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小功率放大电路的疑问

[复制链接]
5296|43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iehaowang|  楼主 | 2014-6-25 1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沙发
xiehaowang|  楼主 | 2014-6-25 14:21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就是电容C2的作用是什么啊,越详细越好,谢谢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板凳
戈卫东| | 2014-6-25 14:43 | 只看该作者
不是。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地板
Lgz2006| | 2014-6-25 14:53 | 只看该作者
铃木说得?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
maychang| | 2014-6-25 15:12 | 只看该作者
没错,就是铃木雅臣。
此图是铃木雅臣那本《晶体管电路设计》72页图4.4。

这样说的人,是把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阻当成零,同时认为两管同时工作(甲类),所以得到R7//R8。
铃木本人倒是没有这么说。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
春天里的剪刀菜| | 2014-6-25 15:18 | 只看该作者
对,铃木书80页说的:输出阻抗为R7//R8。
铃木说错了!
忽略射随器很小的输出阻抗,信号正半周输出阻抗应为R7,负半周应为R8,取R7=R8,则输出阻抗=R7=R8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
manbo789| | 2014-6-25 15:20 | 只看该作者
春天里的剪刀菜 发表于 2014-6-25 15:18
对,铃木书80页说的:输出阻抗为R7//R8。
铃木说错了!
忽略射随器很小的输出阻抗,信号正半周输出阻抗应为 ...

先要判断是甲类还是乙类,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8
maychang| | 2014-6-25 15:29 | 只看该作者
manbo789 发表于 2014-6-25 15:20
先要判断是甲类还是乙类,

铃木原来设计是甲乙类。静态电流20mA。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
xukun977| | 2014-6-25 15:37 | 只看该作者
春天里的剪刀菜 发表于 2014-6-25 15:18
对,铃木书80页说的:输出阻抗为R7//R8。
铃木说错了!
忽略射随器很小的输出阻抗,信号正半周输出阻抗应为 ...


呵呵:)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0
maychang| | 2014-6-25 15:42 | 只看该作者
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阻绝对不能视为零,甚至不可忽略。
Tr3输入信号源内阻大致上就是R3,而R3为330欧。Tr3电流放大倍数算100,计算出的输出电阻也比0.5欧大不少。

所以铃木这本书,误人不浅。算是本入门书,提高则不行。而且要提高的话,必须纠正原书中的很多错误。
相当于走岔了路,必须回到开始走岔的地方,重新开始走。

***还吹捧铃木:放弃了曲线图解法,云云,云云。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1
gx_huang| | 2014-6-25 15:5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图,只有学习的用处,没有实际用处。
没有反馈的,输出阻抗可以大致这么算。
如果加反馈,输出阻抗就低了。
好像一个普通三极管的跟随器,输出阻抗也不会很接近0的,达林顿管倒差不多接近0.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2
春天里的剪刀菜| | 2014-6-25 16:02 | 只看该作者
maychang 发表于 2014-6-25 15:42
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阻绝对不能视为零,甚至不可忽略。
Tr3输入信号源内阻大致上就是R3,而R3为330欧。Tr3电 ...

1. 本友也不赞成忽略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阻,问题是铃木先生把它忽略了,暂时顺着铃木的思路分析一下也未尝不可,忽略了才得到R7//R8。

2. 不能因为铃木的一些错就把他全部否认了。铃木的书在中国还是有很多读者的,足以说明有他的优点。优点之一就是甩掉基于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族的图解法。有人极力吹捧基于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族的图解法,但是也没有见他用本法解决问题,他是叶公好龙。

3. 误人不浅的是基于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族的图解法!折腾了好几十页,啥也没有搞出来。模电课堂上使学生或者看天花板,或者进入梦乡,基于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族的图解**不可没呀!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3
maychang| | 2014-6-25 16:06 | 只看该作者
gx_huang 发表于 2014-6-25 15:56
这个图,只有学习的用处,没有实际用处。
没有反馈的,输出阻抗可以大致这么算。
如果加反馈,输出阻抗就低 ...

铃木可不是这么说的。
铃木说是用在随身听里面,而且书中有照片,还不仅是一幅照片。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4
gx_huang| | 2014-6-25 16:17 | 只看该作者
是呀,都是70-80年代的电路,学习一下可以。
不知道作者是什么年代的人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5
xiehaowang|  楼主 | 2014-6-25 16:40 | 只看该作者
maychang 发表于 2014-6-25 15:12
没错,就是铃木雅臣。
此图是铃木雅臣那本《晶体管电路设计》72页图4.4。

嗯,是铃木的,谢谢了啊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6
Lgz2006| | 2014-6-25 18:5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以前讨论过,其中最大问题是:1.把两半周工作的R7R8视为并联;2.这个没有反馈的,半波大信号的工况下,输出电阻真的不好确定;3.作为高等教材的水准,由此错误可见一斑
学校统一规定教材的数量,不应视为“有很多读者”
这也是**教授兔死狐悲的原因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7
maychang| | 2014-6-25 19:38 | 只看该作者
铃木这本书,在“前言”里面他自己说,“本书中,在说明或设计晶体管电路时,并没有采用等效电路、负载线等过去常考虑的方法”。
铃木没有说出来的是:此书也不使用数学工具。
此书当然会受到对电子学一知半解、对数学分析完全不懂的读者(往往是业余者)的欢迎。
然而,他们不知道“其所以然”,甚至不能“知其然”,顶多是照猫画虎罢了。
这,就是此书的危害。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8
wdmhzh| | 2014-6-25 23:44 | 只看该作者
铃木说的并没错,相对于国内教材  比较之下反而铃木说出了器件的本质应用(看看其他国外的教材也能看出),不像国内教材一上来就一堆数学公式摆在那里,也不说原因,整的你一头雾水,复杂化,好像不整复杂点都对不起你教的大洋。就比如三极管受温度影响:国内是直接是温度升高Ic变大   看看铃木Ib受温度影响从而影响Ic的变化  这是三极管的本质。
输出是R7并R8是因为输出电流流过了它们,C2作用是在交流通路中使Tr3、4基极等电位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李冬发 2014-6-26 22:02 回复TA
温度升高,Ic的变大,Ib的变化仅仅贡献之一 
19
pjy| | 2014-6-26 01:39 | 只看该作者
不同的书适合不同的阶段的读者,没必要这么较真,哎~~谁让电子技术这么博大精深呢,看看已经过去的30年、20年、10年、5年、乃至今年的上半年,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特别是嵌入式微控制器芯片所代表的设计思想、设计手段、制造工艺、系统编程等等的迅猛发展,每个人其实是太渺小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0
Lgz2006| | 2014-6-26 06:33 | 只看该作者
wdmhzh 发表于 2014-6-25 23:44
铃木说的并没错,相对于国内教材  比较之下反而铃木说出了器件的本质应用(看看其他国外的教材也能看出), ...

这位大shi,
“因为输出电流流过了它们”就要并联计算输出阻抗?这是在铃木误导之下,您也跟着犯得第一大错
主题图示电路的等效输出电阻,实际上具有极大的非线性,较大音量时几乎听不清什么,失真可达50%数级。这是铃木大错特错
主题电路两级直流耦合却未加反馈,“稳定性”问题将使它根本无**常工作,岂是“热耦合”所能?这是铃木大错特错超级错

除非,铃木有特别注解,如“本书电路均为原理性之初本,没用啥使用价值,也不保证无有技术细节漏洞瑕疵”之类

就这样一本破的不能再破的洋垃圾,竟为大shi2菜双双视为至宝3鞭一般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5

主题

30

帖子

0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