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定理] 模拟电路基础第一章

[复制链接]
10938|63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4-5-20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草稿,图略。前已经叙述大概内容。

以管子模型为主线,展现模拟电路发展史,就是一部与非理想因素作斗争的进化史。

第一章 半导体物理基础
1.1 电荷载流子
1.2 电流流动方法
1.3 有用的半导体
1.4 PN结
1.5 平衡态的PN结
1.6 偏置PN结
1.7 实际的PN结
1.8 晶体管工作原理
1.9 简单的晶体管模型
1.10 模型参数与Q点的关系
1.11 模型参数与温度关系
1.12 晶体管的安全工作极限

zkybuaa 发表于 2014-5-20 21: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教授,有想法就出书。我肯定买。
Lgz2006 发表于 2014-5-20 21: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章节题目新ying,实用价值较高,出之模电一线

评论

以前,本大师有个雇佣兵,说,要写本基础物理。 而且还说,光序言,就要写500多页。跟许教授,有跌一笔把?  发表于 2014-5-20 21:43
jz0095 发表于 2014-5-21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算总共写几章?有修改现有理论的内容吗?
xyz549040622 发表于 2014-5-21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下文,给顶起!
gaoyiyiyi 发表于 2014-5-21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佛那本电子学写得非常好。很多东西三言两语就说清楚了,而且该用数学工具就用,没必要的地方直接用电路知识来定性讨论。而且很多地方教人怎样一步一步设计电路,并且指出设计出的电路的优缺点。缺点就是面太宽,什么都写,导致很多地方写得太浅。

国内的模电教材,喜欢堆砌公式,搞一堆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符号和值,写的很多,实际上有些原理性的东西还是错的。(***躺枪)

楼主要是能针对模拟部分,用哈佛电子学那种风格写深入一点,那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了。:lol

评论

书名叫什么啊?我想去买来看看。  发表于 2014-5-21 11:17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4-5-21 09: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jz0095 发表于 2014-5-21 08:02
打算总共写几章?有修改现有理论的内容吗?

12章。常见模电中说的那些,尽量不说或少说,"补缺"为主。

评论

不久前。本大师说,一定要把你培养成一个合格的裁缝。莫非本大师的预言,成真了?看来,真的是这样子的。 谢谢大家!信不信由尼克  发表于 2014-5-21 11:18
谈到写书,也只有本大师才有资格写。信不信由你!谢谢大家!  发表于 2014-5-21 11:16
本大师给你出的题目,如果你今天,做不出来。那么,请你自觉地离开巴! 该干嘛干嘛去! 不要在,妄想什么写书了!  发表于 2014-5-21 11:15
射级跟随器,作为电流源,其负载,电流元的负载电阻,在集电极。请问,如何计算这个电流元的内阻?  发表于 2014-5-21 11:14
作为一个,你是否有资格写书的问题。 本大师出一道题。你要是不会算,那么你肯定无资格写书。写也是误人子弟。  发表于 2014-5-21 11:13
你想用半导体物理概念,来掩盖,模拟电路的设计吗?只有设计才是重要的。你可以不会设计。但你一定要学会分析。  发表于 2014-5-21 11:12
路联系在一起?如果做不到,你充其量是用泥自己的话,来复制前人说过的而已。  发表于 2014-5-21 11:11
东抄西凑。也是很不好的。模拟电路关键是设计。半导体物理那些东西。对于设计。只对于专家。像本大师这样的才有意义。你如何把半岛体和设计电  发表于 2014-5-21 11:10
你想写书。可以。但你自己必须要懂。不懂装懂。是很不好的。  发表于 2014-5-21 11:09
jz0095 发表于 2014-5-21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xukun977 发表于 2014-5-21 09:01
12章。常见模电中说的那些,尽量不说或少说,"补缺"为主。

一点建议:射极跟随器的反馈极性是正反馈。2006年在本版曾有讨论(改版后已消失)。

另外,如果近期讨论的振荡器线性原理内容对你的写作有用,我乐观其成。
路过打酱油。。 发表于 2014-5-21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jz0095 发表于 2014-5-21 10:51
一点建议:射极跟随器的反馈极性是正反馈。2006年在本版曾有讨论(改版后已消失)。

另外,如果近期讨论 ...

