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电路/定理]

经常误解的采(抽)样定理!

[复制链接]
楼主: xukun977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121
负反馈也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发现和创新。

但学术界和教科书并不懂。

于是他们就发明了所谓的反馈框图,而且还研究所谓的开环传递函数。

殊不知,开环传递函数与闭环传递函数完全等效,不能得到闭环的传递函数就不可能得到开环的。 

知道如今,学术界和教科书一直不懂本大师的这个重要教导和指示。

然而在工程中,反馈框图和开环传递函数是可以近似使用,但仅仅就是近似,或是一个必要条件,而决不充分。

工程上使用反馈框图和开环传递函数,虽然不是非常正确,但能解决很多问题。

所以就可以成为较为实用的技术。

但教科书和学术界把工程的近似方法,当成了精确的理论。

这就是学术界和教科书的无知无畏了。

教科书的写作形式,是如此胆大妄为和忘乎所以以及非常无理和没有礼貌。

充分证明了他们的无知和无所谓。

再次感谢大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22
OTB| | 2017-2-16 16:06 | 只看该作者
在这里本大师定义2个函数。

一个是采样用的采样函数和恢复用的重构恢复函数。

通常在教科书中,人们采用了冲击函数进行采样。

但事实上。

无论什么函数,都可以充当冲击函数。

也就是说,只要能够重新恢复,那么什么采样函数都是无所谓的。

只要有一个配套的可重构的恢复函数即可。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23
OTB| | 2017-2-16 16:20 | 只看该作者
例如。

一个矩形脉冲,其幅度为1,时间范围为0~Ts(采样周期)。

那么与输入信号的卷积就是一个采样的输出序列。

而且,这个采样的值,其实就是实际的采样值。

例如一个输入,某时刻的幅度为1,那么用矩形脉冲采样之后,采样值依然为1。在输入变化速度不大的情况下,就是近似为1的采样结果。

那么用幅度为1,宽度为Ts的时间的脉冲,进行采样其实就是实际电路的采样情况。

例如ADC的采样,就是在一个时间段内,进行采样,而且这个采样其实是经过一个RC低通滤波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矩形脉冲的傅立叶变换就是sinc函数。

于是输入f(t)与矩形脉冲的卷积,就得到了f(kTs)。

取傅立叶变换就得到:

F[f(t)*矩形脉冲]*F[X(t)]=F[f(t)]

那么得到:

F{矩形脉冲}*F[X(t)]=1。

F[X(t)]=1/F[矩形脉冲]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24
OTB| | 2017-2-16 20:51 | 只看该作者
Well。 

采样定律是无法用教科书的什么变换来解释的。

采样定律的定性解释就是本大师在这里给出的。

这是教科书和学术界所无法理解的正确解释方法。

最初,工程技术人员发现。

如果采样之后用低通滤波,那么信号恢复的通常都很好。

当时的工程技术人员也都知道这一事实。

但并没有什么理论解释。

是奈奎斯特等提出了一些理论解释。

那么本大师的教导就是。

采样的问题,并没有什么傅立叶变换之类的解释。

采样问题只能用本大师的教导的定性方法来解释。

那就是。

对于最高信号频率成分来说,需要采样频率大于其频率。

这样最高频率信号可以采样至少2个点。

而这2个点,经过0阶保持并低通滤波之后,就实现了所谓的插值功能。

这2个点就被更圆滑地连续化了。

对于低频信号来说,因为最高频率都可以采样2个点,那么低频信号自然就可以采集更多点。

低频的更多采样点的恢复,也是0阶保持之后的低通滤波,那么恢复的自然更好。

然而,采样定律说的低通滤波是理想滤波,那么理想滤波并非存在。

之所以要滤波,仅仅就是让采样的结果更连续,更像模拟量而已,其他并无作用。

请牢记本大师的教导。

采样后的了滤波仅仅就是一个近似的插值处理,属于锦上添花,因为0阶保持叶没有什么不好的。

请注意:

即使在教科书中,都给出了3阶巴特沃思和贝塞尔的阶跃响应。

同样都是3阶低通滤波。

其上升斜率明显不同,贝塞尔的更快。

这说明,理想的低通滤波器很可能SR也是无限大的。

而这用巴特沃思低通滤波器,阶数越高,则越不会理想。

因此,对于采样之后的0阶保持输出,用软件的线性插值运算,或更光滑一些的处理,是可以进行的,比低通滤波要好的多。

毕竟如今的教科书和学术界,对于理想的低通滤波器的阶跃响应应该是什么样,还一无所知,更重要的就是,他们压根意识不到这个问题。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25
OTB| | 2017-2-16 20:59 | 只看该作者
因此。

