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电子界的高手给提个意见!!!!

[复制链接]
4893|20
 楼主| kuokuo 发表于 2008-2-5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人现在是内蒙古一个普通学校的学生,学的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下学期准备考研。现在很想考个北京的好的学校,但是觉得北京的电子行业不如南方的城市有发展,但是南方又没有我特别理想的高校。大家觉得搞电子是去北京读个好学校有发展,还是去像广东南方的一些城市有发展!也就是说选学校重要,还是选城市重要。希望能耽误大家一点时间给提个建议!谢谢!!!
chunyang 发表于 2008-2-5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校应该是首选

&nbsp;&nbsp;&nbsp;&nbsp;当然,南方也有不少名牌大学,有信心的话,211排名前30所中的工科高校不妨一试,不过从排名上看,前30所高校中北方院校过半。<br /><br />&nbsp;&nbsp;&nbsp;&nbsp;权威性的高校排名资料如下,网上很多信息有假,例如211工程首批(1995年的名单)仅15所高校后增补到20所,但因事后种种“工作”的结果,很多高校官方都称22所、27所、50所等等都是“首批”,还是看不同排名的交集吧。<br /><br />&nbsp;&nbsp;&nbsp;&nbsp;“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15所)&nbsp;<br />&nbsp;&nbsp;&nbsp;&nbsp;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br />&nbsp;&nbsp;&nbsp;&nbsp;&nbsp;<br />&nbsp;&nbsp;&nbsp;&nbsp;1995年第一批入选“211工程”的15所高校&nbsp;<br />&nbsp;&nbsp;&nbsp;&nbsp;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br /><br />&nbsp;&nbsp;&nbsp;&nbsp;“985”工程一期34所高校名单:<br />&nbsp;&nbsp;&nbsp;&nbsp;1.&nbsp;目标定位:“世界一流大学”&nbsp;<br />&nbsp;&nbsp;&nbsp;&nbsp;北京大学&nbsp;18亿&nbsp;(教育部拨款)&nbsp;<br />&nbsp;&nbsp;&nbsp;&nbsp;清华大学&nbsp;18亿&nbsp;(教育部拨款)<br />&nbsp;<br />&nbsp;&nbsp;&nbsp;&nbsp;2.&nbsp;目标定位:“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nbsp;<br />&nbsp;&nbsp;&nbsp;&nbsp;浙江大学&nbsp;14亿&nbsp;(7亿+7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nbsp;1999年11月8日&nbsp;<br />&nbsp;&nbsp;&nbsp;&nbsp;南京大学&nbsp;12亿&nbsp;(6亿+6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nbsp;1999年7月26日&nbsp;<br />&nbsp;&nbsp;&nbsp;&nbsp;复旦大学&nbsp;12亿&nbsp;(6亿+6亿)(教育部拨款+市拨款)&nbsp;1999年7月27日&nbsp;<br />&nbsp;&nbsp;&nbsp;&nbsp;上海交通大学&nbsp;12亿&nbsp;(6亿+6亿)(教育部拨款+市拨款)&nbsp;1999年7月27日&nbsp;<br />&nbsp;&nbsp;&nbsp;&nbsp;中国科技大学&nbsp;9亿&nbsp;(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中科院拨款+省拨款)1999年7月25&nbsp;日&nbsp;<br />&nbsp;&nbsp;&nbsp;&nbsp;西安交通大学&nbsp;9亿&nbsp;(6亿+3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nbsp;1999年9月11日&nbsp;<br />&nbsp;&nbsp;&nbsp;&nbsp;哈尔滨工业大学&nbsp;10亿&nbsp;(3亿+3亿+4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省拨款)1999年11月14日&nbsp;<br />&nbsp;&nbsp;&nbsp;&nbsp;北京理工大学&nbsp;10亿&nbsp;(3亿+3亿+4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市拨款)2000月&nbsp;9月23日&nbsp;<br />&nbsp;&nbsp;&nbsp;&nbsp;北京师范大学&nbsp;12亿&nbsp;(6亿+6亿)&nbsp;(教育部拨款+市拨款)2002月8月24日&nbsp;<br /><br />&nbsp;&nbsp;&nbsp;&nbsp;以上的大学即所谓的2+9工程,是国家投资建设大学的重中之重。&nbsp;<br /><br />&nbsp;&nbsp;&nbsp;&nbsp;3.