相当滴“有新意”....

评论

人家自设梦境还不行啊  发表于 2014-5-21 12:16
jz0095 发表于 2014-5-21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打酱油。。 发表于 2014-5-21 10:57
相当滴“有新意”....

对于你的反应,我一点也不感到奇怪。
浅青雨 发表于 2014-5-21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gaoyiyiyi 请问哈佛那本电子书全名叫什么呀?我想去买来看看

评论

也要用来谋财的。信不信由你!谢谢大家!  发表于 2014-5-22 22:46
哈佛的那本书。写的一般般。其目标,就像国产的电工原理,其实给非电子专业的人,看的。信不信由你!谢谢大家!但中国人,肯定要把国外,即使是垃圾。   发表于 2014-5-22 22:45
中文版的话,就是电子学。英文版名字叫电子学的艺术。建议中英文结合看。有几个章节翻译的很丑陋。  发表于 2014-5-22 10:35
电子学的艺术  发表于 2014-5-21 21:52
jz0095 发表于 2014-5-22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回顾一下2006年讨论的内容。
.
反馈极性的定义:

If the feedback tends to increase the input amplitude, it is called positive feedback. If it tends to decrease the input amplitude, it is called negative feedback.
.
Ref:
《ELECTRONICS ENGINEERS’ HANDBOOK》,4th Edition, P.3.34,IEEE PRESS
.
输入:基极对地的电压ub.
输入幅度: |ub|。这是合成电压幅度,是入反射分量的合成;也可以被视为是输入端上输入阻抗和源内阻对电压源(信号源)的分压。
.
根据这个定义去判断射极跟随器的反馈极性,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背离此定义的结论,无论多么主流,都是混乱、错误的。
.
进一步思考:
没有源内阻的模型,反馈引起的输入幅度有变化吗?没有源内阻的分析模型正确吗?

评论

虚断和许短。这是本大师的说法。也是唯一正确的说法。同时也是,全世界都没有与本大师有此共同语言的说法。信不信由你!谢谢大家!  发表于 2014-5-22 23:03
对于三极管。反馈仅仅局限在Vbe,和Ib。如果开环放大倍数足够大,你首先需要画出反馈框图。但很难。因为增益很大。那么就可以看作。  发表于 2014-5-22 23:02
就是负反馈。还有无反馈的情况。其余就是正反馈了。信不信由你!谢谢大家!  发表于 2014-5-22 23:00
对于负反馈。简单地说,这是本大师的说法,或专利技术。早已与中国人,在论坛里讲解过了。如果输入和反馈的结果是令输出及不能增大也不能减小  发表于 2014-5-22 23:00
都能在实践中,有正确认知。教科书的问题,就是,你不画出反馈框图,你就没有资格谈论负反馈。信不信由你!谢谢大家1  发表于 2014-5-22 22:58
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只有在反馈框图的,那个加减符号里体现。如果输入与反馈是,相减,就是负反馈。相加就是正反馈。这些专业领域的工作者。  发表于 2014-5-22 22:57
在过去。就是敛财者的,疯狂敛财。信不信由你!谢谢大家!  发表于 2014-5-22 22:55
自己的认知。否则,永远都是教科书的受害者。教科书的目的,是指一条明路,但路还要学生自己去走。填鸭式的教育,不是别有用心人的阴谋  发表于 2014-5-22 22:54
所谓的瞬时极性法,恐怕只有这个方法的发明者,才知道是怎么回事。让中国的学生依葫芦画瓢,只能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此培养出来的,除非能够有  发表于 2014-5-22 22:53
国外的这个定义,不能说是外行,但这么说,太容易误导中国人了。本来中国人,就概念不清,被国产教科书欺骗的。  发表于 2014-5-22 22:52
Lgz2006 发表于 2014-5-22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2楼,那只是你对“反馈”的定义
jz0095 发表于 2014-5-22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Lgz2006 发表于 2014-5-22 07:35
回12楼,那只是你对“反馈”的定义

又语有轮次了。
看清楚了,是“反馈”的定义,还是“反馈极性”的定义?
是我自己的定义,还是谁的定义?

