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 />三、上海钟厂<br /> 位于老沪太路500号。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亨得利钟厂、亨达利钟厂、东方钟厂。1958年9月13日三厂合并组建上海钟厂。初建时有职工551人,年产工农牌机械闹钟68万只。1979年9月和1984年4月,上海第六钟厂和上海第七钟厂相继并入。职工达2465人,最高年产量685万只,为我国最大的生产机械闹钟的专业工厂。<br /> 1958年以来,该厂除生产机械闹钟外,还生产8天15钻、1天15钻细马闹钟和石英电子闹钟、定时钟,广场、车站、码头的大型电子钟以及各类定时器,各种流量仪等产品。1987年10月,钻石牌机械闹钟荣获国家银质奖。到1990年累计出口闹钟5200万只,创汇1.52亿美元。<br />7 h6 k: z! ?5 Z0 e1990年,全厂占地面积2589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25平方米,有专用设备1900台,固定资产原值2470.7万元,有职工273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39人。主要产品年产量:机械闹钟440万只,石英电子钟11.7万只,定时器16.6万只。其中机械闹钟出口193.5万只,定时器3万只,出口总额244.7万美元。总产值6560万元,利润总额144.16万元,实现利税307.25万元。为国家二级企业。<br />四、上海钟表元件厂<br /> 位于愚园路1489号。前身是旅美华侨关崇昌于民国17年创办的关勒铭金笔厂。1951年公私合营,1960年转产制造手表宝石轴承、防震器,1962年改名为上海钟表元件厂。80年代先后有上海机用皮带扣厂、上海轻工电子元件厂、上海钟表配件二厂并入。<br />为适应上海手表行业的高速发展,该厂坚持自力更生进行设备更新,在自制的11种自动化、半自动化的高效率专用设备中,有7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1972年采用激光钻眼打孔,之后又采用快速激光打孔,获国家创造发明四等奖。<br /> 该厂在发展手表宝石轴承、防震器生产的同时,还最先研制成功第三代、第四代石英电子表和电子钟表用的石英振子、CMOS集成电路、KX照相机电子程序快门、红宝石显微手术刀等一批技术密集较高的产品,为国内钟表、照相机和眼科医疗器械工业填补了空白。<br />1990年,全厂占地面积18115平方米,建筑面积30317平方米,有主要生产设备1446台,精密测试、计量等仪器1877台(件),固定资产原值3260.8万元。有职工1890人。主要产品年产量:手表钻眼2.86亿粒,防震器1300万套,先后向法国、日本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钻眼3165万粒。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在全国同行业均占首位。防震器获国家银质奖。该厂为国家二级企业。<br /><br />钟表行业<br /> 上海金声制钟厂(后改为上海秒表厂)1956年为一机部上海航海仪器厂试制军需风速风向仪定时器。1958年7月试制指标刻度为1/10秒军需机械秒表,1959年3月获得成功。到1961年,共生产军用秒表20325只。1963年经轻工业部批准,投资20万元建造新厂房2200平方米,增添一部分关键设备,又试制成功指标刻度为TM—100、TM—125、TM—335的机械秒表及MS1S型、MS2S型双针秒表等16种系列产品,为701工程和北海舰队军用计时仪器等配套。1968年后,继续研制成功511、514、516型特殊秒表,用于测量原子弹或其他放射性物质浓度,也是发射通讯卫星的时间指令性仪器。<br /> 上海手表厂1960年试制航空钟脉冲计数器,技术要求高,难度大,集现时、航时、测时三种计时于一体,结构十分复杂,有218种零部件,2900多道工序,精密度相当高,振动、冲击、高低温等性能都要符合航空技术规范。上海钟表公司,集中钟表行业的技术力量和设备,于1960年8月在上海手表厂成立“608”车间(军工保密车间),1961年试制出航空钟脉冲计数器样品,经轻工业部批准后小批量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为1964年10月16日国内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准确地指示了爆炸时间。1966年11月,“608”车间内迁陕西,继续承担航空、雷达配套军工任务。<br />上海第四钟厂(原时民钟厂)1967年开始试制军事、气象使用的报分钟。1968年研制成为部队远程投送仪配套的0~6小时定时钟。1970年承接439-Ⅱ磁性定时雷引信试制任务,技术要求高,时间紧,难度大,经攻关组多次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在1973年试制成功,投入批量生产。此外,还先后试制成探空仪开关钟、控制定时器、三触点定时钟等军需配套产品,用于坦克、水雷、原子辐射等军工配套。<br /> 上海第三钟厂(原远东钟厂)和上海钟表研究所,在1970年接受轻工业部下达的681型水雷定时失效器的任务,经过一年的试制,于1971年投产。1972年,为克服产品受磁场影响自带电源的问题,又设计试制654型水雷定时失效器。1975年6月,六机部、轻工业部联合部署试制新型通用性强、使用维修方便的定时灭雷器,替代681型、654型定时器,经试制成功并设计定型后投入小批量生产。1979年该厂并入上海手表厂,人员设备并入上海钟表研究所,设立军工车间,继续生产通用性定时灭雷器,1984年3月经国家有关部门定型,列入部队装备。累计生产2万多只产品。<br /> 钟表行业共有13家企业承担军工配套任务,生产109种产品,其中整机60种,配套件49种。1956~1990年,累计生产各种计时仪器180.59万只,配套件8780.45万件。<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