&nbsp;目标定位:“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nbsp;&nbsp;<br />&nbsp;&nbsp;&nbsp;&nbsp;中央资助经费为3亿以上(不含3亿)的大学:&nbsp;<br />&nbsp;&nbsp;&nbsp;&nbsp;北京航空航天大学&nbsp;9亿&nbsp;(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市拨款)2001年9月23日&nbsp;<br />&nbsp;&nbsp;&nbsp;&nbsp;西北工业大学&nbsp;9亿&nbsp;(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陕西省、西安市以土地等形式)&nbsp;2002年1月22日&nbsp;<br />&nbsp;&nbsp;&nbsp;&nbsp;南开大学、天津大学&nbsp;两校共14亿&nbsp;(教育部拨款+市拨款)&nbsp;2000年12月25日&nbsp;<br />&nbsp;&nbsp;&nbsp;&nbsp;武汉大学&nbsp;8亿&nbsp;(4亿+4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nbsp;2001年2月13日&nbsp;<br />&nbsp;&nbsp;&nbsp;&nbsp;四川大学&nbsp;7.2亿&nbsp;(4亿+3.2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nbsp;2001年9月29日&nbsp;<br />&nbsp;&nbsp;&nbsp;&nbsp;吉林大学&nbsp;7亿&nbsp;(4亿+3亿)&nbsp;(教育部拨款+省拨款)&nbsp;2001年2月22日&nbsp;<br />&nbsp;&nbsp;&nbsp;&nbsp;中央资助经费为3亿的大学:&nbsp;<br />&nbsp;&nbsp;&nbsp;&nbsp;中山大学&nbsp;12亿&nbsp;(3亿+9亿)&nbsp;(教育部拨款+省拨款)&nbsp;2001年10月26日&nbsp;<br />&nbsp;&nbsp;&nbsp;&nbsp;山东大学&nbsp;8亿&nbsp;(3亿+5亿)&nbsp;(教育部拨款+省拨款)&nbsp;2001年2月26日&nbsp;<br />&nbsp;&nbsp;&nbsp;&nbsp;东南大学&nbsp;6亿&nbsp;(3亿+3亿)&nbsp;(教育部拨款+省拨款)&nbsp;2001年2月12日&nbsp;<br />&nbsp;&nbsp;&nbsp;&nbsp;华中科技大学&nbsp;6亿&nbsp;(3亿+3亿)&nbsp;(教育部拨款+湖北省、武汉市以资金、项目等形式)&nbsp;2001年2月13日&nbsp;<br />&nbsp;&nbsp;&nbsp;&nbsp;厦门大学&nbsp;6亿&nbsp;(3亿&nbsp;+1.5亿+1.5亿)(教育部拨款+福建省拨款+厦门市拨款)2001年2月22日&nbsp;<br />&nbsp;&nbsp;&nbsp;&nbsp;同济大学&nbsp;6亿&nbsp;(3亿+3亿)&nbsp;(教育部拨款+市拨款)&nbsp;2002年6月26日&nbsp;<br />&nbsp;&nbsp;&nbsp;&nbsp;重庆大学&nbsp;5.4亿&nbsp;(3亿+2.4亿)&nbsp;(教育部拨款+市拨款)&nbsp;2001年9月28日&nbsp;<br />&nbsp;&nbsp;&nbsp;&nbsp;兰州大学&nbsp;4.5亿&nbsp;(3亿+1.5亿+土地)(教育部拨款+省拨款)&nbsp;2001年12月9日&nbsp;<br />&nbsp;&nbsp;&nbsp;&nbsp;中央资助经费为2亿的大学:&nbsp;<br />&nbsp;&nbsp;&nbsp;&nbsp;中南大学&nbsp;4亿&nbsp;(2亿+2亿)&nbsp;(教育部拨款+省拨款)&nbsp;2001年2月27日&nbsp;<br />&nbsp;&nbsp;&nbsp;&nbsp;湖南大学&nbsp;4亿&nbsp;(2亿+2亿)&nbsp;(教育部拨款+省拨款)&nbsp;2001年2月27日&nbsp;<br />&nbsp;&nbsp;&nbsp;&nbsp;大连理工大学&nbsp;4亿&nbsp;(2亿+2亿)&nbsp;(教育部拨款+辽宁省、大连市拨款)&nbsp;2001年8月8日&nbsp;<br />&nbsp;&nbsp;&nbsp;&nbsp;华南理工大学&nbsp;4亿&nbsp;(2亿+2亿)&nbsp;(教育部拨款+省拨款)&nbsp;2001年10月26日&nbsp;<br />&nbsp;&nbsp;&nbsp;&nbsp;东北大学&nbsp;4亿&nbsp;(2亿+1亿+1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沈阳市拨款)&nbsp;2002年1月23日&nbsp;<br />&nbsp;&nbsp;&nbsp;&nbsp;成都电子科技大学&nbsp;3.6亿&nbsp;(2亿+1.6亿)&nbsp;(教育部拨款+省拨款)&nbsp;2001年9月29日&nbsp;<br />&nbsp;&nbsp;&nbsp;&nbsp;中国海洋大学&nbsp;3亿&nbsp;(教育部、山东省、中国海洋局、青岛市总拨款额)2001年2月27日<br />&nbsp;&nbsp;&nbsp;&nbsp;另外还有中国人民大学,获得款项不详,以上共计34所。<br />&nbsp;&nbsp;&nbsp;&nbsp;
平常人 发表于 2008-2-5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嗯,这个名单很重要,抽时间轮流读一遍

