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车联网为通信业带来新机遇

[复制链接]
1466|6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IC-猫|  楼主 | 2014-5-8 1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IC-猫 于 2014-5-8 16:08 编辑

近十多年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向工业制造领域的融合渗透,正在构建着更为智能柔性的工业生产体系,更为便捷的生产与需求间的信息传递,导致了产业链的重构以及新的产业组织形态的出现。其中,车联网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典型应用,已将传统汽车产业带到产业革命的最前沿,使全球汽车产业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同时产业变革为信息通信产业的相关主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产业革命推动传统制造业的产业链重构

信息通信技术全面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创新,并带动了制造业产业链的重构。第一,催生了网络制造、分布式制造、个性化定制和众包等新型生产组织形式,并通过云平台、供应链整合、协同制造等使不同环节的企业间实现信息共享与产业链的合作,使各环节集中发挥核心优势;第二,信息技术正驱动着企业与消费者关系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的转变;第三,通过应用移动电子商务/社交化营销构建新型营销模式,以消费驱动生产,实现按需制造和个性化定制,以重构企业与用户的关系;第四,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化,使得生产中的许多服务环节从物质生产流程中被分离出来,形成值得关注的生产**业,导致生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

以车联网为例,由于涉及产业众多,导致车联网产业发展将使相关传统产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发生改变,对于整个汽车产业链各方产生极大影响。从对汽车制造业的影响看,车联网改变了用户需求,从过去的单一关注车辆硬件条件变化为车辆内可提供的多元信息的需求,同时将以车辆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变为以驾驶者为中心,关注整体的旅程,获取驾驶者生命周期价值;从业务产品供给而言,车联网将带来完善的车载系统并以此来提升汽车信息化水平及相关服务质量;从产业组织看,汽车厂商和产业链其他主体合作并拉长整体链条,提升汽车产品价值,带动汽车产业整体升级,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从汽车服务业看,通过车联网功能的实现以及构建新型的主体关系将扭转传统汽车服务业客户关系管理维护的模式。

信息通信技术已深刻影响到了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使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引领了系列新的产品、服务、生产体系和产业,并颠覆了过去的技术经济范式,开创新的发展模式。

  车联网将迎拐点,为信息通信业带来新机遇

车联网作为物联网重要的细分技术将迎来新拐点,将带来信息通信业、汽车业深度融合与创新。

1、为电信服务业转型带来三大机遇

电信运营商正在努力摆脱智能交通产业链中的通信管道的角色,向新一代车联网产业中的综合平台提供商的角色转型。

第一,电信运营商通过提供网络通道和基础设施以形成车联网得以实现的网络基础。2014年三大运营商4G投资将达1600亿元,这将大大提高4G高速信号的覆盖及网络优化,并将为汽车智能化和汽车联网以及大量创新性运用提供网络基础。汽车业者看到连网技术已远超出过去的车用资讯娱乐领域应用,通过车内LTE通讯模组的新兴应用以及车辆与外部环境与其他车辆的互动,可提升驾驶人与乘客的安全性、效率以及便利性。因此,在2014年全球行动通讯大会(MWC)上,通用汽车(GM)宣布将把4G LTE架构直接整合在车用电子系统,包含一支外部天线,以最大化覆盖范围与连结性。其它车厂也推出了类似解决方案。

第二,在搭建宽带无线通信网的基础上,电信运营商可凭借移动终端优势、先进的网络、云计算平台,提供一揽子网络连接解决方案,为驾驶者提供车内互联网接入和应用。

在网络与平台基础上,运营商可直接介入到汽车安全服务中来。在这方面,Verizon、AT&T等欧美运营商已进行了大量尝试。如美国运营商Verizon将车联网视为最重要的物联网市场之一加以大力发展。利用自己先进的4G网络、云计算平台向汽车厂商、车队管理者等提供一揽子网络连接解决方案,帮助其更好地进行车辆信息传递、车辆定位、车辆跟踪、车辆导航,并为驾驶者提供车内互联网接入和更多基于web的应用。2012年6月,Verizon收购了全美最优秀的车联网服务提供商之一Hughes Telematics公司,并围绕其构建车联网应用平台,实现了Verizon发展车联网市场的关键一步。

