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MOS管驱动变压器发烫?

[复制链接]
14886|79
dadodo 发表于 2008-6-15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头

决定发热大小的不是MOS管手册上的Rds和Id。
 楼主| lfy21cn 发表于 2008-6-15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什么呢?您说的是控制开关的波形

够不够抖?干不干净?开关损耗?
PowerAnts 发表于 2008-6-16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maychang、dadodo所言

这个应用要借鉴气体灯镇流器、或CCFL驱动:高压击穿,低压限流。<br /><br />气体灯镇流器太过复杂,用漏磁变压器输出是最佳选择,输出串一电电容,调整漏感及电容,使原边谐振频率接近副边谐振频率,可获得最佳效果。<br /><br />俺前年给朋友做过royer拓朴的CCFL驱动,输出功率6W,开路电压3KV,工作电压600V,正常工作时,两只sot-89封装的BJT只是温热。
PowerAnts 发表于 2008-6-16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漏磁变压器是老技术

老式交流变压器即是,网上大把的
 楼主| lfy21cn 发表于 2008-6-16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奇怪了,我明明下午就回了啊

怎么没了,看上面像是变压器有气隙<br />记得我那次看变压器怎么制作出来的,那变压器电感量上不去,只有几十UH,小的可怜,原来才知道有气隙电感量就很小啊,呵呵不知道哦
maychang 发表于 2008-6-16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 PowerAnts 63楼意见

  
 楼主| lfy21cn 发表于 2008-6-17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们都是专家级的

俺菜鸟,我估计要再修炼十年才能到你们万一啊,哎<br />两位大哥,,
 楼主| lfy21cn 发表于 2008-6-17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你们专家就是专家

到底不一样,预测的真准啊<br />maychang大哥说正半周没储存能量,我按照老黄头的说法,去掉一个二极管电容,发现正半周点不着火,只有副半周能点着火,火苗太粗了,都2A多,好旺,可不可以串个高压电阻限流啊
maychang 发表于 2008-6-17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管子还热得厉害吗?

  
 楼主| lfy21cn 发表于 2008-6-17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比那个热,电流大了一倍啊

不过火苗粗的厉害,一看汪多了<br />现在是只利用它富半周的电压<br />哈哈,刚刚照了个相,可惜数据线在家里,等回家给您看啊<br />这样就是电流太大,容易出问题<br />而且没倍压,电压不够高,距离远了点不着,要么得提高匝数比了
 楼主| lfy21cn 发表于 2008-6-17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晕,又没发出去

发现板子上真正的接法是右边所示<br />大概自定义变压器封装的时候,把副边管腿给定义反了<br />虽然感觉上应该差不多,但发现换成左边揭发后,电流小了0.3A左右,火焰形状强度差不多
PowerAnts 发表于 2008-6-20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小建议

附图是20年前的一个试验电路。<br />磁芯是中波收音机磁棒,用铅笔在磁棒上画一圈,220V市电串100W白炽灯限流,电池碳棒磨尖作为电极,可将磁棒沿铅笔画的痕迹处截断,然后用磨石磨平,最后用4截组成口字形。当时想磨得很平,现在想起来很好笑。<br />高压包的绕制,花了很大的功夫,为了减小分布参数,将薄的透明胶带剪1mm及4mm左右宽的两种长条,0.1mm的漆包线每绕20圈,就在线圈两边都贴一层1mm的胶纸防止打火,再用4mm的贴一层宽的作层间绝缘,每个线包25层共500匝,4个线包串联,最后用浸入熔腊密封。试验证明,这个绕法的分布参数是比较小的。<br />高压电容则是用厚的封箱胶带,粘上香烟的铝箔自制。当时查这种胶带的介电常数,很不容易。<br />功率管是黑白电视机的行管。<br /><br />这个电路,在今天看来是一个开环的RCC,它的输出极限Umax=Vebo*N3/N2,式中,Vebo是BJT发射结的反向击穿电压。当时由于没有示波器,一切都是瞎子措象。只好以电弧及功率管的发热情况,来调试电路,功率管没有散热器,3.6V,1A的电流下,用手摸功率管可长时间忍受,现在估计管耗在1W左右。<br /><br />在针形电极下可达到3mm的击穿距离,扁圆形电极可达到1.5mm,拉弧后电极距离在5-8mm后中断。电弧可瞬间点燃纸张,2秒钟内点然厚纸片,后来我曾经想到过用它来做成环保打火机,但体积一直无法做得很小。<br /><br />楼主的图片,让童时的试验场景重现眼前,俺当时为负电极烧蚀的问题折腾了很久,就算给电极装上很大的散热面积也无济于事,看来发热是在电极与空气的结触面上。<br /><br />你的原边可以借鉴一下这个电路,N1按电压比例增加即可,幅边还是用倍压整流,有利于可以提高击穿距离,而较小的储能电容,可起到限流作用。
 楼主| lfy21cn 发表于 2008-6-20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哥

该怎么说呢,麻烦了您跟maychang大哥这么久<br />光说感谢表达不了我的感谢之情<br />为庆祝您喜得贵子,我要送一个红包!!!!<br />
 楼主| lfy21cn 发表于 2008-6-20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它的输出极限Umax=Vebo*N3/N2?

它的输出极限Umax=Vebo*N3/N2,式中,Vebo是BJT发射结的反向击穿电压<br />???<br />哦,是,选个反向击穿电压大些的好了
 楼主| lfy21cn 发表于 2008-6-20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N1按电压比例增加即可

N2呢?这个反馈线圈需要增加圈数吗?<br />R1,C1需要怎么调整呢<br />汗,我真的不会算<br />起震条件,振幅保持等,,,哎
 楼主| lfy21cn 发表于 2008-6-20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晕,看明白些了

N2圈数越多,感应电压越高,通过电容充电后基极电压越高,查了下这个三极管Vebo是6V,现在这个原理图最多出6000V了,对吗大哥<br />HFE,80-200<br />D档的VCEO&nbsp;200V,呵呵
PowerAnts 发表于 2008-6-20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想来

C1上串个小电阻会好些。<br /><br />PS:由于副边线包分布电容的作用,N2上的感应电动势很难达到击穿Vebo的程度。
 楼主| lfy21cn 发表于 2008-6-20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maychang大哥说

我那变压器副边5个槽分开的,分布电容应该不大<br />一加电,电源通过R1,向C1,L2充电<br />振荡频率怎么算啊<br /><br />
步行走到头 发表于 2010-6-22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hzwanji 发表于 2013-4-17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meifazinongm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