概念拎不清是硬伤啊。
Lgz2006 发表于 2014-5-22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跟老抽偷学这个啊,看看你行文格式不清是什么伤?
.


你那个“输入”和“输入幅度”是你自己梦中物吧
逗你玩~~~ 发表于 2014-5-22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xukun977 发表于 2014-5-21 09:01
12章。常见模电中说的那些,尽量不说或少说,"补缺"为主。

楼主应该把书名改改,叫那什么《模拟电路基础之外的拾遗补缺》,就是别把他人的饭碗给抢了~~~

曾经有一“元老”,把**蛋整成了松花蛋;而楼主是把蛋黄去了仅留下蛋白,美其名曰“胆固醇比较低”。不过,好像他们的操作手法基本是相同的,就是把现有的都砸碎了再捏吧捏吧整个新玩意儿出来。好使不好使大家自己试了便知。

话说回来了,人家整那“蛋”容易吗?理解万岁!
jz0095 发表于 2014-5-22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可怜的。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4-5-22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很多人对半导体物理没兴趣,只说一点点
1.11节
既然绝大多数半导体特性都是温度的函数,那么可以预计,与这些特性相关的晶体管特征也会随温度而改变。
对于反偏结,当温度变化时,ni^2变化了(它的表达式中的3次方项和指数项都是温度的函数),进而np积变化,假设材料中所有施主或受主均离子化,而且电导率较高,那么浓度随温度变化的表达式为:
△p=△n=(ni2^2-ni1^2)/p
而且由前文知:
(n+△n)/n=(ni2/ni1)^2=exp[-qEg/k(1/T2-1/T1)]
于是可知:
Ico2/Ico1=exp[q(Eg/kT1T2)△T]
式中Ico是当发射极开路时,通过反偏CB结的电流。当集电极开路时,可得类似Ico表达式。
当温度在某一范围内变化时,可近似认为T1T2之积为常数,那么反向电流是△T的指数函数。对于硅,这个理论上的常数等于1/6.5,根据上式可知,温度每变化4.5摄氏度,Ico翻倍。实际上硅并不遵循此理想变化规律,关于Ico的初始值及变化速率,通常由半导体制造商提供,可查看相关数据说明书。当然也可实测获得。

评论

你昨天就已经没有完成本大师的作业了。你明天还是不完成作业吗? 不完成作业,你还要写书,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也算中国特色的不懂装懂了。  发表于 2014-5-22 23:18
你应该知道,这个Ic和Vce的曲线,是关于Ib的。就是把Ib看作固定。那么在把温度看作固定时,和Ib类的曲线,是怎样的。  发表于 2014-5-22 23:17
连国产教科书都给出了Vbe和Ib的随温度变化的曲线。那么三极管的Ic和Vce的,随温度变化曲线,你也画画吧!示意图即可。  发表于 2014-5-22 23:16
COPY了这么多!为了证明一下,你是否真懂,本大师特此再出一题。三极管的IV曲线,关于Ic和Vce的。肯定与温度有关。那么就像二极管。  发表于 2014-5-22 23:15
本大师昨天给你出的题,你做出来了吗?做不出来,你还有脸跑出来,乱讲啊? 你是不是又想让本大师给你出题啊?  发表于 2014-5-22 23:14
chunk 发表于 2014-5-22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xukun977 发表于 2014-5-22 09:57
估计很多人对半导体物理没兴趣,只说一点点
1.11节
既然绝大多数半导体特性都是温度的函数,那么可以预计 ...

