠倒连续工作两个月,开发出针对微处理器的第一款商业化本地高级编程语言,并开创了个人电脑软件行业。

PC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最大的共同点是,辍学创业很流行。

戏谑的断语看似荒谬,背后却是科技时代机会的稍纵即逝——时代不会等你四年,只能自行追赶。

这种潮流的开创者,大概就是比尔 · 盖茨了。这位曾经的全球首富回校演讲又 “怂恿” 了当时的扎克伯克辍学创业。就连如今区块链界被封神的 Vitalik Buterin(圈中称为 V 神),亦是如此。这位少年开创了区块链 2.0 时代,让公链变成了操作系统,用以太坊自己的话是“去中心化程序运行平台”。

图片来自Fortune报道Can This 22-year-old Coder Out-Bitcoin Bitcoin?

于是,追赶时代的赛跑开始,公链大战拉开帷幕。

投资人从中看到了过去,“这太像**十年代的互联网了,所有人都在做操作系统和协议”。

“这跟互联网根本就是不一样的东西。” 即便创投圈中有不少人对此等类比嗤之以鼻,但总是避免不了以互联网的例子论证自身逻辑。毕竟,微软和谷歌因分别抢下了主流操作系统而成为两个时代的王者。

听投资人高谈阔论、看创业者描绘蓝图,“今天的区块链就像早期的互联网,初期百舸争流、泡沫高吹很常见” 这类的断言创投记者听过太多。Odaily 星球日报很想看看当年的故事,互联网早期究竟发生了什么。在新湃资金投资人王卓推荐下,我读了《创新者》这本书,里面涉及物理、通讯和编程,作为一个文科生的我真的是 CPU 不太够用,于是在阅读过程中查找了一些资料。本文可以看做一篇小书评 + 简单的互联网前史。

相像的口号:互联网也曾想去中心化

区块链技术最大的口号,是去中心化。

这种理想主义情怀可以从各个公链领袖的轶事中知晓。

以太坊创始人 V 神当年不过是一名沉迷于《魔兽世界》的一名网瘾少年,后来制作方暴雪在版本更新中,取消了游戏中角色“术士”的“生命虹吸”技能。悲痛的他多次发邮件和在官方论坛里联系了暴雪的工程师,要求还原这个技能无果。

年纪小小的他开始不忿于这种“中心化发行”的弊端。开发商是网游的中心,掌管着服务器和游戏设定,玩家是弱小的,只能选择被动接受,或者离开。据公开资料,他选择了放弃玩魔兽,开始寻找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够打破这种中心化的方式。再说公链 EOS 的天才 CTO BM,也有一段因离婚法律诉讼被法院剥夺财产的故事。

当今的互联网被大公司所垄断,区块链要建造一个平等的可信互联网。

现今所谓“集权、垄断”的互联网,创造之初也是承载着去中心化的愿望。

近者可见微博和微信开启的自媒体时代,远者可追溯至互联网的雏形。

互联网(因特网)最早可追溯到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组建的计算机网络阿帕网(APRA)。《创新者》一书如此描述它诞生的初衷:

阿帕网最终代表着军事和学术兴趣的有趣结合。为阿帕网拨款的国防部倾向于建立带有集中控制的分层指挥系统。但五角大楼将设计网络的任务交给了一批学者,他们中的一些人并不想被军方征召,多数人则不信任中央集权。他们选择了一种有无数节点,各节点可自行路由,而不是基于几个中央枢纽的结构,因此这个网络很难控制。泰勒说:“我一直都倾向于把分布式系统植入网络。这样一来,某个集团就会很难攫取网络控制权。我不信任大型中央组织,这种不信任是我的天性使然。”

……

建立一个恢复力强、抗攻击的军用指挥控制系统并不是 ARPA 研究人员的动机,他们心底里甚至压根就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但这却是他们的项目最终获得五角大楼的稳定拨款和国会资助的一大原因。

这种军事与学术动机的相互作用成为植根于互联网的特质。科技史学家珍妮特 · 阿巴特指出:“阿帕网和互联网的设计都更注重生存力、灵活性和高效能等军事价值,而不是低成本、简洁性或消费吸引力等商业目标。但与此同时,设计和建造 ARPA 网络的团队主要由搞学术的科学家组成,他们在该系统中注入了自己所**的共治、分权和信息自由交流等价值。