对于采样来说。

就是本大师所教导的这样。

没有其他正确解释了。

请注意:

采样之所以被广泛接受,紧紧就是100年前的工程技术人员,偶然发现采样之后滤波后,数据恢复的很好,这一实验事实。

这就是采样技术可以发展的唯一原因,而且还是诸如奈奎斯特等愿意深入研究的原因。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采样结果,就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毕竟人们发现,对于采样,其实无论怎么后续滤波,其效果还都是令人满意的。

所以才会引人注目并研究。

其实采样,并没有什么,更不应该由理论解释,弗里耶变换之类的病不能解释采样。

最好的采样方法就是。

大于2倍最高频率的采样,之后用软件进行光滑的处理,把非采样点的数据尽可能恢复,而不是用低通滤波器。

因为当今人们并不知道理想的低通滤波器是什么样子的。

既然是数字采样,那么自然就是软件的数字处理,不应该再模拟处理了,不应该再低通滤波了,低通滤波紧紧就是100年前的工程技术人员所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26
OTB| | 2017-2-16 21: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OTB 于 2017-2-16 21:10 编辑

对于如下说法:



那么这种“重建与恢复”纯属“意想天开”。

如果非要用sinc来恢复,那么采样点之间用直线来“连续化”或其他方法“连续并光滑化”,则无可厚非。

也就是说所谓的“重建恢复”是任何你愿意用的方法,只要能和模拟输入尽可能接近,你可以使用任何你认为合适的方法。

也就是说,这里的x(t)的重新构建使用的sinc函数,是不可能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的,因为这个所谓的“重构函数”,可以有无数个,而远非唯一。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zyj9490 2017-2-17 09:00 回复TA
有水平。 
127
zyj9490| | 2017-2-17 09:03 | 只看该作者
x(t),x(nT)二个不同的函数,第二个丢失了前一个的很多信息。二个集二说,多对一的关糸。倒退是有条件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28
OTB| | 2017-2-17 13:47 | 只看该作者
Well。  

因为学术界和教科书对于差动放大电路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

不存在“”半边等效电路“。

而且学术界和教科书对于负反馈的理解同样是错误的。

无论差动放大电路还是负反馈。

都是仅仅具备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必定发明的方法。

但学术界和教科书既不懂差动放大电路也不懂负反馈。

那么本大师完全有100%的理由认为对于采样。

教科书和学术界依然是概念错误。

那么对于采样。

本大师已经给出了小学文化程度就能理解的方法。

这是具备深远意义的。

本大师不相信信号采样之后,能够通过一个所谓的”重构函数“恢复。

而是恢复方法,有无数个。

所谓的SINC的”重构方法“。

很可能就是基于采样被低通滤波之后的效果。

sinc在模仿低通滤波器的效果。

采样定律是正确的。

也是实践中的必然发明。

但纯数学是无法得到这样的结果的。

事实上采样本身就是承认:不能获得精确的模拟恢复,但是没有什么东西是100%没有误差的,而且工程实践上,大量的都是近似,而且也只能近似,那么采样定律,在近似的基础上,就可以被工程使用。

这就是采样定律使用的充分必要条件。

如果有学术界的书呆子们,妄图否定采样定律,那么现实会给国产教科书及其学术界一个响亮的耳光。

谢谢大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29
OTB| | 2017-2-17 14:08 | 只看该作者
Well,Well,Well。

教科书所说的sinc其实就是低通滤波器的恢复。

那么为何要用低通滤波器进行恢复?

那么在这里一开始,本大师就是把采样序列当作0阶保持之后的低通滤波输出的。

这在100年前,工厂技术人员就是这个干的。

而对于本大师来说,如此做法,就是自然而然的。

学术界其实就是事后诸葛亮。

什么都不懂,不能提出问题,但生搬硬套之后,能解决一点问题。

但仅仅限于数学公式,没有任何定性理解。

这就使学术界不可能发明创造的原因。

因为学术界仅仅满足得到一个公式,而不想知道其中的定性原理。

那么如此学术界与行尸走肉就没有任何区别了。

而且学术界仅仅满足于制作一个样机,而压根没有批量生产的打算。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学术界是被数学公式所堆砌的行尸走肉。

学术界没有任何可能发明采样定律。

采样定律当且仅当由当时的工程技术人员所发明。

但就像差动放大电路一样。

人们不知道最早发明采样定律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名字。

再次感谢大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30
OTB| | 2017-2-17 14:16 | 只看该作者
学术界可能还天真地认为。

采样定律是精确定律呢。

然而恰好相反。

政府负反馈一样。

这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定性分析和实践方法。

没有理论解释。

为什么呢?

