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车联网”概念的热度一直都居高不下。说起车联网,当然就不得不提车载以太网以及车联网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T-BOX! 本文将会从车载以太网100BASE-T1说起,深入剖析车载以太网特点,并且详细介绍TI的明星产品DP83TC811S-Q1的优点以及在T-BOX的应用中的优势所在。 什么是车载以太网?---从100BASE-T1说起 以太网早已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和工业,但直到100BASE-T1的出现,它才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应用。虽然有些车辆也有将传统的100BASE-TX应用在车辆诊断(OBD),但由于它需要两对双绞线,难以符合严格的汽车辐射排放标准,所以100BASE-TX一直无法在汽车生态系统中发展。而IEEE 802.3bw(又称为100BASE-T1)就是为了满足汽车系统需求而开发的,通过技术的改进,如加入迭代、编码以及扰乱机制等,使其电磁辐射性能有所改善、布线成本下降、占用空间减少,只需要采用单对非屏蔽的双绞线即可实现100Mbps的数据传输。通讯距离至少可达15m,并且符合CISPR 25 Class 5辐射排放标准,也符合其他的一些汽车排放标准,如Open Alliance。未来,100BASE-T1将会将车载生态系统标准化为网络体系结构,从而简化ECU整体的通讯体系,甚至有可能淘汰较老的或已经不太流行的协议,如FlexRay等。 为什么鱼与熊掌兼得?---剖析100BASE-T1 为什么100BASE-T1能满足汽车低电磁干扰的、低成本、低线缆重量以及高带宽等众多要求?这与100BASE-T1的以下几个特点密不可分: 采用了特殊的编码方式 100BASE-T1采用了独特的4-bit到3-bit (4B3B)、3-bit到2-ternary pair(3B2T) 和三电平脉冲幅度调制(PAM3)编码方案,从而实现较低的电磁干扰。在进入单对非屏蔽双绞线之前,100BASE-T1的PHY执行了所有必要的加扰和编码。100BASE-T1对MAC是透明的,现有的MII没有改变。目前有四种主要的xMlls 用于100BASE-T1:RGMII,MII、RMII、RGMII和SGMII。 如下图1所示,PHY接收到来自MAC的数据后,对数据进行编码、加扰和序列化。这些过程为PHY的模拟前端准备数据,然后PHY将这些数据通过单对非屏蔽双绞线传输到对应的链路伙伴。 图- 1 xMIIs 以下图2举例,说明从MII到MDI数据是如何转换的。 图- 2 从MII到MDI[10]的GPHY数据转换 - 4B Data:通过RGMII与MAC通讯的PHY接收到了4-bit,频率为25M。(25M*4=100Mbps)
- 3B Data:PHY将这4-bit转换成了3-bit,如果不能被3整除就添加补充位,频率增加为33.333M。(33.33M*3=100Mbps)
- 2T:根据表1中的对应关系,将3-bit 转换成2-ternary pair。比如010就转成-1 1。
表- 1 100BASE-T1 idle symbol mapping - PAM3:通过三电平脉冲幅度调制(PAM3)编码方案在MDI上传输,电平状态有三种:-1/0/1,基频变为66.66MHz。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传统的100BASE-TX采用多级传输(MLT-3)以实现125MHz的数据传输。其使用的基频远高于100BASE-TX1(66.66MHz),所以需要专用的带屏蔽的双绞线去发送与接收。而100BASE-T1带宽为33.3MHz,接近100BASE-TX带宽的一半。这意味着可以使用成本较低的线缆,却能提供更好的辐射排放和免疫能力。这两点都是汽车应用的关键。 此外,采用这种数据转换方式也使得100BASE-T1的光谱效率有所提高,可以减少传输相同数量数据所需要的带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