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润福看来,随着我国航天技术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天地互连应用模式逐渐成熟,我国商业航天已经迎来了市场“破茧”和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机遇。
他提出了《关于加速我国商业航天卫星核心产品产业化发展的提案》,为商业航天发展建言献策。
“卫星制造业作为商业航天新兴产业的核心内容,当前正处于关键转型期。”王润福认为,满足商业航天要求的卫星研制生产具有大批量、低成本、短周期的特点,需要从单星、多星,甚至星座的角度一体化考虑卫星和产品的设计、制造、测试、试验等工作,既要突出功能化、模块化、智能化设计,又要统筹质量、成本和进度要求,构建全新的商业航天卫星产业化发展体系。
然而,当前我国航天工业体系主要满足小批量、小子样和定制化产品的研制生产模式,尚不适应商业航天的发展要求。同时,商业航天卫星核心产品的全级次、全链条低成本供应链体系尚不完善,仍面临着元器件、原材料、关键部组件、测试试验设备等供应链资源短缺的挑战,批量物资供货周期长、成本高、国产化率低、质量一致性差等问题始终存在。
为此,王润福提出3点建议:一是国家层面加强支持引导,从应用需求、星座体系建设、天地一体化运营等方面指导引导商业航天的整体战略定位和总体布局,并出台配套政策,将商业航天服务国家战略与促进产业发展相结合;二是聚焦商业航天卫星核心产品能力布局,支持引导优势力量融入商业航天新生态,推动太阳能电池阵、星用计算机、星上发动机等核心产品能够按照商业航天模式快速形成设计能力、生产能力、评价能力;三是针对电推进这一商业航天卫星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核心产品,着力打造“中国商业航天电推进研试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