因为人们不知道一个一元5次方程的解析解。

而且即使数值计算方法。

得到的一堆数据,对于国产教科书及其受害者们来说,与一元5次方程没有解析解一样。

但这一点都不妨碍中国的学术界和教科书,吃喝拉撒睡以及吃喝玩乐。

那么只有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中,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提出了负反馈和采样方法。

这就使历史事实,而且还是正确的人类认识事物和发明创造的唯一方法。

学术界发明不了负反馈,更不可能发明采样定律。

这是必须要了解的事实。

否则就是教科书的受害者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31
OTB| | 2017-2-17 14:22 | 只看该作者
采样时不可能精确恢复的。

只有在采样点才是真实数据。

其他都是猜测出来的。

低通滤波器的恢复,其实仅仅就是第一个发明采样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做法。

学术界和教科书并不知道为何要低通滤波。

因为100年前的人们只能用低通滤波。

而如今,计算机的软件处理,完全可以线性或曲线插值处理,从而令输出波形更光滑 ,但依然是猜测出来的数据,而不是实积的。

对于音频信号来说,采样之后,无论低通滤波处理,还是软件插值计算,都不可能会对于喇叭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从而在工程上,人们都能接受。

然而采样点之间的数据,都不是真实的,但可能与实际的接近。

对于音频信号来说,就是比较接近的,即使不接近,你也听不出来。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32
OTB| | 2017-2-17 14:27 | 只看该作者
并不存在负反馈。

这仅仅就是一个定性的分析方法。

开环特性,也依然是定性的方法。

这都是工程技术人员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摸索出的方法。

但被无知的学术界和教科书当成了”理论“。

No。

你们的开环传递函数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因为这仅仅就是一个近似的定性方法。

环路分析仪也是近似的。

如果非要传递函数。

那么这也没有问题。

传递函数等数学概念,都是正确的。

但不是教科书的受害者们用来炫耀的工具。

你只能因为得到了闭环传递函数所以才能得到开环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33
OTB| | 2017-2-17 14:40 | 只看该作者
采样定律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杰作。

显然在很多领域都可以使用。

例如不不清晰的图像还原。

其实就是存在了一个骨架,如果更令骨架丰满的问题。

采样之后的低通滤波就是 在进行骨架的丰满工作。

甚至还可以包黑白的影像变成彩色的。

这都是技术的进步导致的。

而其原理就是采样的恢复,这个恢复其实是无法被理论所揭示的,而是人们的生活常识决定的。

那么福利也变换之后。

人们的技术发展,必然就是走人工智能的方向了。

其实人工智能并非智能,而仅仅就是一个用于猜测的算法而已。

与采样的恢复一样,都是人们用于猜测的,而不是真实存在的。

自从采样定律被广泛使用之后。

人们就无法接触真实的模拟信号了。

因为你们接受的信号数据,都是采样的,而采样数据,绝大部分都是猜测出来的不真实数据。

虽然采样和福利也变化,可以把一个黑白照片变得更清晰而且还可以彩色,但是这不是真实的,而是猜测出来的。

人工智能将会导致更严重的不真实。

然而技术的发展就是如此。

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34
nethopper| | 2017-2-17 15:18 | 只看该作者
只要满足了采样定理,就不会有任何信息丢失,剩下的问题仅仅是如何重构而已,而重构过程跟采样过程一样同样不允许出现混叠,从频域上看,就是一个矩形低通滤器必须准准地截止在【采样频率】/2上(少了可能会产生信息损失,超过了可能会产生重构混叠),将这个频域的矩形返回到时域看,就是个SINC函数。因此重构函数的选择并非跟对未知趋势规律的实验数据做Curve Fitting一样可以比较随意,只要光滑地通过实验点就行了,而是必须基于SINC函数,这一唯一理论正确的重构函数,SINC函数的现实问题仅仅是它是无限长的而无法实现,不过好在其在无限远的地方衰减到零,因此只要有一定长度,截断造成的误差就会很小。实际上重构滤波函数的选择都是基于或逼近理想SINC函数的,一般也就是对理想SINC函数截短加窗,当然模拟滤波器更受限于其因果性局限,其他一些偏离SINC函数的滤波器都有重构原波形以外的其他目的。

