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传输失真的问题!请各位大虾多多指教!

[复制链接]
6654|32
 楼主| bdkonly 发表于 2009-1-15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图1,IN端接的是一个信号源,信号源输出的是钟形脉冲信号,信号源的输出电阻小于10欧姆。OUT端接的是AD的输入口,其输入电阻大于10千欧姆。
信号源输出波形如图2所示。(每次输出的幅度可能不同,但是形状基本一致)。信号源输出的波形周期在1ms到2ms之间。
因为信号源中存在直流成分,所以我用一个电容(10uf)来隔直(未接R),但是接电容后用示波器探头测量OUT端,发现在上电的时候out端的电压是从高慢慢降到0,时间跨度为4秒以上。于是我又接了个电阻来给电容放电,阻值为5.1K。这样上电瞬间OUT端的高电平下降时间为75ms。满足我的设计要求。
问题来了……
当C为10UF,R为5.1K时,OUT端的波形也如图2所示,无明显失真。
当C为1UF,R为5.1K时,OUT端的波形如图3所示,有失真。
当C为0.1UF,R为5.1K时,OUT端的波形如图4所示,有严重失真。
而且我改变电阻值试过之后发现一个规律,就是RC时间越小,失真越严重。
我想请问各位大虾这是为何?
我设计的本意是使上电瞬间OUT端高电平下降时间小于10ms,所以RC要取得小,但是这样又会导致波形失真,还请各位大虾不吝赐教!小弟不胜感激!


 楼主| bdkonly 发表于 2009-1-15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2

未失真的信号
 楼主| bdkonly 发表于 2009-1-15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bdkonly 发表于 2009-1-15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bdkonly 发表于 2009-1-15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搞不明白波形右边的那个负脉冲是怎么出现的??

如何解决?
ljm810010 发表于 2009-1-15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这样理解

单个脉冲的频谱很宽,而RC时间常数不一样,高通滤波的截止频率就不一样,输出波型也就不一样。解决方法是有的,关键是“上电瞬间OUT端高电平下降时间小于10ms”为何要有这样的条件?一般开机10MS内电路各部分未稳定,不宜作AD转换,延迟一会也没什么关系吧,不如说说电路是干什么用的。
yuri714 发表于 2009-1-15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矛盾好像不大好解决呀

采用高通隔直就得面对稳定时间和波形失真之间的矛盾,

貌似也没什么办法,你可以通过具体计算得到一个你可以接受的折中结果。

详见《信号与线形系统分析》吴大正
以及《信号与系统分析》郑君里

对于搞模电的人来说,信号系统分析是基础课,不会的话就相当于一头猪少了一条猪腿

你的信号源直流成分很大吗?你可以调节信号源的OFFSET,把直流偏置减小。

或者把整个信号分压到足够小,然后不用隔直,把直流也一起采进AD

yuri714 发表于 2009-1-15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示波器貌似国产呀

啥牌子的?多少银子呀?听说有些国产的已经2、3千块了,真伟大呀。我也想买示波器了
computer00 发表于 2009-1-15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RC时间常数必须要够大,否则肯定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这个信号的越高端,其变化速率就越小,也就是其频率越低,所以RC时间常数小时,就无法保证这么低频的信号输出,
必然会出现下跌。当信号继续往右时,频率增加,所以输出端下降得更快,以至出现负值。
 楼主| bdkonly 发表于 2009-1-15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上各位

电路主要检测系统上电时的一些参数,所以给AD采样的信号肯定要及时,否则难以达到要求。AD不属于测试系统内,早就已经上电了的。
直流成分相对于我要检测的信号来说已经很大了。我现在必须滤除直流成分。
示波器是泰克的,非国产,我的照片是用手机拍的。
另外请教圈圈:如果按你的说法“当信号继续往右时,频率增加,所以输出端下降得更快,以至出现负值”。那么当信号开始上升时,它也相当于一个高频信号,怎么会没有失真呢?
还有,信号往右时频率增加我理解,但是为什么输出端会下降的更快呢?
还请圈圈详解,谢谢!


ljm810010 发表于 2009-1-16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情况我也试过

解决方法:
单片机检测被测对象的电源,在上电时,切换AD口为输出方式,低电平,等待10MS后恢复为高阻输入状态,也就是说在AD口输出一个10MS的低电平脉冲。这样被测对象在上电瞬时,电容C迅速充电至平衡状态,随后即可进行正常的AD检测了。C仍可选用大容量电容以减少失真
computer00 发表于 2009-1-16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波形,是开始快,后来慢,再后来又快的

在中间慢时,电容两端电压增加相对比较明显,为左正右负,当后面下降时,下降速度快,电容来不及放电,
当输入端为0时,右端依然为负,因此就出现了负值。

频率高时,电容近似短路,频率低时,电容充电,不再是短路了,所以输出波形失真。
而后面出现下冲,正是波形要保持不失真的表现,因为中间部分失真变低了,而后面
又要保持波形形状不变,那它不下冲一些,怎么做得到呢?
 楼主| bdkonly 发表于 2009-1-17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解!

