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定理] 模拟电感参予的谐振仿真

[复制链接]
3418|65
叶春勇 发表于 2020-5-27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春勇 发表于 2020-5-27 08:35
按照你的提示正在看第十五章:
正在看电路区块1的计算:

我已经在matlab下自己计算出YCCT
  1. YI =

  2.   0.000000004970664 - 0.004364358796657i -0.000000004970664 + 0.004364358796657i
  3. -0.000000004970664 + 0.004364358796657i  0.000000004970664 - 0.004364358796657i


  4. YII =

  5.   0.004821263070444 + 0.051627669135916i -0.003820394030083 - 0.051603886912005i
  6. -0.296469309999080 - 0.045023623882281i  0.300967180893087 + 0.056755001604051i


  7. YIII =

  8.   0.000000062831853 + 0.062831853071733i -0.000000062831853 - 0.062831853071733i
  9. -0.000000062831853 - 0.062831853071733i  0.000000062831853 + 0.062831853071733i


  10. ABCDI =

  11.   1.0e+002 *

  12.   0.010000000000000 + 0.000000000000000i  0.000002609597213 + 2.291287326708143i
  13.                   0                       0.010000000000000 + 0.000000000000000i


  14. ABCDII =

  15.   1.020703352092029 + 0.036426157513943i  3.296990931551219 - 0.500700998851829i
  16. -0.000779912260786 + 0.001268268123743i  0.041745686126621 + 0.167801945723143i


  17. ABCDIII =

  18.   1.000000000000000                       0.000015915494309 -15.915494309189533i
  19.                   0                       1.000000000000000                     


  20. ABCDCCT =

  21.   0.730106480686294 - 0.142273819427449i-37.415591881185257 - 2.555528855459841i
  22. -0.000779912260786 + 0.001268268123743i  0.061930787819892 + 0.180214655056461i
跟你的书都对上了,ABCDCCT基本相同,现在就是ABCD参数转Y参数,然后再转S' 参数
这个需要编写很多参数转换的子函数。子函数编完,这个计算就简单了。


评论

好。与ABCDcct基本相同,说明步骤、模型都正确,其他参数的转换就只是工作量问题了。  发表于 2020-5-27 19:28
叶春勇 发表于 2020-5-28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jz0095 发表于 2020-5-27 15:22
模拟电感外接电容的分析(1/2)

YCCT =

-0.001974977089322 - 0.004681672407377i  0.001328110726041 + 0.004405399955040i
  0.026602722587380 - 0.001816997187208i -0.019164309035233 + 0.005111472371445i

我算出来,就是那个广义s参数是怎么算的?在书的多少页?


评论

@叶春勇 好,Ycct对比的精度还不错。S'公式见(2.9.1),第二章参数转换部分。你其他问题我好像是在你的学习笔记帖中作了答复。  发表于 2020-5-28 20:21
叶春勇 发表于 2020-5-28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广义S参数有点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论

说明:上面公式中Y、Z等都是矩阵,书中用黑体字表示,这里无法用黑体字表示。  发表于 2020-5-28 20:09
@叶春勇 你第一行S'公式是(2.9.1)公式。当Zo、sqrt(Zo)等对角参数不等时,S'参数整理不出第二行公式。只有Zo对角参数相等时,才有第二行S参数(把S'=... 改为 S=...)。 例如,当[Zo]对角参数相等时,[Zo]=50*E,50可以从矩阵中提出来,在公式中进行移位、对消等运算;E是单位矩阵,不可以随便移动。对角参数不等时就不能提出矩阵。  发表于 2020-5-28 20:03
叶春勇 发表于 2020-5-29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第一行S'公式是(2.9.1)公式。当Zo、sqrt(Zo)等对角参数不等时,S'参数整理不出第二行公式。 你是对的,我搞错了
>> -sqrt(Z)*inv(Z)*inv(Y+Y0)*(Y-Y0)*Z*inv(sqrt(Z))
ans =
  1.023503948687209 + 0.000000015449646i -0.171138466101458 + 0.022504491487687i
-0.093754887694721 + 0.995900874563938i  0.242966313575258 - 7.707074170841029i
这个算出来跟你的书上对的上。
--------------------------------------------------------------------------------------------------------------------
>> -inv(Y+Y0)*(Y-Y0)
ans =
  1.023503948687209 + 0.000000015449646i -0.016432857743665 + 0.002160899975529i
-0.976401543777386 +10.371716880934732i  0.242966313575258 - 7.707074170841029i
这个算出来S12和S21 对不上
好了,第十五章,差不多都搞搞了一遍,计算机算法原理已经掌握。

评论

好!点赞。  发表于 2020-5-29 15:13
 楼主| jz0095 发表于 2020-5-29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z0095 于 2020-5-29 15:32 编辑
叶春勇 发表于 2020-5-29 09:12
你第一行S'公式是(2.9.1)公式。当Zo、sqrt(Zo)等对角参数不等时,S'参数整理不出第二行公式。 你是对的, ...

>> -sqrt(Z)*inv(Z)*inv(Y+Y0)*(Y-Y0)*Z*inv(sqrt(Z))

红字处错了。应该:inv(Y+Y0)(Y-Y0*)
你再算算?
 楼主| jz0095 发表于 2020-5-29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z0095 于 2020-5-29 15:43 编辑

(续)模拟电感外接电容的分析 (2/2)

但是,在iC2接近0时,以前忽视的iR2影响就不可以再忽视了,它将影响到V+退出非线性区。下面的图是前面图的继续,由实线表示。
先给出结论,有兴趣的再细看。

结论(讨论):
从断路开始到d的τ2变化速率范围内,没有出现uC2过0负斜率的反转,在d后直接进入τ1慢变化速率。在e-g,又有τ2变化速率出现,同样没有出现uC2正、负斜率的反转,在g后又进入τ1慢变化速率。因此,这个分析得不出“谐振”的结果。

原因:在τ2高速率变化期间,电路没有续流性质元件(电感)使电流连续通过0线实现电路状态的反转。因此,这个模拟电感没有储蓄磁能的功能。

那么,这个电路的仿真“谐振”现象是怎么得来的?这是另一个分析的活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叶春勇 发表于 2020-5-29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jz0095 发表于 2020-5-29 15:27
>> -sqrt(Z)*inv(Z)*inv(Y+Y0)*(Y-Y0)*Z*inv(sqrt(Z))

红字处错了。应该:inv(Y+Y0)(Y-Y0*)

(Y-Y0*)  如果Y0是实数,Y0=Y0*吧。所以写成(Y-Y0)能和你的公式对上
叶春勇 发表于 2020-5-29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jz0095 发表于 2020-5-29 15:35
(续)模拟电感外接电容的分析 (2/2)
但是,在i接近0时,以前忽视的i影响就不可以再忽视了,它将影响到V ...


书中P90页
关于Zin的计算:
转化成ABCD矩阵

这样计算行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论

我没算过。你在书中找有关参数代入这个公式,看Zin结果差多少。书中cc振荡器的元件参数前后是一致的。  发表于 2020-5-30 19:17
wang198804 发表于 2020-5-29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jz0095 发表于 2020-5-19 09:02
讨论

比较图1与图5,R1越小,感抗变化就越剧烈,就越容易产生负阻。

北京研创达科技——专业做数据采集卡定制开发  010-6210128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