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个三极管做电平转换和用1个做有何区别?

[复制链接]
8684|32
kamen588 发表于 2015-3-26 22: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主要是为了电平一致,如果是串口发数据,电平不一致,还要软件求反
kamen588 发表于 2015-3-26 22: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错了,都是一至的
gx_huang 发表于 2015-3-27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YEO 发表于 2015-3-26 18:25
电路根据输入输出电压不同要稍微调整一下

是怎个调整法?

如果是低压到高压,则R2要上拉到低压电源。
如果是高压到低压,则R2最好修改一下,2个电阻分压,基极电压稍大于或者等于低压电源。
目的就是减少漏电或者上下电顺序对电路接口的影响。
你要确保任何一组电压没有加上,不影响另外一侧MCU的正常工作。
 楼主| YEO 发表于 2015-3-27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EO 于 2015-3-27 23:52 编辑

由低压转高压,搭电路实测,波形有一个台阶,这是饱和退出的时间吧?
要消除这个台阶,有什么解决办法呢?
要使管子迅速截止吧?
以下的方法是否有效?
1、be极并联电阻
2、增大R1


@gx_huang
@Lgz2006
@maychan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ayl439 发表于 2015-3-28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kamen588 发表于 2015-3-26 22:40
看错了,都是一至的

楼主坑人:lol
大秦正声 发表于 2015-3-28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YEO 发表于 2015-3-27 23:51
由低压转高压,搭电路实测,波形有一个台阶,这是饱和退出的时间吧?
要消除这个台阶,有什么解决办法呢?
...

你终于发现问题了!
第一种的原理图可以由3伏输入转到12伏高的电平(大小由电源决定)!
第二种原理图高电平只能达到输入的高电压+三极管饱和压降左右!
captzs 发表于 2015-3-28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ptzs 于 2015-3-28 20:14 编辑

完成一个功能,元件约少越好,这就是优势。"如无必要,不增实体",这是剃刀理论。
Lgz2006 发表于 2015-3-28 20: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正、k5等都谈了很多有益问题
单管电路对楼主2.8转3.3存有一些难适应的问题,甚至还不如一个二极管——我倒是没有0.5V这么低压的转换实例
 楼主| YEO 发表于 2015-3-28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king5555 发表于 2015-3-28 15:24
这波形不影响高低电平的判断。如果要改善就是R2要小于R1,速率越高则电阻取值要小,小到TX足够驱动为准, ...

如果是2.8V转5V就会影响高低电平的判断了吧?
5V供电的 Vih=0.7X5=3.5V。

@king5555  

 楼主| YEO 发表于 2015-3-28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king5555 发表于 2015-3-28 22:14
不会,把26楼图的3.3v电源改成5V就可以。

但是也会出现一小段像26楼图的台阶哦,这段时间达不到5V供电的 Vih,就会出错吧
三硝基甲苯1 发表于 2016-8-10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YEO 发表于 2015-3-26 18:25
电路根据输入输出电压不同要稍微调整一下

是怎个调整法?

假如你输出跟输入设备的工作电压一个5V一个3.3V,那么你信号口不能直接连接,就需要三极管将信号反向两次来连接
lfc315 发表于 2016-8-11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吧,2管与1管,最主要的区别是省钱,省了1个三极管的钱,及布板省空间;
另外,1管的一般只能低压转高压,而2管的隔离彻底,高转低、低转高随便;
相对来说,1管的要求前面驱动的下拉能力强,2管的要求前面驱动的上拉能力强;
波形的延迟,两种都是一个级别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