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国产单片机]

国产单片机(MCU)发展壮大的几个阶段(ZT)

[复制链接]
6232|20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hp34401a|  楼主 | 2013-2-8 2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cuPlayer 于 2013-2-11 19:14 编辑


国产单片机(MCU)发展壮大的几个阶段
  发布时间:2009-12-08 15:57:34   推荐到论坛 推荐博文到论坛,

单片机是电子工程师最熟悉的电子元器件了,前几年一直有人念叨国产单片机,最近提的人少了----成扶不起的阿斗了,大家失去了耐心。
其实事务发展往往有其自身规律,功夫到了自然成。我把国产MCU的发展阶段总结一下,大家看看便知。

(1)MASK  ——》OTP(技术与工艺问题)
MASK产品,其程序是在产品制造阶段固化的,因而客户无法独立的开发和烧写程序,MASK MCU应用也就仅能限定在极其个别的市场。这样的产品是无法推广的。而OTP(一次可编程)产品,客户可以独立的开发和烧写程序,因而使产品大量推广变为可能。早在2000年,国家九五攻关结束的时候,国内已经形成若干成熟的MASK MCU产品,但受制于工艺因素,MASK到OTP的跨越持续了6年,期间国内企业经历了台湾汉磊和华润上华的不成熟工艺线带来的挫折,并解决了烧写良率不高的问题,直到2005年国产MCU的OTP问题才彻底解决。

(2)低EMC ——》高EMC(技术与质量问题)
早期的国产MCU仅能实现基本功能,在可靠性方面与进口品牌相差甚远,尤其是EMC(电磁兼容性)方面。这就意味着,在大量的应用领域(例如家电),国产MCU根本无法使用,仅能在一些要求不高的边缘市场推广,毛利不高、销量不大且难于形成品牌优势。经过06年到08年几年积累,国内有几个团队突破了EMC设计瓶颈,产品指标达到台湾同类产品水平。

(3)小量使用——》被市场接受(销售和系统支持问题)
    解决了基本的工艺、技术、质量瓶颈之后,还需要让国内的用户广泛接受国产MCU这一新兴事物。尽管产品设计时尽量考虑了与市场主流型号PIN-TO-PIN兼容,但不同MCU产品之间存在指令系统与开发环境不兼容的问题,要教会客户使用新的MCU本身是一项需要投入的工作。首先需要稳定的开发系统作为后盾,然后需要选择最容易突破的市场针对性切入,此外还需要一定的广告宣传。2009年是非常困难的一年,在经济危机影响下,国内MCU市场萎缩16%。但就在这年,国内几家MCU公司都开始面向不同的领域推广已经相对成熟的国产MCU。2009年很可能成为国产MCU发展史一个重要转折点,国产MCU已经开始走到前台。预计这个过程会持续到2010年。

(4)少数产品——》产品系列化(市场和资本问题)
     当国产MCU完成了早期的技术积累并获得一定的市场认可,下一步就是将目前的技术迅速在不同的领域复制,形成系列化产品。这需要比较大的资本介入,以支持同时在团队、产品、面向领域等方面发生的迅速扩张。而市场的精确把握、准确出击,在这个阶段尤其重要。如果从现在起用3年左右突破这个阶段,国产MCU就真正形成了产业规模。

    由上述分析可见,国内MCU团队经历了长期的磨练,已经冲破最初的工艺、技术、质量瓶颈,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将已经形成的产品迅速实现大量销售,下一步将迅速复制应用领域和产品型号,以便做大做强。未来3年,中国大陆将至少崛起3家以MCU为主业的成功设计公司。

