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C语言]

如何选书?

[复制链接]
1907|2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haijianwei2009|  楼主 | 2013-9-6 1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工作几年买不少专业方面的书,大多是没用的,浪费了不少银子,感叹个别的像《匠人手记》这样的好书实在太少了!
今天无意读到一篇笑来老师写的**《如何选书》,感觉与此**相见恨晚,转过来与大家分享:
                                                                        如何选书作者:李老师

                                这篇**在几次数据库毁坏的过程中丢失了。可是今天竟然从网上某一处找到“转载”。:)
1. 作者
对读者来讲,买来的书,最重要的是内容。而决定内容和保障内容质量是作者。所以,买书第一件事儿就是看作者是谁。如果你已经有了某位作者编著的好书,那,你就可能已经认可甚至可能进一步喜爱这位作者;于是,他出了新书,买下来一般不会出太大的差错。读初中的时候,看到古龙的书就买,以那个时候的智力,也没怎么失望过。
有的时候,曾经让我们喜欢的作者偶尔也会让我们失望。就好像前一阵子我买了余华的《兄弟》(下册),多少有些后悔;不过,同时觉得如果不买的话也同样可惜。再比如,李敖的书早期因为在大陆不予发行所以我一定要想方设法找来看,可是他老人家后来把自己变得非常不像样子了,也没出什么再好的书。
有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不再对某个作者感兴趣(并不见得是该作者不好)。比如,我在小时候不知道把《皮皮鲁与鲁西西》看了多少遍,但,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始没时间也没兴趣再读郑渊洁的书–尽管我猜他的书还是很有趣并且事实证明无数人非常喜欢。谭浩强一本BASIC教程发行了4400万册,之后又不知道出了多少书;可是,我只看过他的第一本书,因为后来我可以直接读英文原版了,就发现他老人家写得固然不错,但在计算机领域里,原版的书比他写得好的多得去了。
当然,有些作者的书,可以直接拒绝购买。比如,那个叫王什么喜的作者,一年出30几本大学英语辅导书籍。这种人写的书含金量几乎等于零。不买也罢,买了也是浪费–不信你看看买这种书的人有多少真正把书用完?少数用完的,有几个是正常的?也许,我说得过于夸张,但那确实基本上整个是一件”疯子骗傻子”的事儿。还有很多书,干脆没有怎么作者,羞羞答答弄个假名字,或者”某某工作室”,或者还有一些脸皮所以没敢标明”某某某著”而是换成”某某某编”,这样的书,顶大在书店翻翻就好,绝对不值得拿钱去买。
有的时候,我们看着封面上的作者名字,并不知道他是究竟是谁。这时候,不妨到网上查查此人的背景。如果是在google上根本查不到的主,估计不太值得你花钱买下来。买《Mean Genes》这本书,就是因为那两个作者的背景。一个是哈佛商学院的教授,经济学博士,另一个是UCLA的教授,生物学博士。这样的两个人搭配起来写一个通俗读本,没理由是本不好的书。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平时多读一些杂志,通过这个办法往往能了解到某个领域里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有哪些,而后挑他们中的人写的书,就很难吃亏。另外,报刊杂志的日常阅读,往往会给我们一些意外的线索。我印象里通过这种方法找到的书是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Animal Farm)和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The Prince)。大约是在高中的时候,在某本杂志上看到一篇**,里面提到这两本曾经的禁书的书名,我记在一个本子上;好几年之后,才在韩国光州大学图书馆找到原版看个通透。
2. 出版社
出版社是商业机构,至少它应该是商业机构。那些基于某种原因并不是或者不完全是商业机构的出版社今天大多早就处于举步艰难的境地了,比如,电影出版社。然而,不是说商业了就没有操守了。有些出版社出版的书,就是整体上比另外一些出版社出版的书质量上好出不只一星半点,有的时候干脆是天壤之别。
文史哲方面,”商务印书馆”和”三联出版社”出的书,往往质量非常过硬。计算机领域,清华大学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就相对提供更多的质量保证。至于什么”学苑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甚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我眼里因为他们竟然出版王某某那种滥书,被我以偏概全地打入”基本不入流”之类了–明知道不完全有道理,也懒得给他们平反。
当然,看出版社并不是很可靠的一种方式,只是可参考的一个标准而已。好几年前看到大名鼎鼎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把”English in Use”系列楞给翻译成”英语在用”,不禁苦笑。当时真有冲动想给该出版社的社长写信,呼吁把那个连”实用英语”都翻不对的害群之马揪出来开掉,省得毁了他们几十年积累出的名声。
3. 印数、印次和版次
一般来讲,如果拿在手中的这本书,首次印刷不到5000册,基本上可以不买了。不能排除有些质量很好的学术书籍,首次印刷甚至可能只有一两千册,但是,这种情况实际上并不是大多数。更多的时候,首印数量太少,更能说明的是,连出版商都对该书没有多大信心。
