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以善为核心,一切的文化构建,都是以善为最终追求。所以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表现为善的行为,就是好的;表现为不善的行为,就是坏的。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孙玉厚是朴实敦厚这一类人的代表,是善的表现;而田福堂则是精明圆滑这一类人的代表,田福堂虽然说不上有多坏,但从《平凡的世界》整部书来看,田福堂属于反面角色,是被时代抛弃的对象。
简单地说,精明圆滑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不受待见的,是坏人的典型特征。《红楼梦》中有一句名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机关算尽,就是精明圆滑,其最后的结果是“误了卿卿性命”。
但实际上,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红楼梦》中这句话说的是王熙凤,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王熙凤这个人。她出生豪门自不必说,嫁到贾家之后,又因为精明能干,而成为一家的管事,地位崇高,生活奢华。人活一世,追求什么?不就是名誉地位吗?不就是富贵荣华吗?
而最后的结果不好,这和王熙凤本人有多大的关系呢?贾府中,有几个人得到了好下场呢?由此可以看出,机关算尽,并不是“误了卿卿性命”的原因。机关算尽是个人行为,最后悲惨的结果,是时代使然。整个封建社会都崩溃了,一个王熙凤又有何能耐扭转乾坤?
死亡,只是一时半会的事情,是人生的终点,中间的过程才最为重要。整体来看,王熙凤的一辈子是令人羡慕的。
然而中国人往往从长远看问题,认为最后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很多人一辈子忍辱负重,吃苦受罪,不过是为了死后有个好名声。
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就是这个意思。盖棺定论,希望在死的时候得到一个好的评价,也是这个意思。
不过现代多数人,只怕早就把这个问题给看破,名声到底值多少钱?实在不好说。因此,人人都机关算尽,人人都只想着捞好处。
实际上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社会上普遍喜欢精明之人。因为他们精明伶俐,会讨人喜欢,也就是所谓的会来事,能办事。而朴实敦厚的人,往往习惯于自我约束,坚守良知,不愿也不会做讨人喜欢的事情,因此朴实敦厚的人,在世人眼里往往是扑拙、愚拙,常常被人摒弃和厌恶。这种性格上的差异,也往往成为成功与失败的根本区别,同样的能力,同样的学历,一个人精明能干,一个人憨厚朴实,往往是前者更能获得成功的机会。
但是在思想文化的传播上,中国人不会宣传“机关算尽”,即便“机关算尽”不是不善的表现,过度的宣传也会对社会造成负面的影响。而相反的,朴实敦厚则是所有管理者、当权者都希望看到的老百姓的样子,因此,管理者和当权者都会宣传朴实敦厚。
关于这个问题,清人笔记《围炉夜话》中也有论述,原文是这么说的:精打细算,以为自己的计谋得逞,然而败坏祖辈父辈家世名声者,必定是这样的人;朴实敦厚,起初没什么过人的地方,但是能培养子孙后代兴盛发达的,一定是这样的人。
前半句说精打细算的人,也就是我们说的精明圆滑的人,作者认为,这种人的坏处是“败坏祖辈父辈的家世名声”,祖辈父辈的家世名声,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概括,就是“面子”。面子这个东西是虚的,但是中国人很在乎。
后半句说的是朴实敦厚的人,作者认为,这样的人可以“培养子孙后代兴盛发达”,子孙后代,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虚的。这个世界上,世代忠厚老实,但世代受穷的人,比比皆是。
作者把朴实敦厚的好处留给子孙后代,说明作者心里知道,朴实敦厚很难给自己的现实生活带来积极的改变,因此只能给他一个美好的愿望。
作者同样明白,精打细算的人在现世是难以受到所谓的惩罚的,因此也只能是把惩罚说成是败坏了祖宗的名声。
如果把这两者中“虚”的部分全部去掉,那么现实中谁得到的利益更多?谁的日子过得更好?结果不用多说,一目了然。多数情况下,精明圆滑的人都能如鱼得水,混得比谁都好。 |
这个嘛,,,要看在哪生存 能活下去是主要的
精明的让人都晓得精明,那么这就不是精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