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的问题

[复制链接]
4441|20
 楼主| 看见未来 发表于 2011-11-3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在工作中大概很少人用到交直流叠加吧。说说看,两个图中,你怎么计算节点4的电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yewuyi 发表于 2011-11-3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有什么好计算的呢?

共地点是参考电平位,然后用电势差计算电阻分压不就结束了吗?

应该学了电路基础就应该会的嘛。。。:curse:
maychang 发表于 2011-11-3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一图比较简单,因为都是线性元件。
节点4电压是V1和V2叠加。计算V1时将V2去掉(短路),节点4分到V1的1/3电压。计算V2时将V1去掉(短路),节点4分到V2的2/3电压。V1V2同时存在时,节点4对地电压是二者之和。
后一图稍复杂,因为存在非线性元件,不能叠加。此时需要分二极管(假定是理想二极管,非实际二极管1N4007)导通和截止两种情况计算。若是实际二极管1N4007,只能使用1N4007的电压-电流特性曲线近似计算。
 楼主| 看见未来 发表于 2011-11-3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看见未来 发表于 2011-11-3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2# yewuyi
因为第一个电路的话叠加大概也可以,就是交直流相对分别短路,所以先假设其中一个短路,分别计算后叠加也能求出,但第二种就不行,以前没想过这个问题,所以就想看看大家潜意识里是怎么求得。
maychang 发表于 2011-11-3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1N4007的电压-电流特性曲线可以写成一个函数,后一图一般也无法计算,只能一步一步叠代计算。
当年电子计算机就是为此目的而产生。
t.jm 发表于 2011-11-3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jm 于 2011-11-3 17:27 编辑

没什么好计算的,复杂一点的计算交给仿真软件就可以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maychang 发表于 2011-11-3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7楼。
genius202 发表于 2011-11-3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事什么软件啊
maychang 发表于 2011-11-3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9楼:
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
yewuyi 发表于 2011-11-3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多了去,PROTUES也不错啊,出个波形唰唰的。
 楼主| 看见未来 发表于 2011-11-4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膜拜各位大神!
xiaoke515 发表于 2011-11-4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轻轻的问一下,PROTUES不是单片机仿真软件么?
 楼主| 看见未来 发表于 2011-11-4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轻轻的问一下,PROTUES不是单片机仿真软件么?
xiaoke515 发表于 2011-11-4 09:46

能够单片机仿真,不是只能单片机仿真。单片机仿真找proteus,普通的找multisim。尼玛,到底是proteus还是protues啊?
yinyangdianzi 发表于 2011-11-4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这个问题不简单
我是新手226 发表于 2011-11-4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起码懂得大概怎么回事,然后去做仿真,心里就有个底,知道自己要仿真的是什么了
大道至简 发表于 2011-11-4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交直流叠加的电路多了去了,音频电路中间的那些节点,几乎都都是直流加上交流的
 楼主| 看见未来 发表于 2011-11-4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18# 大道至简
叠加是第一个图,因为都是线性元件。但是第二个因为二极管的存在,叠加定理已经不能用,只能分情况分析。
pengpeng1 发表于 2011-11-4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单片机软件也能做仿真啊!!!1
tuzihog 发表于 2011-11-9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这样的学习精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个人签名:loser

17

主题

1073

帖子

1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