还有更可能的另外一种情况,即,这本所谓的”书”其实只不过是学术界浮躁风气的产物而已,该作者其实只不过是为了评级之类的机构内部事务而拼凑出来的这样一本,甚至还可能是自己倒贴钱出版的。
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首次印数很少的书,但是,购买之前在网上查查作者的背景总是有益无害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我更喜欢先去当当或者卓越之类的网上书店核查些信息之后再去书店购买。
好书,尤其是经典的书,往往会一版再版。这是读者投票的结果。1985年,龙应台的《野火集》竟然在一个月内再版了24次,可见当时他的这本书带来的反响如何巨大。经典的教科书更是如此, Vincent Ruggiero 的《Beyond Feeling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在Amazon上销售的是第七版;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合著的《宏观经济学》目前已经是第十六版;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一书已经再版了56次,并被译为17种文字;另一本著作《竞争优势》,至今也已再版35次。
有些书尽管当前还是第一版,但已经一印再印,也说明该书受欢迎的程度。记得好几年前台湾的一个作者叫侯俊杰(侯捷)特别擅长写编程方面的畅销书,他的《深入浅出MFC 》简体中文版于2001年1月正式出版,在随后的12个月里,印刷了7次,印数超过32000册。
不过,印次和印数本身往往并不像版次那样可以确定地表示一本书的经典程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辅导讲义》第一版印刷了七次,只不过说明考研的人数太多了而已。另外,要知道的是国内的出版社往往并不那么老实,他们有可能在印数、印次河版次上作些手脚。他们常常把印数、印次、版次往少了写,甚至干脆不写,其原因在于这样做有可能给作者付版税的时候少付一些甚至少付许多。
所以,我在买书的时候很少考虑那些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书。
4. 参考书目、参考文献
如果买书是为了学习而不是消遣,那可要好好看看那本书附录中的”参考书目”。一般来讲,严谨的作者会在附录中罗列长长的”参考书目”或者”参考文献”列表。而在行文过程中,也会不厌其烦地把引用的出处列在正文的页脚。
如果一本教科类、学术类书籍后面竟然没有”参考文献”,而正文的页脚也几乎没有什么注释去罗列引用出处,一般只有两种情况。第一,就是这个作者太牛了,乃至于他根本不需要引用任何人的东西。但很少有作者可以牛到这个程度。第二,就是这个作者太卑劣了,都不好意思注明哪些是引用的,因为基本上全部都是引用。
我有的时候在书店并不买书,而是专门去读一些非常经典但于我来讲目前又有些难以读懂的书的附录,即下”参考文献”中所提到的作者和书名。而后跑到图书馆,或者互联网上,查阅一下那些资料。这样的做法往往会给我带来很多意外收获,其惊喜程度往往超乎想象。
5. 序、前言、后记
在书店读完整本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当然,有些书店特别好,我最喜欢的是海淀图书城。这家书店允许读者坐在地上读书,这是非常人性化的一种做法,尽管我自己从来没坐在那里看书,但是看到很多学生坐在那里翻书的时候,就觉得没办法不喜欢这样的书店。
不过,在书店肯定可以读完的是一本书的序,前言,以及后记。序往往是他人对此书的评价,当然肯定是正面的评价,因为作者也不会傻到找一个专门喜欢说他坏话的人给自己写序。不过,还是值得认真读一下的。被找来写序的人,往往是比较有名望的人,这些人的基本特征是比较珍惜自己的名望,换种说法就是”格外爱惜自己的羽毛”。所以,基本上相对比较可信。
而前言往往是作者向读者交代该书的大致内容、锁定的读者群体、以及如何使用该书的一些建议等等。这些内容往往像一学期里的第一节课一样非常重要。而仔细阅读后记也是很好的一个了解作者的机会。花费时间阅读这些内容肯定是划算的,因为读者这样做可以更多地了解作者,于是就多了一些判断根据。
6. 装帧
最重要,同时也最不重要的就是装帧了。装帧,说它重要,一是因为我们都知道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另外也因为爱书的人没办法不在意好书的装帧,甚至根本受不了一本好书居然装帧很差。说它不重要,是因为装帧好坏往往与书的内容没有什么直接联系。装帧好坏也无法决定一本书的内容好坏。
不过,经验告诉我们,好书的装帧往往并不花哨。大师级的设计往往是由共性的:那些设计通常会简单、朴素,却又可以让你明显体会到高雅的质感。
我个人通常讨厌精装本或者是硬皮版的书,只是因为阅读起来不方便。我总是固执地认为书是用来读的,而不是用来看的,至少肯定不是用来摆设的–尽管真的有很多人买书只是为了摆设。所以,我从来都是只卖简装版的书,除非不得已。好书,我会买三本。一本用来涂涂写写剪剪贴贴,一本用来收藏偶尔拿出来摸摸翻翻嗅嗅,而另外一本用来送朋友……
                               
                       


相关帖子

沙发
zhaotao108| | 2013-9-13 10:50 | 只看该作者
我竟然是第一个沙发,头一回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板凳
金融小数| | 2013-9-13 12:54 | 只看该作者
我选书一般是随便翻开某一页开始读,如果能够吸引我看下去,我就从头开始看,如果看了这本的三分之一,其内容如果对我有用就买,否则放弃:D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

主题

98

帖子

3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