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bo789
发表于 2009-4-16 13:52
向一个已经很简单的电路仅仅添加两个电阻,
本帖最后由 manbo789 于 2013-10-8 08:07 编辑
实习的时候发现几年前刊登在EDN上的好东西:基极电流补偿电路,
对于电流放大能力不强的三极管而言,普通恒流源电路存在较大的误差,原因是基极电流不能够忽略,
而mos管却不适用于更高速的场合,
向电路添加两个精度为1%的电阻,输出电流的精度提高了100倍,
https://bbs.21ic.com/upfiles/img/20094/2009416135323391.gif
注:
"向电路添加两个精度为1%的电阻,输出电流的精度提高了100倍,"
经蒙特卡洛模拟,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特来向大家道歉。
宋业科
发表于 2009-4-16 14:22
看不懂
看不懂怎么会精度高了。
vrgood
发表于 2009-4-17 11:32
有知道推导公式的不妨贴上来大家学习
原来I=Ie-Ib=Vin/1001-Ib,因为Ib相比I所要求的精度不能完全忽略,而添加了2个47K的反馈电阻,最后的I计算式中也许和Ib无关,或者只是Ib/47的影响,没有仔细推导猜想而已,有知道推导公式的不妨贴上来大家学习。
zjp8683463
发表于 2009-4-17 13:15
没什么用
电流精度是靠运放负反馈决定的,和3级管没有任何关系
manbo789
发表于 2009-4-17 18:50
对不起,可能我没说清楚,
请注意:1欧电阻并非负载电阻,Iout才是输出电流
王芳洲
发表于 2009-4-17 23:23
好好
dxpol432
发表于 2009-4-18 03:33
:
这样连接,输出与晶体管特征无关,只与运放输出的47 电阻有关。<br /><br />不多说了。呵呵
oouoouoo
发表于 2009-4-18 17:21
关注。
hdiandian
发表于 2009-4-18 19:39
看不懂
看不懂
wh6ic
发表于 2009-4-20 10:26
搞那么麻烦干什么?
就一楼左图,运放输入极性换一下,输出管换成PNP的,恒流源由输出管到取样电阻间取出。 如果害怕输出管放大倍数不够或者运放驱动能力不足,换成达林顿管不就行了。运放的输入电流要补偿一下,但看LZ**,应该是大电流的恒流源吧,需要考虑运放引入误差?另外,如果输出特性不需要响应很快,输出管还可以考虑改为使用功率FET(当然电路要增加抗振铃措施)。<br />
jxb163
发表于 2009-4-24 11:51
good
红心j
发表于 2009-4-24 19:41
电流不够就使用达林顿电路
hartcomm
发表于 2009-4-25 10:56
我的简单分析 减小基极电流影响
https://bbs.21ic.com/upfiles/img/20094/2009425105435501.gif
因特网用户
发表于 2009-4-25 11:11
mark
hartcomm
发表于 2009-4-25 11:11
Iout=Vin/1 -(1/48)Ib 比原来 Iout=Vin/1 -Ib 减小了Ib影响
因特网用户
发表于 2009-4-25 12:32
十分不理解
请注意:1欧电阻并非负载电阻,Iout才是输出电流<br /><br /><br />你那个1欧电阻干嘛的 取样反馈吗<br />你阻值那么小, 电路根本就不能工作 <br />谁再详细分析一下
hartcomm
发表于 2009-4-25 13:05
楼上 1欧电阻 就是取样电阻 小???
这个电路是用来说明原理的, 取样电阻的大小取决于电流大小。<br /><br />如果是毫安级的电流,1欧是小了<br />如果是安级的电流,1欧电阻又太大了(算算取样电阻上的功耗)<br />
因特网用户
发表于 2009-4-25 13:24
整了个仿真图
https://bbs.21ic.com/upfiles/img/20094/2009425132212529.jpg
鱼头08614
发表于 2009-4-28 20:32
很巧妙
做了个反馈,很不错……
lfc315
发表于 2009-6-2 22:16
好像只是输出电流对应于Vin的线性改善了
如果输出电流是固定的(即Vin不变的),改了没什么用处吧;<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