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ianGongN 于 2015-6-28 19:54 编辑
我主要做工业在线仪表模拟部分硬件的,电源仅仅是了解一点.21ic的PowerAnts是大牛,他的答案很权威.
我试着回答一下,仅供参考.
1、复位绕组产生的电流多大
复位电流的根源是主绕组导通期间形成的激磁电流,激磁电流=主电压*导通时间/电感量。当然这个激磁电流和副边反射到主绕组的电流迭加在一起的,可以单独计算,可以认为主绕组中含有这部分电流。
主开关关短的瞬间,激磁电流出现在复位绕组和副绕组,等于二者之和。具体是多少,看相互之间的耦合程度,可以认为大部分出现在复位绕组中。粗略的话,可以认为全部在复位绕组中也行。即复位电流=主电压*导通时间/电感量
2、如果原边峰值电流,10A,次边电流:9.8A,IM=10-9.8=0.2A(前提:三个绕组的匝数相同)
这个关系应该不成立。因为10A主要是副边负载的反射电流,并不代表能量,没有能量守恒的要求。10A中,只有激磁电流代表能量,需要守恒。
3、关断时,复位绕组的电流变成0.2A,原边从0升到10,用时间DT,相同的斜率下降,也就是说从0.2A降到0,理论上只要用0.2/10*DT,就可以磁复位了
完全正确。
但是重点是,主绕组需要考虑伏秒平衡,主绕组也需要磁复位时间。
这个复位绕组,从功能上来说,相当于反激电路中的TVS反峰吸收电路的功能,叫做反向峰值电压限制绕组更合理。和主绕组的磁复位无关。
以上个人浅见,请高手斧正。
最好你能请教PowerAnts
|
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