按圈圈的话“当后面下降时,下降速度快,电容来不及放电”,那么应该是RC越小那么放电时间越短啊,那么岂不是在信号的下降沿RC值较小的回路容易放电些?也就是说RC值小的回路不容易失真,可是现实刚好相反啊?
小弟比较愚钝,还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
computer00 发表于 2009-1-17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晕...由于电容的隔直作用,只能保证高频信号不失真

而对于直流成分,当然要失真了。

出现负值,那是直流成分变了。高频不失真,是保持你信号的高频部分波形样子不变,你仔细比较一下,
最后一个图的快速下降沿过程是不是保持了不变?如果你的电容更小,那将会失真得更厉害,
先出现一个上冲,然后又下来回到0,当原来信号的下降沿出现时,变成了一个负峰,然后又回到0。

如果RC小到一定程度,连后面的快速信号它都来得及放电了,那输出信号就啥都没了...
就是因为RC时间常数不够小,才导致后面的快速下降部分能够重现。而另一个方面,由于
RC时间常数不够大,就导致上升部分保持的高度不够,结果整体往下移了;而到后面时,
由于RC时间常数够大了(相对快速下降的信号来说),所以下降的信号它又能保持原来的
输出,当然就要出现负值了。


打个比方吧,好比一根光滑的棍子,你手上还有油,竖直的抓着悬空,它当然是要
往下掉,直到落到地上(这跟你这个电路一样,如果输入一个直流电平,那么一段
时间之后输出就成0了)。如果这时你快速地往上提,那么这个棍子能够顺着你的手往上
移动,但是之后你移动的速度慢了,棍子不能继续顺着你的手往上移动,倒反会下
滑了,等它下滑一段时间之后,你再反过来,快速地往下移动,你说这个棍子会不会
被你插到土里面去了?(对应电路中就是否会出现负电平?)虽然你自己觉得自己往上移
的距离和往下移的距离一样,但是在提升速度慢时,棍子自己下滑了一段(也就是输入信号
增大时,输出信号却在降低,这是因为RC时间常数不够引起的),所以等到快速往下
运动时就会出现负值。

当然,如果摩擦力非常小(也就是RC时间常数很小),棍子也就不会插入
到土里(也就是没有负值出现),但是这是你也就无法提起棍子了。

打这个比方也许不大合适,因为动摩擦力跟速度是没关系的,跟压力有关,
就当你快速运动时会增加压力吧。
 楼主| bdkonly 发表于 2009-1-17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理解了!

圈圈一席话让我如醍醐灌顶啊!太谢谢了,我算是彻底明白了!再次感谢!
 楼主| bdkonly 发表于 2009-1-19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版主的裤子!

就当是送给我的新年礼物吧,我要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努力啊!!!
chen611b 发表于 2009-1-19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00解释的好

laoheren 发表于 2009-2-4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匪浅

看似简单的电路,还是考验很多基础知识的,学习了!
xmar 发表于 2009-2-4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采用电阻耦合差分放大器可大大减少传输失真

采用直流耦合差分放大器、适当调整直流工作点,既可大大减少传输失真,亦可满足减少输出直流成分的要求!
151466528 发表于 2009-2-13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4楼

回14楼圈圈的解释,有些没怎么懂,希望达人再解释下

“如果RC小到一定程度,连后面的快速信号它都来得及放电了,那输出信号就啥都没了...
就是因为RC时间常数不够小,才导致后面的快速下降部分能够重现。而另一个方面,由于
RC时间常数不够大,就导致上升部分保持的高度不够,结果整体往下移了;而到后面时,
由于RC时间常数够大了(相对快速下降的信号来说),所以下降的信号它又能保持原来的
输出,当然就要出现负值了。”

RC又大又小的有点晕~ 能说明白点么,比如输入方波上升沿,输入方波稳定幅值时等等~ 
个人觉得:
RC时间常数不够小,这令信号输入的响应时间和幅度大,才导致信号快速上升或下降部分能够重现,但是 负值部分就不懂了 请达人解答解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04

主题

1358

帖子

2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