为了避免将SINC插值理解为正弦波插值,下面给出一个非简单正弦波的例子。信号为20kHz内带限信号,包括20kHz, 19kHz, 7kHz和1.1kHz分量。

(1)下图的采样率为44.1kHz,采样频率与信号最高频率比为44.1/20=2.2倍,直线(插值)连接采样点,显示出来的时域波形不令人满意,如果把这些线性插值点也包括进来做FFT,将有很多带限范围外的高频。




(2)下图的采样率为44.1kHz,采样频率与信号最高频率比为44.1/20=2.2倍,SINC(插值)连接采样点,显示出来的时域波形令人满意。




(3)下图的采样率为200kHz,采样频率与信号最高频率比为200/20=10倍,直线(插值)连接采样点,显示出来的时域波形基本令人满意,但仍然可见一些突兀转折。




比较(2)和(3)的波形可见,尽管(3)的采样率是(2)的大约5倍,但由于(3)采用了Lousy的线性插值,其波形仍然不如(2)的采用SINC插值出来的波形更接近真实情况。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captzs 2017-2-17 16:58 回复TA
此帖不错! "低通滤器必须准准地截止在【采样频率】/2"是否是,低通滤波截止频率=【采样频率】/2。 
135
OTB| | 2017-2-17 16:39 | 只看该作者
Well,Well,Well。

采样序列与sinc的卷积。

从频率域的角度看。

是完全准确的。

因为经过福利也变化之后。

采样序列变成一个带宽限制的幅度频率特性,而一个最高频率与贷款一样的低通滤波器,则正好把这个采样的频率特性的幅度特性,给正好编辑了。

那么相位特性还不得而知。

如果理性滤波器的相位一直是0,那么相位频率特性也得到正好合适的编辑。

这就意味着,采样序列经过理想滤波之后,正好得到一个带宽范围内的频率特性,那么把这个正好合适的频率特性,经过福利也反变换,则正好得到信号的恢复。

这一切都是非常准确的。

采样定律就是非常正确和准确的。

对于sinc来说,过去无法实现。

但如今软件肯定能方便计算,因此信号可以得到准确恢复。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36
OTB| | 2017-2-17 16:55 | 只看该作者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

既然sinc是准确的解。

为何X(t)无法计算出来呢?

一个输入信号f(t)。

采样之后变成f(kTs)。

与未知X(t)的卷积就是信号f(t)。

那么应该使用离散付利叶变换。

得到在一个采样周期内X(t)的福利也变换为1。

那么在一个周期之内幅度为1的频率特性,也只有理想低通滤波器了。

然而离散的福利也反变换,只能得到离散的输出。

但在一个采样周期之内,居然就是连续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37
sunee| | 2017-2-17 17:17 | 只看该作者
OTB大师是何方神圣啊?厉害了,word哥!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cdzcdz1979 2017-4-3 23:32 回复TA
正是李白的语言,杜甫的逻辑,我实不才,形容也是苍白无力啊! 
cdzcdz1979 2017-4-3 23:30 回复TA
OTB大师正是高山仰止啊!!!! 
rgwan 2017-3-12 12:31 回复TA
是个神棍 
138
OTB| | 2017-2-17 17:23 | 只看该作者
本大师使用的X(t)的方法。

对于模拟连续来说,其实就是X(t)=1。

那么显然教科书中关于f(kTs)与冲击函数的卷积。

不是按连续福利也变换。

而是刷了一个花招。

2个时间域信号的乘积,其乘积的福利也变换为输入的2个福利也变换的卷积。

对于采样,其实没有使用离散福利也变换。

而是耍了一个花招。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39
OTB| | 2017-2-17 17:28 | 只看该作者
还是不对。

即使连续的频率特性。

其福利也反变换也未必就是连续的。

依然是一个采样序列。

仅仅就是这个输出序列更“连续”了一点而已。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40
OTB| | 2017-2-17 17:30 | 只看该作者
仅仅就是从福利也变换和反变换的角度看。

是完美准确的。

但其实恢复的输出依然是离散的。

采样点之间的数据依然是猜测出来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