彼时,阿帕网仍是一个美国学术和军事机构之间局域网,世界仍有大大小小的其他网络,但他们并没有连起来。

直到 TCP/IP 协议的出现与被大规模采用。1981 年,阿帕网采用 TCP/IP 协议,标志着因特网的出现。

互联网诞生不意味着互联网的普及,后者还取决普通人访问网络的门槛。初期的互联网还是“封闭”的,主要向军队研究人员和学术机构开放。要想上网,一般需要隶属于一所大学或者一家研究机构。虽然大概在七八十年代,民众可以借电话线连网(还要用modem,俗称“猫”),可是那时的电脑无论从体积还是价格上都让人高不可攀,并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电脑,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玩电脑。这就是关于乔布斯、微软等硬件制造商与图形交互界面的故事,在此不再赘述。

真正让互联网大规模普及的是万维网。设计者的初衷同样是资源访问的“去中心化”。

如好奇心日报报道,“在 1980 年代末,计算机使用者是这么上网的:首先你知道目标服务器(网站)是谁,然后在计算机运行远程控制程序 (Telnet),输入一串数字和点代表服务器,输入账号和密码以验证身份,再输入命令让远程主机运行,一层一层地往下找信息。”导出数据的过程可能还受限于操作系统,这个过程显然让人无比纠结。

有了万维网,用户只需要在浏览器中键入或点击一个超链接,就能直接跳转到你想去的地方。(这个过程浏览器是必须要用到的工具,技术细节可以阅读这篇**和“小明学习笔记第三期”。)无数网站开头的那个WWW,就是万维网(World Wide Web)。


相关帖子

沙发
观海|  楼主 | 2018-9-27 07:12 | 只看该作者

任职于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 80 年代末发明了万维网,在1991 年做出第一个图形界面网页浏览器。在他眼中,这种“网状”资源访问方式取代了原来树状资源访问结构,让信息传播变得更为自由。“我当时在为‘万维网’找一个名字时,我想要强调的元素就是它是去中心化的,让任何东西可以连接到任何东西。”

万维网之父 Tim Berners-Lee

伯纳斯·李**认为万维网的协议应该免费开放共享,并且永远纳入公共领域。他并没有为万维网申请专利。根据《创新者》,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在一份文档中宣布它“放弃该代码的所有知识产权,包括它的源代码以及二进制形式,同时允许任何人使用、复制、修改和再分发它”。

无数的浏览器、网页和应用由此而生。不过,去中心化的理想不再。

到了今天,世界上大多数的路由器和基站等通讯基础设施由各国通讯巨头掌握;移动互联网的 APP 成为信息孤岛,应用流量则被几家互联网巨头垄断,国外 Facebook、谷歌和亚马逊,国内有 BAT。《纽约时报》认为,国人衣食住行每个决策,都可以在微信内完成,这何尝不是一种集权。(点击查看报道 How China Is Changing Your Internet)

这些公司加速了互联网的普及,也垄断了互联网的话语权。

去中心化这个看似美好的初衷一再异化。究其原因,彻底分布式的模式并不高效,规模效应带来了边际成本递减,每个人建路由器不如一个区域共享路由。社区治理也并不一定比公司制高效。

前车之鉴如上,依然不乏重押区块链者。

有人认为去重拾过去恰逢其时,当存储成本下降,信任将更为重要; 有人相信每十年都会出现新一代操作系统,区块链是下一代;更有甚者即便看不懂,也不可以错过。

互联网没能达成去中心化的初衷,也不妨碍它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哪个协议会胜出:开源情怀与商业合力

那么问题来了,该押注谁?

