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出差,今天才得以回帖。谢谢各位网友了。
我赞同LS的说法
总结一下:
第一级:无源滤波、钳位、ESD等保护。滤除较大幅值【提取有用弱信号】、较高频率【高频成分易造成后级电路的不稳定波形失真等问题】 的成分。这一级是粗滤波。为的是提取有用成分【允许一部分的无用成分】。形象点说是粗提纯。
最前级应该有个滤波,这个滤波应是无源的。
我考虑有源滤波处于第一级的话的对这么弱的这么杂的信号容易【不是肯定】不但不能有效滤波而且造成不必要的失真或引入噪声。
第二级:放大【或兼滤波】。
到这里的信号应该是放大器能够正确放大的信号,当然,能够滤波的话可以进一步“提纯”。
不过对于可变增益放大来说,我一般不再这里滤波。而是把不同大小的信号按硬件档位放大为固定范围大小的信号到后级的有源滤波电路专门“提纯”,这样滤波电路能够工作的更好。
这一级出来后的信号幅度必须是OK的,后级能够处理的。
第三级:有源滤波。如果信号到这里就可以用了,那么就无需滤波了,有时候到程序里进行一下软件滤波就可以了。如果需要更纯净的信号那么就用这一级。
出来之后进ADC。ADC的采样率也是一级滤波器。
ADC成数据后,软件滤波又是一级滤波器,软件增益也是一级“放大”。
当然了,数据出来后要显示、上传等时,更可以“滤波”、"放大"
请楼上说说我这么安排是不是合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