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桂林灵渠,一座现存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复制链接]
559|0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鹰眼大数据|  楼主 | 2019-1-10 1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广西桂林的兴安县境内,有一条全长约三十多公里的人工运河“灵渠”,它最早开凿于公元前的214年,当时正值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如今,这条运河跟另外的都江堰、姜席堰和长渠,在去年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被列入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有着 “灌溉工程界的诺贝尔奖”称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也是世遗的组成部分。可别小看这项成果,它代表着世界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敬仰。灵渠,作为我国四个进入“世遗”目录的之一,在历史上曾发生过重要的作用。



翻开广西的版图,你会发现有两条非常相邻的大江,它们分别为湘江和漓江。其中湘江的源头在桂林兴安县的东面,而漓江的源头在兴安县的西面,中间有山脉将它们隔开。湘江流向洞庭湖,而漓江却通过珠江流入大海。在秦朝开凿灵渠之前,湘江北去,漓水南流,老死不相往来。


公元前的221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为了完成他一统天下的大业,派了五十万精兵,兵分五路,浩浩荡荡向南方进发。其中一路人马进入了广西地区,想着占领岭南地区。然而秦军却遭到了当地部落的顽强抵抗,搞得秦军丢盔卸甲。有谋士给秦王献策,岭南地区山险路远,军需跟不上,需要在湘江与漓江之间建一条运河,这样大军与物资就可以从水路进出。


公元前的219年,秦军开始在两条从不往来的江之间开凿灵渠。其实单凭当时的技术与工具,还不足于建设一条全长三十公里的水渠。就在兴安县的中部,有一条海拔仅为二百多平米的谷地,谷地里原先就有一条灵河,只是因为有一座湘江与漓江的分水岭,阻挡住了两条江的交会。所以秦军当年要开凿的水渠,便是要把分水岭给凿开出一条水路来。


经过约不到五年的工程,全长五公里的灵渠终于建成了,在疏通了原先的灵河后,人们乘坐的船只,可以从湘江与漓江之间自由出入。果然在灵渠建成后的当年,秦始皇的军队终于占领了整个岭南地区,成就了他一统天下的大业。


灵渠从开挖成功,至现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完全依靠船运的漫长岁月中,灵渠所带来的便捷交通,对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难怪后人讲,秦始皇时期有两大工程,北有长城,南有灵渠。



现在人们去到桂林兴安县,所见到的灵渠,是经过了秦朝以后的若干朝代的不断修缮,从而形成的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整个灵渠在兴安境内,分成南渠和北渠两个水道,其中南渠为灵渠的正渠,通往漓江,北渠则可进入湘江。


灵渠的河道中有一个形如犁铧的“铧嘴”,铧嘴把河水自然分成两半,据说有七分河水流向北渠,三分河水流向了南渠。在铧嘴的后方,还有两条“人字形”的堰坝,称之为 “大小天平坝”,目的是在枯水季节,可以拦水入渠,而在丰水季节,则可以让洪水越过坝顶,流入湘江故道,从而减少对渠槽的冲击。


作为引航河道的北渠,仅长4公里,由于距离短,水位落差大,流速快,施工时就将其设计呈“S“形,让渠水迂回曲折流入湘江,延长流程一倍,减小落差约一倍,以使水流平缓,让往来湘江、漓江的船只顺利通航。



人们游览灵渠,大部分只是参观一下铧嘴,然后坐上摇橹船,在北渠的河道里体验一下。北渠的一段,还从兴安老的县城内穿城而过,河道两边的的街道,称作为“水街”。昔日水街两边,也是往来船只的停靠处,还聚集了大量的商铺,街道也曾经一度繁华。


灵渠的周边,还保留着大量的文物古迹,如果是从岸上行走的话,可以看到鱼鳞石、天下第一陡门、分水亭、飞来石、三将军碑、四贤祠等。就如同翻开了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籍,需要你一一去细细揣摩。灵渠,我还想再去看一次。作者简介:陆建华摄影(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


相关帖子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7

主题

38

帖子

0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