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 一开始觉得应该这本书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能又是想一盆**汤浇下来,真的是人生懂得那么多大道理,然后每天还是浑浑噩噩的度过。 看了前面几封信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虽然之前在《目送》中知道了龙应台的文笔,至少不是那种愤青小说能够比拟的,没有那么白话,有文学的气息,带有人生的理性思考。 静静看下去,其中读者的来信所提到的一个问题让我深思,在现在这个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是否有这样的机会和意愿能够和我们的父母有这样的信件来往,可谓这是现代版的“傅雷家书”,尽管可能不大妥当,不大相符的时代背景,但两者也有几分相似,不是吗? 当我们每天腻在家里的时候,总是会惹来父母的牢骚,那个时候会想着,我要是不在家多好,在外面多自由,但当我们离开的那个时候,却发现,我们还是更喜欢那种在家的、没有任何压力的感觉。说实话我们作为读书一辈走过来的还是蛮幸福的,读书期间还有寒暑假,偶尔平时的节假日离家不远的话还可以回去看看,但是到后面慢慢的,我们走入社会,去工作了,却发现,一年总能剩下的固定节日,就只有春节了。 之前看到过一个人生的比喻,假设你能活到90岁,那么我们大概约等于我们有900个月的时间,在这个暂时还是美丽的地球上,这九百个格子,呈现在一张A4纸上,并且给那些你已经度过的时光划去,你会发现,其实人生并没有那么长。 时代在发展,我们似乎和父母的脚步越拉越远,反问自己,当你和父母通电话的时候,你和他们聊了多久? 是该珍惜我们的时光了,也应该珍惜你每一个奋斗的时刻,但凡每个人比如出色一点点,他们的背后都比你付出了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汗水,我们需要永远记得,你努力付出多少,你就得到多少回馈。 前两天看到俞敏洪老师在2016年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决赛上面的演讲上面又提到了一点是,人真的,需要,多读书。很多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包括成绩,包括比赛,包括工作上面的项目等等等等,这些东西能够给我们带来一时的快乐,并且是你努力过,奋斗过,就可以得到的,但是读书不是,在短时间内,它是没有办法带来任何回报的,但是这件事需要我们去**,它能够帮助我们沉淀一些精华,而不是在时代的河流中,慢慢消耗自己的精神和体力。 在TED上面Tim Urban说到,我们拖延症其实是分两种的,一种是有时间限制的拖延,比如说工作项目,客户什么时候要拿到产品,公司需要什么时候交货,这些时间节点快要临近的时候,会给你百分之一百的干劲,说不定是百分之两百的干劲,但是另外一种拖延症时候没有时间节点的,比如说我们的读书,这件事是你自己想做的事情,是没有外在的时间限制的,这个时间节点是你自己把控的,这个拖延是我们需要并且一定要去思考,并去克服的。仔细回想,你上一件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回到《亲爱的安德烈》除了安德烈和母亲龙应台选择了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也取得了一定效果,至少,母子之间是真正在交流一些东西,而现在的我们真正和父母把我们最深刻的想法和他们一起交流的真的不多,这也是我非常羡慕的地方。 常常回想说,为什么父母没有办法站在我的立场上思考一下呢,有时候真的搞不懂他们的想法,断定的认为他们为什么这么固执,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也许在他们的想法中,永远都是在为了子女着想,尽管我们关注的点不一样。 在《目送》中有一个细节一直记得很清楚,就是安德烈知道母亲没有自己煮东西吃的时候,大概是这个剧情吧,记得不是很清楚,具体大家可以自己考证哈,然后安德烈就拉着母亲去市场上买了煮的食材,回来之后,安德烈就拉着母亲在厨房旁边看着他做菜,龙应台说你这是要煮给我吃吗,安德烈回答说,不,我是要你看着我做,以后能够做给自己吃。一个很简单的场景,却很令人深思,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呢? 就像大冰在听君一席话中说的一样,简单的生活呀,触手可及吗?那么接下来,咱们就一起出发。
推荐看这三本书,人生三书,包括,《目送》,《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