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知识] 从二极管模型看"百无一用是书生"的由来!

[复制链接]
6127|35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5-3-13 12: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俗语说的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是学的东西没有用,白学了!
下面帖子链接,是康或童的教材模拟电子技术中都说/必说的二极管模型,尤其是贴中的三个图,堪称"经典":

https://bbs.21ic.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85843&extra=page%3D6&mobile=2

实际工程电路分析中,这三个图一般都不用!为什么?

maychang 发表于 2015-3-13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链接不对。你试试看链接到哪里去了?
shalixi 发表于 2015-3-13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俗语说的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是书生只会读书,不会干事,特别不会干那些不齿的事。

评论

这个在理 耻  发表于 2015-3-15 19:38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5-3-13 20: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ukun977 于 2015-3-13 20:17 编辑
maychang 发表于 2015-3-13 13:17
这个链接不对。你试试看链接到哪里去了?


我用手机尝试多次,没有问题。可能是你没复制完地址。
其实用不着打开链接,二极管三个模型大家耳熟能祥了。



maychang 发表于 2015-3-13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xukun977 发表于 2015-3-13 20:12
我用手机尝试多次,没有问题。可能是你没复制完地址。
其实用不着打开链接,二极管三个模型大家耳熟能祥 ...

我重新尝试,仔细辨认没有地址复制错误,仍然不是有关二极管模型的帖子。
二极管模型确实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想看的是“这三个图一般都不用!为什么?”

评论

我们几个人试过都行。你的操作或电脑有问题。  发表于 2015-3-14 11:21
tony0727 发表于 2015-3-14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说的对,你的链接不对,手机的网址链接,看不了
路过打酱油。。 发表于 2015-3-14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接在此:

https://bbs.21ic.com/icview-885843-1-4.html

至于首帖,也一样:

https://bbs.21ic.com/forum.php?mo ... &extra=page%3D6

去掉“尾巴”即可。
maychang 发表于 2015-3-14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
看来手机版的链接和宽带版的链接不大一样,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

接下来应该讨论“这三个图一般都不用!为什么?”了吧?
mentor11 发表于 2015-3-14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maychang 发表于 2015-3-14 12:53
果然。
看来手机版的链接和宽带版的链接不大一样,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

你这不懂装懂咬聂!

知趣的话,就离开这个论坛。

有本大师在此。

轮不到你不懂装懂第误导。

谢谢大家!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4 收起 理由
不亦心 -10
maychang -4

查看全部评分

路过打酱油。。 发表于 2015-3-14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烂到渣的帖子本不想进来的。

看到张兄“感兴趣”,且又是关于我的那个帖子,那就引一下。顺便说明几句:

一)说到二极管,首先想到的就是单向导通,其实这就是典型的“理想二极管模型”。各位可以看看各类相关书籍(包括教科书和实用工程技术工具书),其内关于整流(和相关部分)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基于理想二极管模型。

二)二极管的恒压降模型在许多粗略估计分析中常用。我想,那个典型的“0.7V”估计谁都知道。

三)那个二极管的折线模型,其实就是向小型号模型的过度。这里阐明了那个转折点,且还有那个直流偏置点


当然,就算是二极管的指数律模型也仅是个近似。严格而言,没有完美无缺的模型。
maychang 发表于 2015-3-14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愚意以为,可不是“这三个图一般都不用”,而是经常使用。
为讨论方便,把“三个图”重新贴一次。

第一个,是理想二极管模型,这是最粗略的模型。依此模型,整流二极管是不会发热的,这当然离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第二个,是恒压降模型,常说的“正向0.7V压降”就是这个模型,比第一个稍好一点,也就是说,偏离实际情况少一点。依此模型,整流二极管无论电流大小,发热是一样的。
第三个,是加入了线性电阻的模型,偏离实际情况更少一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论

在不考虑整流管的“热设计”,而只分析计算其功能特性和参数时,整流电路里二极管通常会采用理想二极管模型。  发表于 2015-3-14 18:46
有个小错误,恒压降模型的功耗是电流的线性递增关系,而串入电阻后则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个电流的平方递增关系。  发表于 2015-3-14 18:40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路过打酱油。。 + 5

查看全部评分

maychang 发表于 2015-3-14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一帖说错了一句。
“依此模型,整流二极管无论电流大小,发热是一样的”应为“依此模型,整流二极管发热与电流平均值成正比”。
当时脑子里面一直在想此模型整流二极管发热并不取决于电流有效值,故而出现此错误。
谢路过兄指正。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5-3-15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maychang 发表于 2015-3-14 19:14
上面一帖说错了一句。
“依此模型,整流二极管无论电流大小,发热是一样的”应为“依此模型,整流二极管发 ...


改了还不对,什么线性递增,平方递增的,忘记了模型适用范围,加上"依据此模型"限制,属于画蛇添足。
乱套模型。
简单起见,本帖就不要研究什么热,噪声之类的,教材上说的跟简略,实际情况复杂的很,需要另开帖讨论。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5-3-15 07: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这个说法不对:


三)那个二极管的折线模型,其实就是向小型号模型的过度。这里阐明了 那个转折点,且还有那个直流偏置点。


画蛇添足,不要提小信号!
动脑考虑为何吧。
huayuliang 发表于 2015-3-15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仿真的模型已经不采用那么简单的了。。。
Micro-Cap 里的:
Diode

The diode can now be modelled through the standard SPICE model, a model with PSpice extensions, and either of the two Juncap models created by Philips.  The available model levels are:

Level 1: Standard SPICE
Level 2: PSpice
Level 4: Juncap
Level 200: Juncap 2


即便是 Level 1 的模型,少说也有10多个参数。
Lgz2006 发表于 2015-3-15 15: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bbs.21ic.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85843&mobile=1
我手机“网址复制”所得到的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5-3-15 18: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uayuliang 发表于 2015-3-15 14:13
现在仿真的模型已经不采用那么简单的了。。。
Micro-Cap 里的:


这里不说仿真用模型,说手工分析用大信号模型。不然话题太大了。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5-3-16 07: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king5555 发表于 2015-3-15 22:29
不明白徐大的意图,我们又不晓得二板管掺杂因素,顶多知道逆向饱和电流,可能也不晓得等效串联电阻,所以一 ...

不是"顶多知道",又不是漏电流,量都没法量。即便量到,而它又由于温度敏感性而著称,压差为某定值时,其电流可以变化若干个数量级。所以知道Is也不好用。
三极管的那个用Vbe表示Ic的式子,也是相同问题。不好用。

咋办呢?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5-3-16 07: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king5555 发表于 2015-3-15 22:29
不明白徐大的意图,我们又不晓得二板管掺杂因素,顶多知道逆向饱和电流,可能也不晓得等效串联电阻,所以一 ...

从后半段描述看,比10楼哥们强多了,那家伙一看到直线,马上条件反射般想到"小信号",太逗了。
路过打酱油。。 发表于 2015-3-16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king5555 发表于 2015-3-15 22:29
不明白徐大的意图,我们又不晓得二板管掺杂因素,顶多知道逆向饱和电流,可能也不晓得等效串联电阻,所以一 ...

这位老兄,你好!

看了这段,实在是不想多说了。就标注一下吧:

将If对Vf画出一曲线可以发现此一曲线可由好几段直线性连接组成,而每一段直线性可以由不同恒定压降串联电阻(这个电阻不同于动态电阻且大于它),譬如1N4148的Vf在0.45到0.55V是一段比较宽广类直线性的区段,在这区段Vf=If×Rdc+Vz。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897

主题

22577

帖子

295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