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美国往事---硅谷第一代中国大陆创业家的20年
7年农民生涯,1年多建筑工人经历,生儿育女数年后考入浙江农业大学;36岁叩响美国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大门,并第一次接触电脑;1990 年,朱敏创办了Future Labs软件公司,是全球最早开始做多点式资料协同处理软件的公司之一,但随后,因微软推出功能相同的免费软件“NetMeeting”,1996年,他无奈地将Future Labs以13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同年,他创办了专注视频产品的软件公司美国网讯,提供网络会议软件服务及支持,并成功于2000年在纳斯达克上市。
朱敏
网络泡沫破灭时的IPO
1997年锁定期结束后,朱敏和苏布拉正式来到已从Silver更名为网讯的新公司。
从1997年到1999年,网讯方向不断调整,最初产品是基于服务器的应用系统,终端依附于微软Net Meeting平台,这种模式很快被放弃,逐渐转移到软件开发。1998年有段时间产品开发到一半市场还没有打开,工资也发不出去,徐郁清把家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苏布拉也投入了家庭存款,仍然难以为继。朱敏的感觉就像一条痛苦的鱼,大海只有一步之遥,而自己所处的河道却日渐干涸。幸运的是随着1990年代硅谷高科技投资热潮,大批中国留学生都开始创业,投资者也可也开始关注这一群体。到1998年7月份,第一个投资人的钱进来了,700万美元,如同天降甘霖。这位投资人叫Jan Baan,他是ERP软件先驱之一,之后他还将再次登场拯救网讯。
借助这笔资金,网讯放大了市场销售的力量,并于1999年初开始转型。“最初我们更像一个软件企业,后来慢慢演化成一个电信服务企业,之后又演变成电信服务和软件服务整合在一起的企业,是个不断的调整过程”。徐郁清说。从此网讯的客户不需要下载软件,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与一部电话,就可以随地实时与任何人演示、修改、共享文件,还可以召开音频与视频会议,这时的网讯就相当于一个虚拟会议室提供者。
网讯从此成为美国第一家提出软件服务化的机构,根据朱敏的计算,定位于服务赚的钱是定位于产品所赚的五倍多。“这是我们发展中的第一个关键选择。”朱敏认为自己从此找到了刺穿强大对手遮天蔽日攻势的一缕阳光。
1999年前后,朱敏给网讯的未来设计了两种路径,一种是找个好的买家把公司卖掉,另一种是上市。后一种念头逐渐占了上风,2000年,网讯开始筹划上市,最初计划在同年3月份登陆纳斯达克,那显然是一种挑战,看起来如同在雪崩前夕攀越高山。网讯放缓了步伐,躲到7月份,还是咬紧牙关出去了。开盘第一天员工都紧张地围在大屏幕前,发行价是14美元,当天以超过38美元收盘。
袭击选择在他们刚刚松一口气的时刻出现,上市不到一年,股票跌到了不足6美元,而且出现了每个季度亏损2000万美元的情况,如果不能在接下来的四个季度连续盈利,网讯就会破产。“那时我最大的任务就是证明倒闭不可能发生,危险不在外面,而在里面,关键时刻员工是很难说服的。当时已有老员工把手里的股票抛了,如果股票跌到5美元之下,核心员工就可能离开公司,那将是真正的无计可施。”朱敏心有余悸。
为什么会出现这次危机?朱敏的说法是网络泡沫破灭殃及池鱼,而徐郁清则认为还有另一种原因。公司上市之后,按照董事会的要求财权交给了专业人士,新任财务副总应用了大量硅谷公司常用的先进管理方法,但这些方法并不适合网讯,比如说预算控制,他不了解对这家1/3员工在中国的公司来说哪些是最需要的。过去朱敏签字时各部门报预算会非常小心,但换了新负责人后每个部门都希望留一点余地,每个环节都有一个小漏洞,汇总起来的时候就成了大窟窿。“本来上市融了很多钱,一下子就哗哗地流出去了。”徐郁清告诉《中国企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