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学到”不等于“得到”!3个自学黄金定律

[复制链接]
915|1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事半功倍”这件事并不难,因为成功皆有定律。

近期,互联网行业遭遇“寒冬”,大公司纷纷裁员,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不乐观,职场危机感强烈。加上现在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极快,越来越多的职场人意识到,必须在工作之余,通过各种学习努力提升自己。

于是,工作之外,大家读书、报学习班、考证、知识付费,每天上网看新东西,惟恐掉队被淘汰出局。但有的人通过学习实现了跃升,多数人却是钱和精力花了不少,依然在原地踏步,收效甚微。那么,差距究竟在哪里?

作为一个一直以来的“好学生”,我觉得学习这件事,真的不是比谁更聪明、更刻苦,关键就是一个方法的问题。那些很努力却看不到成效的人,其实就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真正高效的学习有3个“黄金定律”,而现实中很多人都是反其道而行之,所以才陷入了“低效学习”的困局。只要稍加调整,我们在自我精进之路上,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定律一:输入和输出的黄金比例是3:7

读书、听课,上网看**,这些都是外界信息输入大脑的过程。很多人认为,输入就是学习,只要读了、看了,听了,就是学到了。这其实是个很大的误区。即便你一年看100本书,参加30次培训班,如果不适时输出所学内容,所有努力终会付出东流,而你的生活也不会有丝毫起色。

所谓输出,就是对大脑中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再次向外界“输送”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说”“写”“做”的过程。在课堂上听课是输入,课后做习题就是输出;阅读是输入,把读后的感受写出来,或对别人讲出来,就是输出。

现实中,我们多数人都是大量输入,而很少输出。因为输入相对轻松,输出却要费力得多。但专家指出,实现高效学习,输入和输出的黄金比例是3:7,即输出量需为输入量的2倍多。输入是垫场,输出才是是压轴。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讲,“输出”是一种大脑的“运动”,而通过运动来实现的**被称为“运动性**”,其特点是一旦记住就终生难忘。比如你学会了骑自行车,那么即使5年没骑,也不会忘记。所以,如果你想取得学习效果,就必须增加输出,适当减少输入,将输入式学习转化为输出式学习。

具体做法就是:

1、不停写写写,把自己学到的,感受到的都写下来;

2、主动“测验”,用解题、背写等方式测试自己学习的效果;

3、养成“随时记录”习惯,随身携带小本和笔,有任何灵感,要在30秒内记下来;

4、尝试把你学到的东西讲给别人听;

5、把学到的好方法立刻付诸实践,哪怕是迈出微不足道的一小步也可以。



定律二: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黄金比例是2:8

我们要高度重视“输出”,不代表“输入”不重要。有效输入,才能实现高质量输出。在信息极度泛滥的今天,大量无效输入,浪费着我们宝贵的时间,牵引着我们的注意力,甚至会损伤大脑的深度思考能力。我们必须清楚,“知识”不等于“信息”,不要让自己成为“信息”的奴隶。

具体来说,“信息”具有时效性,时间越长价值越低。而“知识”的价值具有普遍性,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互联网上的新闻、热点、猎奇内容,都属于信息,书本、课堂的内容则多为“知识”。一般而言,“信息”与“知识”的输入比例为2:8时,效果最佳。而很多人把80%,甚至全部的时间都用来获取“信息”,这对个人的成长非常不利。

最好、最有效率的输入方式,是以输出倒逼输入。不管看到、学到什么内容,都要求自己做摘录,写几句评论或感想,给自己下任务:一切输入都要有输出。这能够大大提高输入的效率和质量,有效加深**,显著加速自我提升。

要做到高效输入,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输入时要保持开放、中立心态,消除先入为主的观念。否则大脑会自动屏蔽掉与已有认识不符的事物,妨碍新知识的学习。

2、不要随心所欲地搜集信息,而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领域,或工作需要,设定获取信息的“关键词”。

3、不管听课或读书,不必忙于全盘记录,每次只要能学会三个知识点就可以。因为人的大脑一次只能容纳三个知识点,贪多会使学习变得低效。

4、有意识地围绕某个领域,进行关联性输入,比如阅读一个作家不同时期的多部作品,或是阅读一本书后面列出的“参与书目”,这会让你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扩展你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对你的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定律三:自我成长的“1—3—10”法则

除了弄反输入输出、以及“信息”和“知识”的获取比例,我们另一个常犯的错误是:在自我精进的道路上,不了解努力与成效之间的关系法则,太急于成功,对可能遇到的困难的挫折预估不足,结果由于压力过大而中途放弃。

专家指出,努力却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因为原本,努力程度与结果之间就不是“正比”关系,而是“指数函数式”关系。就是,前期有很长一段时间,你的努力会毫无起色,但后面其实有一个急速上升的“引爆点”,引爆点之后便会迎来一个显著的提升。很多人误以为努力程度与收效成正比 ,在付出大量努力却看不到结果时会感到不安、焦虑、怀疑,从而降低主动性,以致在到达引爆点之前就放弃了努力。

看到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的努力,就像是走在一条漆黑漫长的隧道里。你之所以恐惧,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处在哪里,还有多远才能走出去。如果知道这个隧道有1000米,你就肯定不会在900米处折返回去。

科学研究显示,这个隧道确实是有长度的。一般来说,初学者需要穿越的隧道有“1—3—12”三个节点。**1个月、3个月,是两个难关。一旦**3个月后,就是再**到12个月也不在话下。而对于抱有更远大梦想的人而言,这个隧道的节点是1年、3年、10年。

1年掌握基础,3年学会本事,10年才能成为专家。这就是“1—3—10”法则。短期内就想成为专家,无异于天方夜谭。如果你想在某个专业领域中拥有不可替代的位置,那就要抱定长期身处隧道的决心。

我在上一篇**中,提到了一种“终级学习法”——守、破、离。守,就是在初学时对基本知识的模仿过程;破,就是通过研究其他人或其他流派而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离,就是个体确立自我风格、实现自我突破的过程。“1—3—10”法则的三个阶段,正对应着这三个层级。我们要准确评估自己所处的阶段,不急不躁,专注当下,一步步提升自己。



三大黄金定律,要求我们做一个勤奋的人(多输出)、克制的人(少看无效信息)、耐心的人(不急于求成),如果你也做反了,就马上纠正过来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相关帖子

沙发
03零三邓何芯桃| | 2019-4-18 16:08 | 只看该作者
我就路过看一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认证:大连嘉特科技有限公司 硬件工程师
简介:开展公司硬件产品技术研发工作,管理硬件研发项目。

2106

主题

15680

帖子

77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