慢时代半步,会被抛弃;快时代半步,身先士卒。对于此时的区块链,押注基础设施是不二选择。

互联网形成归功 TCP/IP 协议,普及就得谈及基于 HTTP 协议的万维网。

据雷锋网和《创新者》,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使用着不同的语言,不同局域网之间也有不同的协议(通讯规则),导致他们之间沟通困难。当时就职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罗伯特·卡恩(Robert Elliot Kahn)与温特·瑟夫(Vint Cerf)开始制定一个通讯规则,让这些主机能遵循这套规则通讯。这就像在制定一套世界通用“邮寄体系”。

发明 TCP/IP 协议的男人

我发布了最近一期的小明学习笔记(写的 TCP/IP 协议),朋友说想知道当年那么多协议,标准是怎么形成和胜出的。

确实,推广 TCP/IP 并不容易。在此之前已经存在一个互联技术(ARPA),其虽然无法支持 10 万台计算机的互联,但有一定先发优势,不并非瞬间就能转换为 TCP/IP。再者,标准化组织 ISO 自己推出了一套开放式互联的架构标准化组织。

虽说阿帕网是最早出现的“互联网”,但面对其他网络合纵连横,也是“寡不敌众”。据《创新者》,1981年,威斯康星大学的劳伦斯·兰德韦伯(Lawrence Landweber)联合一批没有接入阿帕网的大学共同创建了另一个基于 TCP/IP 协议的网络,该网络名为计算机科学网(CSNET)。他说:“当时美国只有很少一部分计算机研究机构能够联网。”这个网络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网(NSFNET)的前身,后来逐渐成为因特网的主干,阿帕网地位摇摇。

另据雷锋网报道,“一直到 1983 年 1 月 1 日,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决定阿帕网以 TCP/IP 协议取代旧网络核心协议 NCP 后,互联网正式结束了旧通信协议的多方割据状态”。后来,两位发明者选择将 TCP/IP 协议的规范和技术开放出去,让所有厂家生产的计算机都能免费实现相互通信,并且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各种办会、BD (简直是创始人躬亲地推),说服大家用这个协议。随着 UNIX、IBM、微软等主流的软硬件厂商逐渐选择 TCP/IP 协议,其位置越发巩固。

TCP/IP 协议的胜出离不开“农村包围城市”的联盟策略以及一众大厂的支持,更离不开发明者的分享精神。

开源带来的免费、自由和开放,是一种有利的武器。苹果是全球利润率最高的硬件厂商,但开源的安卓操作系统市占率远超苹果。在 Windows 和 Mac 占领用户心智的今天,Linux 操作系统仍然程序员的最爱。

万维网的爆发式流行亦然。

万维网说白了是一款帮你找内容/资源工具(说黑了是以超文本标注语言与超文本传输协议为基础的信息浏览系统)。当时,各种新兴的互联网协议和内容查找工具也是割据山头,比如 Veronica 和 Gopher、Archie 和 FTP、万维网等。1993 年 4 月,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宣布万维网对任何人免费开放,并不收取任何费用。两个月之后 Gopher 宣布不再免费,用户从 Gopher 转向万维网。

谈再多情怀还是要拿商业逻辑讲道理。开源免费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万维网的应用前景,丰富而低门槛。

Mosaic 等浏览器简易的图形化操作界面抓住了用户,奠定了万维网的地位。

沉迷研究球员数据的杨致远本来费尽心思研究 Gopher 和 FTP,在Mosaic 浏览器推出后,旋即转向了万维网,开始亲手编纂一份分类网站目录。这份万维网指南就是后来的“雅虎”(Yahoo!)。

1994 年 4 月,《连线》(Wired )杂志的创始人兼主编路易斯·罗塞托(Louis Rossetto)就认为,在上述协议和工具中,万维网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包括 Mosaic 在内的多款网页浏览器的图形显示功能已经越来越强大。

Mosaic 的出现成就了万维网,点燃了互联网大热的火种。

很多人可能没听过 Mosaic,但其核心团队而后创立的品牌则是让微软颤抖的网景。它的 IPO 标志着互联网时代开始。

在微软以操作系统捆绑的优势占领这个市场之前,网景市场份额达到 90%。据公开资料,网景推出后半年,万维网流量成为网络主流,其次是文件传输。这个趋势也告诉微软:抓住了网页,就抓住了未来。

互联网将席卷人类生活。

难以预测的未来:如何闯入消费级

1969 年,第一届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举办、反越战****爆发、NASA成功载人登月球、可编程计算机被放到了微处理器上、第一个可远程连接网络阿帕网诞生。

