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边缘 AI 在电弧故障检测中使用 NanoEdge AI/STM32Cube.AI 如何设计?

[复制链接]
599|11
Alina艾 发表于 2025-10-22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问,边缘 AI 在电弧故障检测中使用NanoEdge AI/STM32Cube.AI 如何设计?

公羊子丹 发表于 2025-10-28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之前看过ST官方的NanoEdge AI例程,电弧检测其实属于异常检测场景。可以先采集电流波形数据,用NanoEdge Studio训练个模型,再导出库到STM32上跑。
周半梅 发表于 2025-10-28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之前看过ST官方的NanoEdge AI例程,电弧检测其实属于异常检测场景。可以先采集电流波形数据,用NanoEdge Studio训练个模型,再导出库到STM32上跑。
帛灿灿 发表于 2025-10-28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先搞清楚采样频率和信号带宽,电弧的特征多在高频段。如果采样率太低,AI模型再好也分不出来。
童雨竹 发表于 2025-10-28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试过用L4系列加NanoEdge做振动检测,推理速度还行。你做电弧检测的话可能要选F7或H7,算力更稳。
万图 发表于 2025-10-28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NanoEdge Studio里有个“electric signature”模板,用来做设备异常检测挺合适的,换成电弧信号也能参考。
Wordsworth 发表于 2025-10-28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要注意STM32Cube.AI生成的模型一般都比较大,Flash和RAM占用不少。设计时要提前预留资源,否则编译就爆。
Bblythe 发表于 2025-10-28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要做在线学习或者模型更新,NanoEdge更灵活一些,能在现场边运行边更新参数。
Pulitzer 发表于 2025-10-28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你也能用STM32的串口模拟命令行界面,输入一个值比如“inv 0x57”,MCU计算后返回结果到LCD或串口。
Uriah 发表于 2025-10-28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只是验证算法对不对,可以先在Python里写个GF(2⁸)的逆运算,再把结果和MCU输出比对一遍。
Clyde011 发表于 2025-10-28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做过类似项目,用矩阵运算法算GF逆,结果在F4上只要几微秒一个,很适合展示算法原理。
公羊子丹 发表于 2025-10-28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个小技巧:在Cube.AI分析报告里看Flash和RAM占用,那部分云端显示非常准,本地生成结果基本一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1

主题

1607

帖子

2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