相关帖子

沙发
laoxu| | 2013-2-9 04:38 | 只看该作者
这是科学的发展观~~~

呵呵~~~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板凳
明月小厨| | 2013-2-9 11:08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国产单片机发展只有一个阶段,存在二个问题;
一个阶段就是投入阶段,都想短平快立即收回投资;
二个问题:
1.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有些公司宁可出更高的价格把项目放到国外做;
2.仍然是资金问题;前期看不到效果,亏本的生意风险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McuPlayer 2013-2-20 08:48 回复TA
分析的角度很好,支持一把 
地板
cjhk| | 2013-2-9 15:27 | 只看该作者
国产单片机   何年马月才能看到成效   呵呵   一直在努力   希望能够早点看到国产的芯片   呵呵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
芯圣MCU一级代理| | 2013-2-19 16:06 | 只看该作者
目前国产MCU,芯圣单片机,按工业级设计及质量管理,品质已经超过菲林,也有和松翰SN2711PIN对PIN的芯片,大家用了就知道,国产IC已经不比台湾的差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
McuPlayer| | 2013-2-20 08:52 | 只看该作者
PIN2PIN然后低价抢市场不是长久之计,现在各家都铆足了劲头做价格战
借用银武兄的一句话话,“挖墙角比开拓市场难度要小得多”

不过,今年肯定是价格战非常猛烈的一年,大浪淘沙吧,市场会做选择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autopccopy 2013-2-21 18:20 回复TA
竞争从来都激烈。。。价格重要,不能全打价格战吧?性价比才是王道!:) 
7
henryzheng| | 2013-2-21 15:54 | 只看该作者
进来了解一下行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8
jxwp1208| | 2013-2-21 22:2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国产有很多MCU厂商, 但是都是在抄来抄去,都没有属于真正自己的领域。 我们正在朝着这个方向走,希望能在3年达到我们预想的期望。多支持国产品牌。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
sz_QQ19001579| | 2013-2-23 14:18 | 只看该作者
说白一点点就是国产的单片机同质化很严重!所以才会抢来抢去的。基实应该各家分别做自己擅长的领域,但国产厂家好多公司都和风投公司有关,所以他们才不管,只要赚钱就好。没想看做不做好长久展!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0
McuPlayer| | 2013-2-25 08:11 | 只看该作者
楼上总结的很好,同质化和风投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1
samhost| | 2013-2-25 16:0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只知道抄,不去研究原理,跑不远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2
jxwp1208| | 2013-2-26 14:16 | 只看该作者
做MCU 前期是要亏本的,国内那些小的MCU设计公司 ,不抄,不替代那里可以迅速回报投资者。 但是最后人家更新了,自己又落后了,只能一直复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3
my_xkd| | 2013-2-26 14:21 | 只看该作者
国产性能还是蛮不错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4
电迷| | 2013-11-1 09:19 | 只看该作者
看看华为的海思芯片吧,真的做得很好。视频压缩方面现在是相当牛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5
xinstruggle| | 2013-11-25 21:20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觉得国产单片机、国产芯片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首先技术研发是一个长期过程,耗费金银,但是却收效甚微。这跟国足的情况有点相似,国人还是喜欢手机、电脑、电子消费品是自己人设计或者制造出来的,就像憧憬国足打出亚洲,走向世界一样。技术研发要长期**、重视,而我们这些底层从业者也要发挥出自己在这条道路上的优势。尽自己一份力。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6
caoxiaohua| | 2013-12-18 16:50 | 只看该作者
xinstruggle 发表于 2013-11-25 21:20
个人觉得国产单片机、国产芯片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首先技术研发是一个长期过程,耗费金银,但是却收效甚微 ...

任重道远,我们一起努力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7
mzh1668| | 2014-4-21 11:49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国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8
叶丷| | 2014-4-22 09:35 | 只看该作者
cjhk 发表于 2013-2-9 15:27
国产单片机   何年马月才能看到成效   呵呵   一直在努力   希望能够早点看到国产的芯片   呵呵 ...

我们上海芯旺微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9
叶丷| | 2014-4-22 09:35 | 只看该作者
samhost 发表于 2013-2-25 16:01
中国人只知道抄,不去研究原理,跑不远的

怎么讲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0
伏牛孺子| | 2017-5-14 13:56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是2017年了,3家公司名称是什么?我得拜访拜访?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个人签名:我去年买个表:---十位半万用表!犯贱装逼被雷劈,净化二姨论坛!

16

主题

462

帖子

3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