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Atmel]

物联网的真正关键:IoT Open Architecture

[复制链接]
900|0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IoT 过去着重在 M2M 使用情境,现在则开始跨入 Machine to Web 的情境。在。这是 IoT 开始与 Web 融合的阶段,产业?把这个使用情境称为 Web of Things(WoT)。WoT 之所以重要,在于他开始让 Web 实体化。过去 Web 是虚拟化的物品,现在则是真正看得到,也摸得到的实体。




  IoT Open Architecture 的关键,当然必须由开放标准组成,例如:HTTP、CoAP 等。

  Google 把这样的概念称为 Physical Web,也就是用 URL 的方式,来表示所有的物联网装置。ARM 也有类似的生态系统,称为 ARM mbed。ARM mbed 的主轴也是 WoT,这从 mbed OS 的几个重要技术特色可以看出:ARM mbed 定位为 Full Stack OS,并且支援 HTTP、Websocket 与 CoAP 等重要协定。

  Intel 当然也在 WoT 的游戏里面。IBM 也没有缺席,经由 Bluemix 与 IoT 基金会,IBM 也在 WoT 生态中开始卡位。几个 big players 都在推展自已的 WoT 生态与 IoT Cloud 架构。然而,未来由这些 big players 所架构出来,并以 Web 为主干的 IoT Architecture,真的能提升生活品质,或促进社会进步吗。

  我们把未来的生活,完全交付给 Big players 来帮我们架构,这样的未来 IoT 世界吗,身为消费者的我们,难道一点都不紧张吗。这些 big players 打造的也是使用开放标准,所构成的 Open Architecture,因此,我们还有必要发展自已的 IoT Open Architecture 吗?

  IoT Open Architecture 的关键,当然必须由开放标准组成,例如:HTTP、CoAP 等。在这个架构里面的软体程式码,必须是以 Apache、MIT 或 BSD 授权的形式分享;MIT 与 BSD 授权的生态,在 Web 开发者社群里存在已久,这部份也不会是问题。

  回到 IoT 装置的角度来看,系统程式的程式码(例如:作业系统与程式库),是否为开源形式,从整体的 IoT Open Architecture 来看,也完全没有影响。一个真正开放的 IoT Architecture 要具备什么因素呢?在这里分享一个的看法:Personal Things。

  从现有的 IoT 生态来看,像是健康照护或个人生理监测等,所收集的资料,都朝向“资料集中化储存分析”的发展趋势。然而,以个人生理资料来说,我们都是无偿对这些“云服务”的公司提供宝贵资料,这些公司对资料进行分析与价值挖掘后,所取得的商业利益,是否能有一个机制,能分享与回馈给当初提供宝贵“素材”的我们。

  上述看法并不是要云服务公司,完全将分析后的资讯公开或免费提供,而是应采用 Public Domains 的方式共享。例如,我们可以用一个合理的价格,取得部份分析方法的模型,或是参考数据。然而,现在我们无偿提供资料,却只能提到最后的分析结果。Public domains 是一种在共享与商业中,取得均衡发展的做法。

  消费者现在的认知,对物联网公司采集并储存个人生理资讯,似乎是“自然合理”。如果现在开始,能进行一些教育活动,相当大家很快就会有意识。上述的问题,就是为什么需要一个 IoT Open Architecture 的理由之一。

  如果将收集到的资料,储存到一个非开放的 IoT 架构,是否能“取回”属于自已的资料,会是一个问题。将自已收集的资料,储存在一个真正开放的 IoT 架构,就能解决这样的问题。这就是开放式 IoT 架构的意义,开放式架构并不是免费,也不是反商业化。开放式架构可以是收费服务,但“Personal Things”必须是:Free(自由)。

  要实现 Personal Things 的理想,让 IoT 不致朝向对个人不利的“中央化”方向发展,开放硬体(Open Hardware)也是很重要的环节。IoT 不能缺少硬体,但制造商现在视 IoT 硬体为“新市场”时,身为消费者的我们,又要成为这种集中制造生态的肥羊。

  如同笔者在前一期的专栏中提到的,“物联网装置终将免费”。在 IoT Open Architecture 的理想中,消费者可以免费取得硬体。这个理想并非不可行,第一个步骤,就是设法降低取得硬体的成本。自造自已的硬体(成为 IoT 的创客),就是重要的启步。

  制造商的思维,会考虑的是研发、物料、制造、库存、行销等等各种成本,所以把“消费者付费购买”合理化,过去的消费影像也给我们这样的知识,所以一切变的合理。IoT Open Architecture 不在于反抗这样的商业模式,而是希望能有更环保的制造方法。

  未来每个人身上都会有超过 10 个 IoT 装置,因此全世界的 IoT 硬体总数,基本单位将成为“百亿”计。过去的制造与销售思维,是不断的采集地球资源,然后不断地生产新产品、不断地销售。这比过去十年的智能手机时代还可怕,这是一个未来会把所有地球资源,都做成硬体的概念。

  IoT Open Architecture 如果能包含创客运动(Maker Movement)的成份,创客就会去重制、改装、交换或重用硬体,所以可以改善这种不断制造、不断消耗资源的做法。IoT Open Architecture 不只是技术架构,也是一套内建自由授权的架构,也要包含创客运动。

  因此,笔者的想法是,打造 IoT Open Architecture 是全民运动;因此要有一套“范本”供大家使用。这套 IoT Open Architecture 范本除了希望做出一套 Full Stack 的 IoT Open Architecture 外,也必须是能包含所有周边配套的 Full Landscape 开放架构。



相关帖子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个人签名:http://shop34182318.taobao.com/ http://shop562064536.taobao.com

2399

主题

6971

帖子

68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