音乐被改变,科技引发改变。当年,大众只会看到音乐节成为新闻焦点。

衣食住行、风花雪月,人类真正关心的话题。只有当科技进入了这些领域,才会有巨大的势能。

道理听了很多遍。可是,历史上那么多次改变,还是来得那么猝不及防。

技术的发明者只能为应用蓄势,总是猜不到结局。1954 年,研制出晶体管的贝尔实验室看不到的未来,却被德州仪器的哈格蒂看到了。《乔布斯传》作者艾萨克森评价,哈格蒂有与乔布斯一样的能力:一是扭转现实扭曲力场,他可以迫使别人做到连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可能的事;二是让消费者迷上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需要的设备。

为了打入消费市场,他要求工程师把晶体管单价从16美元降到3美元,并费尽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无线电和收音机公司跟他一起生产一款袖珍收音机——一种市面上完全没有的设备。所有公司都觉得消费没有这个需求(听起来是不是跟苹果生产虚拟键盘一样?当时谁会觉得我想要虚拟键盘),但有一家公司被他说服了。

突然之间,每一位身处美国的人都知道了什么是晶体管。

收音机不再是一台放在客厅的共享设备,而是个人设备,你可以随时听想听的音乐,即使这些音乐是你的父母不允许你听的。《创新者》中描述的收音机之于摇滚青年,一如今天网易云音乐之于文艺青年们,装 X 必备神器。

晶体管收音机的出现和摇滚乐的兴起之间也确实存在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猫王)的首张商业唱片《That’s All Right》正是在 Regency 收音机流行的同期推出的。一方面,这种充满叛逆气息的新潮音乐使得每个小孩都想拥有一台收音机。另一方面,收音机可以被随身带到海滩或者地下室这些远离父母的为难和控制的地方,这样也会促进音乐产业的蓬勃发展。

“我对发明晶体管的唯一遗憾是它被用在了摇滚乐上。”晶体管的其中一位发明者沃尔特·布拉顿经常这么抱怨道,不过这大概只是一句玩笑而已。飞鸟乐队(The Byrds)的主唱罗杰·麦奎恩(Roger McGuinn)在1955年庆祝自己的13岁生日时,收到的生日礼物就是一个晶体管收音机。“我听到了猫王的歌,”他回忆道,“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改变人生的经历。”

从此,人们开始改变自己对电子技术的看法,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它将不再是大型企业和军队的专属领域,它也可以是实现个性、自由和创意的工具,甚至还会带来一点叛逆精神。

40 年后,音乐产业再次被互联网改变,标志性的产品叫  iTunes 。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唱片公司为了赚钱,不再销售单曲,而是销售专辑。专辑中只会有一两首好歌,但粉丝会为了主打歌买下整张专辑。直到苹果开始在线销售音乐。

用户能轻松地购买、管理音乐,苹果的工程师需要解决在线支付、MP3加密或数字水印、数字压缩和发行等音乐界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成为乔布斯》一书写道,“苹果没法依赖唱片公司直接向iTunes用户销售、发行音乐也不可行,因为唱片公司的技术不过关,在线销量乏善可陈。索尼音乐曾尝试在线销售数字音乐,但基本不销售其他唱片公司的音乐,而且无法在电脑上播放。”

最后,iTunes 解决了上述“属于音乐产业的问题”,成为在线音乐一大渠道,甚至后来进军内容产业。

几大唱片公司没想到,他们的敌人不来自音乐行业,而来自互联网。

50 年代的收音机,就像后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

它们曾经都被看做是专属于大企业与军队的“集权化身”,与消费领域结合之后产生难以预知的化学反应。谁能想到晶体管会推动了摇滚,iTunes在数十年后改变了音乐产业,早期互联网缔造者无法预见亚马逊、Facebook和谷歌的诞生。“用户体验是个很奇妙的事情,互联网的初期谁能想到做淘宝、微信和饿了么,杨致远和马云那时候还在做黄页。”

技术早期本来就是大量试错。与当年不同的是,今天的风投环境太过成熟,试错的成本太低,推高了泡沫。

互联网历史上的种种意想不到与泡沫,给了创业者历经牛熊还愿意押注区块链的理由。

“You can't gaze in the crystal ball and see the future.

What the Internet is going to be in the funture is what society makes it.”