你这里的公式,是只在这一章这一节用到还是在后面推其它公式时也会用到?

我的观点是如果仅在这一章这一节用到,那就干脆舍掉公式,定性说就好了。因为某位作者曾经说过:“我的书里每增加一个数学公式,读者数量就要减少1/2。”

评论

为了钱而干活的,西方人,肯定不可能是主流意识形态。但的确可以和中国人臭味相同。信不信由你!谢谢大家1  发表于 2014-5-22 23:30
凡是说模拟电路不需要计算的,都是不懂装懂的。国外也一样。好的不翻译,非要把下三滥的,和中国人臭味县通的书拿来欺骗善良的中国人民。  发表于 2014-5-22 23:29
特别是所谓电流型的。没有足够的数学基础,对于电子工程师来说,发现了很多问题,他们也不得不进行计算,以找到问题的答案。  发表于 2014-5-22 23:27
一旦发现问题,你必须亲自去计算。或交给其他专业人士研究计算。本大师相信,开关电源的计算方法,应该就是这样子的。  发表于 2014-5-22 23:26
不算。但其实,模拟电路工程师的近似计算,其实,如果真是计算一下,就会发现,错误还是蛮多的。或,只有在大概其的情况下,近似成立。  发表于 2014-5-22 23:26
不是增加一个共识,就减少读者的问题。而是,你必须把问题解释清楚。没有方程式,你能看到一元3次方程的解吗?如果有此特异功能,那么你可以  发表于 2014-5-22 23:25
都知道的矛盾就是,SPICE不就是在计算吗?你们中国人想偷工减料到,完全指望SPICE过日子吗?  发表于 2014-5-22 23:24
正对下怀!模拟电路,除非,你有真正的足够经言,一个电路,一看就看到了结果,那么这是需要相当积累的。如果可以不算模拟电路。那么连中国人  发表于 2014-5-22 23:23
梅增加一个共识,就少很多读者。这对于中国人,本来就不懂装懂,还好吃懒做,不劳而获,不求上进,投机取巧,投机倒把的人来说,整队吓坏啊!  发表于 2014-5-22 23:22
嗯哼!好像是外国人说的。看来,模拟电路,的确是全世界都没有几个真懂的。好像是与葛雷类似的一个美国模拟电路作者。貌似80年或之前了。  发表于 2014-5-22 23:20
ohayou 发表于 2014-5-22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chunk 发表于 2014-5-22 10:30
你这里的公式,是只在这一章这一节用到还是在后面推其它公式时也会用到?

我的观点是如果仅在这一章这一 ...

数学公式不是说越少越好,主要 数学所代表的物理观念要描述的清楚,光推导数学公式,物理观念阐述的含糊不清是国内教科书的一大特色。其实物理观念讲解清晰后,反而会让人认识到数学的优雅之美。
反过来说,很多读者看到各类工程书籍中的繁琐数学也就吓到了,但其实很多繁琐的数学背后蕴含的是不是太复杂的物理观念,可是读者也就只想着记公式,没有思考背后的思想观念。。。。
我觉得这些是作者和读者都需要注意的。

评论

如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一个合格人才的成长之路!信不信由你!谢谢大家!   发表于 2014-5-22 23:35
如果一个电路好使,你肯定也是不问为什么的。但出现问题,你就必须问为什么了!  发表于 2014-5-22 23:35
而作弊。  发表于 2014-5-22 23:34
换一种教学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推到计算,肯定能够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这是真正的人才。而不是为了一正毫无意义的毕业废纸。  发表于 2014-5-22 23:33
国产教科书受害者的,典型症状就是,被填鸭。提不出问题,却要把正确答案,奉送给你。当然。在中国,这是要钱的。而且,叫兽们,只为钱干活  发表于 2014-5-22 23:3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个人签名:模电讨论兴趣小组群微信号:xukun977

1897

主题

22577

帖子

295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