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测量]

麦科信光隔离探头在碳化硅(SiC)MOSFET动态测试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396|0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麦科信光隔离探头在碳化硅(SiC)MOSFET动态测试中的应用
碳化硅(SiC)MOSFET 是基于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碳化硅(SiC)制造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相较于传统硅(Si)MOSFET,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更低的导通电阻、更快的开关速度以及更优异的高温和高频性能。
案例简介:SiC MOSFET 的动态测试可用于获取器件的开关速度、开关损耗等关键动态参数,从而帮助工程师优化芯片设计和封装。然而,由于 SiC MOSFET 具备极快的开关特性,测试过程中对测量系统的寄生参数提出了更高要求,寄生电感、电容等因素可能影响测试精度,需加以优化和控制。
测试实例
被测器件:CREE C3M0075120KSiC MOSFET
测试点位:SiC MOSFET漏源电压和栅极电压
测试难点:普通无源探头和常规差分电压探头的寄生参数较大。由于SiC MOSFET具有极快的开关速度(高dv/dt),探头的寄生电感和寄生电容会与测试电路耦合,导致测得的电压信号出现明显振荡或过冲。同时,探头的寄生电容可能引入位移电流,使被测电流信号叠加额外的寄生电流,影响测量准确性。

采用麦科信光隔离探头MOIP200P的SiC MOSFET动态测试平台

测试效果评估
搭建了一套动态测试平台用于评估SiC MOSFET的开关特性。测试平台采用C3M0075120K 型号的 SiC MOSFET,并配备 C4D10120A 续流二极管。栅极驱动芯片 UCC 21520 负责控制 SiC MOSFET 的开关过程。
为确保测量精度,漏源电压和栅极电压采用光隔离电压探头(Micsig MOIP200P)进行测量,该探头具有200 MHz带宽、180dB的高共模抑制比,且寄生电容仅1pF,有效降低测量误差。漏源电流则使用钳式电流探头(Hioki 3276),其100MHz带宽可满足测试要求。此外,为保证测量同步性,电压与电流探头均经过校准电路进行时间对齐。
图中的波形从上往下依次为栅极电压Vgs、漏源电压Vds和漏源电流Ids。在测试过程中,SiC MOSFET 具有极快的开关速度,可在十几纳秒内完成开关转换。然而,由于高速开关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干扰(EMI),测量结果可能受到影响。
光隔离探头凭借其高共模抑制比,能够准确捕捉信号细节,即使在高干扰环境下仍能提供清晰、可靠的波形数据。此外,光隔离探头的超低寄生参数不会额外引发波形振荡,测试中观察到的振荡主要由功率回路的寄生电感引起,属于正常现象。通过对比电压和电流波形的时序关系可以看出,测得的开关电流中几乎不包含额外的寄生电流,这得益于光隔离探头低至 1 pF 的寄生电容,大幅降低了测量误差,确保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采用麦科信光隔离探头MOIP200P的SiC MOSFET动态测试结果

客户反馈
在SiC MOSFET的纳秒级开关动态测试中,探头180dB的共模抑制比有效抑制了高频EMI干扰,测得栅极电压(Vgs)与漏源电压(Vds)波形无畸变,与理论仿真结果高度吻合。1pF的寄生电容使测量系统引入的额外电流误差可忽略,显著优于传统差分探头,为开关损耗计算提供了可靠数据基础。
案例价值总结:
传统测试痛点:

1.寄生参数干扰:
普通差分/无源探头的高寄生电容(通常10~50pF)导致位移电流叠加,破坏电流信号真实性;高寄生电感引发电压振荡,掩盖真实开关波形。
2.共模干扰敏感:
传统探头CMRR低(典型值<60dB),易受SiC MOSFET高速开关产生的高频EMI影响,造成波形畸变,严重者会导致炸管。光隔离探头的改进:
1.低寄生参数设计:
1pF寄生电容几乎不引入位移电流,180dB CMRR有效抑制共模噪声,确保纳秒级信号的真实捕捉。
2.光传输抗干扰优势:
通过光纤传输信号,彻底隔离地环路干扰,解决传统探头因地电位差导致的信号失真问题。

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革新

光隔离探头在SiC MOSFET测试中的应用不仅解决了单点测量难题,更通过高精度数据链打通了“芯片设计-封装-系统应用”全环节,成为宽禁带半导体产业升级的关键使能技术。其价值已超越传统测试工具范畴,向行业基础设施演进,为电力电子从“硅时代”迈向“碳化硅时代”提供底层支撑。

相关研究:L. Zhang, Z. Zhao, R. Jin, et al, "SiC MOSFET Turn-Off Measurement With Air-Core Inductor Design and RC Snubber Correction,"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vol. 74, pp. 1-13, 2025, Art no. 1005013, doi: 10.1109/TIM.2025.3545173.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相关帖子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21

主题

135

帖子

0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