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画PCB,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123jj 发表于 2011-4-13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但是那样就不能覆铜了。
wljs012 发表于 2011-4-13 16:25


可以覆铜,但要以网格形式覆铜。
lanqishi 发表于 2011-4-13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比我画的好多啦!
 楼主| XIANSir 发表于 2011-4-13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布通了,继续优化:::D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XIANSir 发表于 2011-4-13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MAX232的引脚15和16上并了两个电容:105的C3和104的C9!!!

不是说芯片的电源和地之间要接104进行滤波吗???所以我就接了C9.
那个C3是我参考网上的MAX232的连接图接上的,这个电容是干嘛的啊??也是滤波???
那C3和C9是不是可以去掉一个啊???
pa2792 发表于 2011-4-13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把源文件放上来,瞄瞄。:D
123jj 发表于 2011-4-13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所有电解电容的正极和LED的正极方向一致,装配时不易错,建议正极全朝下,布线变动不大。
2. 串口转换头建议画成双排:
   232芯片端           +5V   RXD   TXD   GND
   51单片机端                  RXD   TXD   
   有利于今后将RS232C串口转TTL电平使用。
3. 9芯串口插座应上移,将安装孔位置让出。
4. C11和U1  GND之间应优先布线,否则,等于没接滤波电容!
123jj 发表于 2011-4-13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所有电解电容的正极和LED的正极方向一致,装配时不易错,建议正极全朝下,布线变动不大。
2. 串口转换头建议画成双排:
   232芯片端           +5V   RXD   TXD   GND
   51单片机端                 RXD   TXD   
   有利于今后将RS232C串口转TTL电平使用。
3. 9芯串口插座应上移,将安装孔位置让出。
4. C11和U1  GND之间应优先布线,否则,等于没接滤波电容!
123jj 发表于 2011-4-13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5. 单片机复位电容C6体积有哪么大吗? :L
123jj 发表于 2011-4-13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6. 晶振电容C1,C5接地端直接接51单片机GND, 不能再引其他GND线, 其余GND线直接接51单片机GND。
 楼主| XIANSir 发表于 2011-4-13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65# pa2792
好呀!非常高兴前辈愿意指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23jj 发表于 2011-4-13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MAX232的引脚15和16上并了两个电容:105的C3和104的C9!!!

不是说芯片的电源和地之间要接104进行滤波吗???所以我就接了C9.
那个C3是我参考网上的MAX232的连接图接上的,这个电容是干嘛的啊??也是滤波? ...
XIANSir 发表于 2011-4-13 19:51



C3是电解电容,滤波低频,C9是普通高频滤波电容,业余玩玩完全可以去掉一个。
ljb_sunshine 发表于 2011-4-13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用两个晶振呢?一个11.0592的加两个电容OK的啊?
 楼主| XIANSir 发表于 2011-4-13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67# 123jj
除了第三条都改过来了,感觉第三条不是很有必要吧,左下角的支柱放在那里也挺美观的!!关键是,改那个地方对工作量比较大呀!!: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XIANSir 发表于 2011-4-13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71# 123jj
偶!!我还以为这里也和前面那样子:一个大电容和一个小电容并起来效果和一个大电容一样,小电容根本不起作用!!!


原来并起来后小电容也还可以滤高频啊!!
 楼主| XIANSir 发表于 2011-4-13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kongyouwen 发表于 2011-4-13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路板自己画啊!牛啊,我只看着图焊接过,惭愧
Yaphet 发表于 2011-4-13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给点建议:
1. 晶振离开单片机引脚太远。
2. 单片机供电未加退耦电容。
3. 供电布线太细,特别是地线。
4. 四周最好加4个安装孔,可装机脚。
5. ........还有好多细节问题,再说了。 ...
123jj 发表于 2011-4-13 12:27
8楼得建议很中肯,却是是这样的,其实我们大家补办的时候也都需要考虑这些细节
yicaiwu 发表于 2011-4-13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13# 123jj

我想学ARM 我可以试试帮你画板子 给原理图吗
123jj 发表于 2011-4-13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没改过来~~~  :L:L:L

5. 单片机复位电容C6体积有哪么大吗?用最小封装的!  

6. 晶振电容C1,C5接地端只能直接接51单片机GND, 不能再引其他GND线, 其余GND线应直接接51单片机GND。
123jj 发表于 2011-4-13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23jj 于 2011-4-13 22:08 编辑

7. P6和J1之间的VCC连线去掉,从下面拉一根VCC连接,即连接C9和P8的VCC, 效果会好一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