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诊断技术是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而来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1979年率先在其汽车电控系统中蚕蛹故障诊断功能,在此之后其他汽车厂商纷纷效仿,在各自生产汽车上都配备了诊断功能。
在之前汽车的故障诊断系统自成体系,不具有通用性,且种类繁多,不利于用统一的专用仪器,给汽车的售后服务和维修工作造成了很大不便。这种诊断系统按美国标准成为第一代随车自诊断系统(ODB-I)
在1994年时,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提出了第二代随车自诊断系统(ODB-II)的标准规范。只要各汽车制造厂执行该规范,其诊断模式和诊断插座,便可得到统一。该系统的自诊断模块不仅能够解决汽车电控系统的安全性和存储**汽车故障,还能够实时提供汽车各传感器和开关的运行参数(即所谓的数据流)和对执行器进行动作测试等功能。美国规定,96年以后美国生产和销售的汽车必须装备第二代随车自诊断系统(ODB-II)。
随着应用的需求,且伴随无线通信方式的发展,ODB-III系统也逐渐诞生,它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来读取发动机、变速器和ABS系统中的ECU中的数据,将车辆识别代码(VIN)、故障码和一些动态数据自动传送到交通管理部门。但是ODB-III系统的应用可能涉及到侵犯用户的隐私,所以其应用扔有待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