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正在做一件很反常的事。
那就是,花几千甚至几万块钱买冰箱贴,而家里的冰箱,可能只要两三千。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很多人觉得这不就是瞎花钱吗,典型的“本末倒置”。但如果你真的走进这些年轻人的生活,你会发现,这根本不是一笔糊涂账,而是一笔无比清醒的情感投资。
我有个同事叫小琳,一个标准的“沪漂”,月薪一万出头,挤在十几平米的出租屋里。前阵子房东换冰箱,她选了最便宜的一款,一千多块钱。可就在上周,她为了抢一个博物馆新出的限量款冰箱贴,花了三百多,眼睛都没眨一下。
我开玩笑说她:“你这冰箱贴都快赶上冰箱十分之一贵了。”
她笑了笑,指着冰箱门上那片五颜六色的小东西说:“哥,这你就不懂了。那个大铁盒子,只是一个让我食物不坏掉的工具。而这些小玩意儿,才是我真正的‘家’。”
小琳的话,一下子点醒了我。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真正的痛点是什么?不是没地方住,而是没有归属感。我们租着房子,随时可能因为工作变动、房东涨价而搬家。房子是别人的,家具是临时的,唯一能跟着我们辗转腾挪,并且始终不变的,就是那些承载着我们**和情感的小物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