2、车联网给互联网企业带来创新机遇

苹果开发了基于APPS的“CarPlay”开放车载平台,并将在iOS7系统更新中推出CarPlay服务。目前,法拉利、梅赛德斯·奔驰和沃尔沃这三家旗下车型将率先搭载Carplay服务;而宝马、福特、通用、本田、现代、路虎、雪铁龙、丰田和尼桑等在内厂商的旗下车型也将陆续搭载这一功能;其它许多汽车厂商也将逐渐兼容这一服务。同时,以谷歌为代表的安卓系统在车载终端专用操作系统领域也发展迅速,成立了开放联盟;而各大车厂的汽车开放式、嵌入式系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谷歌公司被认为是自动驾驶领域先驱,其早在2010年10月份就宣布在开发自动驾驶汽车,并于2012年5月获得美国首个自动驾驶车辆许可证。

在国内,互联网公司也在积极介入到车联网产业链中。其中,百度公司在与宝马、奔驰、福特达成合作后,又与现代汽车共同对车载语音服务的技术产品研发及运营展开深入合作,并将百度的中文语音识别、海量数据处理等技术,利用车辆内部信息系统提供便捷的网页搜索、餐厅、景点等目标地点搜索服务引入到现代汽车中;2014年,百度与美国车联网服务商——艾比克公司(Airbiquity)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今年,百度将推出“CarNet”整体车载操作系统,用户可以“使用原有的导航仪屏幕,将手机功能在导航仪上使用。

3、新一代车联网发展对软件及芯片厂商带来机会

英特尔早在2010年春季的IDF大会上,就发布了新一代架构的Atom处理器,并描绘Atom在智能汽车上的应用方式和情景。在2014CES上,英特尔更多地展示了其与汽车厂商间的合作,最新拿出来的样本是宝马的ConnectedDrive系统和英菲尼迪Q50的InTouch车载信息系统。

基于对车联网未来潜力的考量,高通积极推出20纳米LTE-Advanced芯片。高通将通过Gobi 9x30车用LTE-Advanced芯片,使一级(Tier-1)汽车零组件供应商以及车厂客户,可以提供层级式的车联网主机解决方案。汽车业者可选择20纳米制程LTE方案(Gobi9x15),或是28纳米的LTE-Advanced方案(Gobi9x30);这两种方案都预先整合了高通的WiFi 802.11ac/p与蓝牙(Bluetooth) LE4.0芯片组QCA6574,以及高通发布的车规Snapdragon 602A应用处理器,通过“预先整合”,高通将为汽车系统架构提供最优化的配置与控制,包括针对最大化数据、降低功耗,以及让LTE/3G、WiFi、蓝牙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等功能良好互动所进行的软件整合。

4、IT企业界入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运营中

基于互联网基因塑造的Tesla新能源电动车Model S被看成是基于互联网基因塑造的互联网化的机器人,而不是一台传统意义上的汽车,会对汽车产业发展形成深远影响。它突破了传统动力系统配置方式,使设计和生产的模块化,增加灵活性;同时、通过互联网络进行营销与售后服务。基于Tesla电动车Model S平台模块化的特征,瑞士汽车生产商Rinspeed在2014年3月在日内瓦车展发布了XchangE无人驾驶概念车。

在国内,比亚迪研制、开发并生产了国产新能源电动汽车,同时,普天集团下属新能源公司作为深圳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网络特许运营商,与电网公司、汽车厂及电池厂、公交公司一起共同构建了电动汽车商业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并将公司的商业模式与深圳现实相结合,成功实践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深圳模式。

  标准体系建设与信息安全防护必不可少

当前,我国正处在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关键时期,面对以车联网为代表的新产业革命的重大战略机遇,迫切需要政府通过出台政策法规及改进体制机制,为信息通信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一,推进跨部门协调机制与共性标准体系的建立。工信部、交通部、公安部等部委要建立部级联动领导与协调机制。实现对车联网的科研、重大专项、重大工程的有机互动,形成国家车联网研发及产业化体系的整体效应。并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车联网标准化协作机制,统筹管理和协调车联网标准制定,加快共性标准化体系建设。

第二,推动车联网相关主体间的合作共赢。要鼓励国内外车厂、零部件供应商、电信运营商、信息服务商、互联网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建立共同的愿景和协同的生态环境,推动国内新型智能汽车、联网自动驾驶汽车、开放汽车研发。

  第三,重视车联网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并制定车联网相关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政策,以保护用户信息特别是位置等有价值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避免受到窃取、攻击,以及由此衍生的社会问题或恶性事件。

相关帖子

沙发
IC-猫|  楼主 | 2014-5-8 16:09 | 只看该作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板凳
IC-猫|  楼主 | 2014-5-12 11:44 | 只看该作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地板
IC-猫|  楼主 | 2014-5-13 09:44 | 只看该作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
IC-猫|  楼主 | 2014-5-13 09:45 | 只看该作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
yudancing| | 2014-12-9 17:00 | 只看该作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1

主题

118

帖子

0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