不管好坏,能入榜就不赖,赫赫。。。。。。
phoenixmy 发表于 2008-2-5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域很重要

<br /><br />建议首选大城市<br />北京固然不错<br />但是跟上海浙江相比有稍有逊色<br /><br />建议如果有能力就去上海<br />机会应该比较多<br /><br /><br />当然了,强人就没有必要考虑这么多,到哪里都是稀罕货
电子老鹰 发表于 2008-2-5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校很重要。

求职、工作甚至恋爱,一个好学校背景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诸事开端就比别人顺利。当然若名不符实,时间长了也不行。
chunyang 发表于 2008-2-5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等级学校的前提下,地域才有优势

&nbsp;&nbsp;&nbsp;&nbsp;大学的环境提供了很多机会,风气则对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影响很大,统计资料也支持我的说法。
phoenixmy 发表于 2008-2-5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地域偏僻的好大学机会比外面少太多

<br /><br />不光是与厂商的交流接触还是就业机会
chunyang 发表于 2008-2-5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7楼的看法是一种严重误解

&nbsp;&nbsp;&nbsp;&nbsp;首先,所谓的“好大学”没有真正地处偏僻的,算偏僻的话也就哈尔滨、西安、武汉、合肥等几个省会城市而已,但这算偏僻吗?大学最重要的资源是学校的经费投入、师资、设施、校风和学生的成分构成,前述几个“偏僻”城市中的高排名大学如果与排名同级的沿海城市大学相比也许会存在一定劣势,但和排名靠后哪怕是稍后的大学相比,优势都是非常明显的。随着大学建设的差异化,这种比较差距只会越来越明显。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毕业自西安的西北工业大学,按985排名数3等靠前的,以毕业生在国内知名企事业单位、高校、研究院所等担任中层以上职务(包括技术型职务)和在国家级政府部门任职的人数、赴发达国家知名大学的留学人数等指标与上海的大学相比,不如复旦、上交大是明显的,排名就不如么,但和同级但排名有一定差距的同济相比,至少不亚于,但和上海除前述3校外的任何高校相比,优势明显,换西安的“交老大”(西安交通大学)来比,复旦、上交大只是“半斤八两”,同济及以下根本没的比。类似的,武汉的武大、华中科大、合肥的中科大、西安的西交大、哈尔滨的哈工大等2级高校除了北大、清华高一等排名的大学外,和任何同级或低一级的地处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沿海城市大学相比绝对是大于等于的比较关系,任何硬指标都支持这种比较关系的成立。<br />&nbsp;&nbsp;&nbsp;&nbsp;“985计划”的排名应该是目前时效性最好也最反映事实的官方排名,民间排名往往会倾向于沿海高校以投公众的“胃口”,但对真正懂行的人而言,“牌子”更重要,那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积累起来的。说到高校选择,如果有机会进入排名较前的大学,应该优选品牌,次之为专业,如果没有这个机会,则应该优选地域,我在给很多后辈做高考、考研的学校及专业选择咨询时都是持此观点的。<br />&nbsp;&nbsp;&nbsp;&nbsp;最后要说的是,以上比较是基于概率统计的结果,个体的差异不在其列,真正地处偏远的小县城某某学院一样可能涌现出旷世之才,北大、清华也一定有孬蛋不断涌现,具体到个人而言,择善而从虽很有必要,但未必是决定性的,超越自我才是大道。
chunyang 发表于 2008-2-5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选高校的地域权重