即便互联网做不到去中心化,也不妨碍今天BAT攫取中国互联网八成流量。

即便互联网没做到当初设想的一切,却做到了它想不到的一切。

谁知道这不是区块链的明天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板凳
纠结的那些年| | 2018-9-29 10:10 | 只看该作者
区块链,泡沫丰富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地板
paotangsan| | 2018-9-30 11:42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区域连没有什么太大的概念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
renzheshengui| | 2018-9-30 11:47 | 只看该作者
区块链(Blockchain)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像一个数据库账本,记载所有的交易记录。这项技术也因其安全、便捷的特性逐渐得到了银行与金融业的关注。

2018年4月,一群来自牛津大学的学者宣布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区块链大学——伍尔夫大学。5月29日,百度百科上线区块链新功能,以保证词条编辑公正透明。6月25日,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钱包跨境汇款服务在香港上线。港版支付宝AlipayHK的用户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向菲律宾钱包Gcash汇款。8月21日晚间,包括金色财经、火币资讯、币世界、深链财经在内的一系列知名区块链微信公众号被封锁。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
renzheshengui| | 2018-9-30 11:47 | 只看该作者
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 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
renzheshengui| | 2018-9-30 11:47 | 只看该作者
一般说来,区块链系统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组成。

数据层封装了底层数据区块以及相关的数据加密和时间戳等技术;
网络层则包括分布式组网机制、数据传播机制和数据验证机制等;
共识层主要封装网络节点的各类共识算法;
激励层将经济因素集成到区块链技术体系中来,主要包括经济激励的发行机制和分配机制等;
合约层主要封装各类脚本、算法和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可编程特性的基础;
应用层则封装了区块链的各种应用场景和案例。
该模型中,基于时间戳的链式区块结构、分布式节点的共识机制、基于共识算力的经济激励和灵活可编程的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最具代表性的创新点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8
renzheshengui| | 2018-9-30 11:48 | 只看该作者
区块链体系结构的核心优势包括:

任何节点都可以创建交易,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确认之后,就可以合理地确认该交易是否为有效,区块链可有效地防止双方问题的发生。
对于试图重写或者修改交易记录而言,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区块链实现了两种记录:交易(transactions)以及区块(blocks)。交易是被存储在区块链上的实际数据,而区块则是记录确认某些交易是在何时,以及以何种顺序成为区块链数据库的一部分。交易是由参与者在正常过程中使用系统所创建的(在加密数字货币的例子中,一笔交易是由bob将代币发送给alice所创建的),而区块则是由我们称之为矿工(miners)的单位负责创建。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
renzheshengui| | 2018-9-30 11:48 | 只看该作者
折叠基本特征
去中心化:由于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任意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来共同维护。
开放性:系统是开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自治性: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比如一套公开透明的算法)使得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自由安全的交换数据,使得对“人”的信任改成了对机器的信任,任何人为的干预不起作用。
信息不可篡改:一旦信息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就会永久的存储起来,除非能够同时控制住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因此区块链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
匿名性:由于节点之间的交换遵循固定的算法,其数据交互是无需信任的(区块链中的程序规则会自行判断活动是否有效),因此交易对手无须通过公开身份的方式让对方自己产生信任,对信用的累积非常有帮助。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0
wakayi| | 2018-9-30 11:49 | 只看该作者
renzheshengui 发表于 2018-9-30 11:48
折叠基本特征
去中心化:由于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任意节点的权利和义务 ...

楼上解释的好详细啊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1
renzheshengui| | 2018-10-8 16:04 | 只看该作者
wakayi 发表于 2018-9-30 11:49
楼上解释的好详细啊

客气了  我也是转发而已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2
yutingwei| | 2018-10-9 14:41 | 只看该作者
确实是这样,感觉虚拟的世界更大的占据了生活。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3
yutingwei| | 2018-10-9 14:41 | 只看该作者
一说自己是做区块链的,都觉得上升了一个档次,哈哈哈。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4
观海|  楼主 | 2018-10-10 11:16 | 只看该作者
yutingwei 发表于 2018-10-9 14:41
一说自己是做区块链的,都觉得上升了一个档次,哈哈哈。

哦哦哦 新兴的嘛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9

主题

4083

帖子

1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