&nbsp;&nbsp;&nbsp;&nbsp;按985排名,1级北大、清华超越其它任何地域高校,没必要说。<br />&nbsp;&nbsp;&nbsp;&nbsp;2级高校间的横向比较地域差别不明显,和3级及以下的高校相比,完全无地域影响,报考时在同级选择中应优选专业,对研究生而言,导师的选择非常重要;在不同级的选择中,牌子是第一要务,不要考虑地域。<br />&nbsp;&nbsp;&nbsp;&nbsp;3级高校间的比较,地域的影响开始显现,比如特例华南理工,在985的3级排名中都靠后,靠地域优势,可以和内地的同级排名很靠前的大学相提并论,虽然可能在硬指标上稍弱,但对个人而言“指标”的影响毕竟有限。选择时,如果有机会进入2级高校应该毫不犹豫,在3级内选择时注意兼顾专业和地域,北航、同济、中山和华南理工具有较大的地域优势。如果在3级和3级以外的高校中做选择,优先的仍是牌子。<br />&nbsp;&nbsp;&nbsp;&nbsp;对于985之外的高校,地域加权值与学校的等级呈越来越明显的反比,换句话说,在上海读个大专也往往要强于边远省份小城市的本科。
phoenixmy 发表于 2008-2-5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交大跟上交大差太多了~~~~~~~~~

<br /><br />论实力<br />的确两个都有一拼<br /><br />不过论实惠<br />西交大的确很郁闷<br />我同学毕业在找工作上的劣势尤其明显<br />看看上交cs的毕业走向就知道了<br /><br />现在很多单位招人都有明显的地区性<br />本地生源有优势<br />西安本地的it企业不多,但是西安地区的it毕业生很多<br />所以供需不成比例<br />上海那边外企多,所以门槛会低一些<br /><br /><br /><br />
hq_y 发表于 2008-2-5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网络时代,内因起了更大的作用

人一般来说还是随大流的<br />环境的确有潜移默化的作用<br />但是什么外部环境都替代不了自己的卓绝的努力<br />这里内因外因的道理还是普适的<br /><br />有条件就尽量到一个环境好的学校<br />师生相互砥砺<br />没有学校的外因,就主要靠自己努力+网络<br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br />什么学习不到<br /><br />社会朝扁平化方向发展<br />及其同意chunyang的发言<br />超越自我才是大道<br /><br />网络给超越自我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br />跟网络比起来,学校的环境起到的作用相对就弱了一些<br />
chunyang 发表于 2008-2-5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交大继承了老交大的大半

&nbsp;&nbsp;&nbsp;&nbsp;在华为和中兴,西交大的人更多些,上交大的去上海本地外企的多,所以感觉好些,西交大的则多数不会留在西安工作,感觉不那么踏实而已,但几年后决不会比上交大差,尤其是对平均水平以上的那一半毕业生的比较。
phoenixmy 发表于 2008-2-5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春阳版主是西交大的?

<br /><br />感觉对西交大很有好感啊,呵呵<br />
chunyang 发表于 2008-2-5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没有好好看帖!

  
phoenixmy 发表于 2008-2-5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

<br /><br />西交大上交大之争持续了快半个世纪了<br />没有啥意思<br /><br />
iC921 发表于 2008-2-6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如果地域重要,那么春节就有可能回不了家了

如果学校重要,00的华南理工中不中楼主的意也不好说。
hotpower 发表于 2008-2-6 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倒塌了~~~chunyang是吴教授学校的~~~phoenixmy瞎灌水~~~

  
phoenixmy 发表于 2008-2-6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仔细看贴~~~~~~~~~

<br /><br />
HWM 发表于 2008-2-6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社会大学”最重要。

几位同学毕业后在“社会大学”里再深造了一把,都混得相当的不错,几乎没有几个搞专业的。
shalixi 发表于 2008-2-6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官方排名比民间排名更权威,老的排名比新的排名更可靠。

学校的有些资料并不公开,因此官方排名比民间排名更具权威。近来学校整合比较多,整合后的学校水分较多,所以老的排名比新的排名更可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主题

4

帖子

0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