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的:
小明是A镇上的邮递员,A镇的所有房子整齐的排列在一条马路两边;
A镇上的房子有1层的平房,也有好多层的多层楼房,每户人家都做着来料加工,每家一道工序,但不同的产品,家家做的东西也不一样,需要配合的家庭也不一样;
房子:
每个房子都有若干层,每一层住着一户人家;
每户人家都有前后两个门,镇上有个规矩,前门只进不出,后门只出不进;
有一天县里面说要将A镇的所有房子编号到每一户人家,方便邮递员投递,和追踪包裹;
县里面的领导由于事先不知道A镇具体有多少户人家,于是统一编好2048个门牌号;
第二天小明就去县里拿到这2048个门牌号;
第三天小明知道镇上楼层最多的那栋楼是镇长家的16层高楼;
于是小明每32个号码一组(因为每层都有两个门),将2048个门牌分成了64份,装在64个口袋里;
这时候村里的小李说最近县里有几个领导要退休了,都要回A镇住,具体回来几个也不是很清楚,
他叫小明预先留几个小数字门牌号(小数字门牌号优先配送);小明麻利的预留了前32份门牌号;
于是小明从镇长家第一层的住户开始钉门牌号,
他从第33个口袋的第一张1056号开始钉在第一层前门,1057号钉在后门;
第二层前门1058,后门1059;
第三层前门1060,后门1061;
...
钉完村长家的16层楼后,小明去到隔壁王奶奶家的1层平房,王奶奶家是专门熨衣服的;
前门1088,后门1089;剩余的门牌号码留在包里
钉完王奶奶家的1层平房,小明去到隔壁的小李家,小李家是一个3层小楼,住着3户人家,一楼做针线生意,二楼做纽扣,三楼做缝纫;
于是:
第一层前门1120,后门1121;
第二层前门1122,后门1123;
第三层前门1124,后门1125;剩余的门牌号码留在包里;
最后去了码头和钱师傅家;经过2天奋斗,小明终于编好全部门牌号了;
小明的快递事业马上开始了;
王奶奶家需要小李家三楼缝纫好的衣服拿过来熨;于是王奶奶在马路上大喊了一声:“小李家三楼,该送货过来熨啦”;1124->RTR
小李听到后,立马叫小明装了一车刚缝纫好的衣服,开向王奶奶家的前门;王奶奶在门口验收了一下货物之后(之前小李和王奶奶约定好每车100件,门牌号是1125),就让车进屋,卸货了;1125+Data
卸完货之后,王奶奶叫小明去马路东边专门做包装材料的赵师傅家拉一车包装箱来,于是小明开车卸完货的空车,去了赵师傅家前门,开进去之后赵师傅就装了一车包装材料,小明又立马从赵师傅家后门出发,送回王奶奶家里;
这时候小镇最西边的码头上林伙计冲着马路这边大喊一声:“船来啦,王奶奶赶紧准备装船、卸货啦。”王奶奶听到码头伙计的叫喊,立马叫小明装车,王奶奶家的熨好的衣服一箱箱的装到车上,发往码头;同时小明也从码头的货船上,卸下满满一车布料,送到镇长家1楼的钱师傅家,专门做裁剪;
小镇就这么愉快的运行着;小明的快递生意也是红红火火;
经过三年的发展,小镇的服装来料加工生意逐步壮大,小镇也有新的外来务工人员,房子不够住了,镇长于是请乡亲们去小镇马路边的一块空地上又盖了一栋8层楼,一楼专门负责给已经小有规模的服装产业打标签,做品牌,一共8层楼,设计了8个商标,8个品牌运营;
涵盖了男装、女装、童装、鞋子、帽子等等分类;
房子盖完之后,小明又从三年前64个口袋剩余的门牌号码里面,选了一组空闲的门牌号钉在新盖的8层楼;
又过了2年小镇上,宋大妈家的2层房子已经成了危房,经常漏雨,于是宋大妈家打算重新在原址该一栋10层大楼,小明听完消息之后,在正在拆迁的宋大妈家里,回收了5年前钉的门牌,经过1年的紧张施工,宋大妈家已经盖好了10层楼,小明将原先拆下的4个门牌重新钉在宋大妈的1、2层,又从之前的口袋里面继续钉了16个门牌到宋大妈家的3-10层的前门、后门;
盖完新房的宋大妈,笑眯眯的对小明说:“小明呀,你宋大妈我辛苦了一辈子,现在都老眼昏花了,已经拿不起针线绣花了,现在我打算开始新的生意,一楼用来做豆子加工,二楼做豆花,三楼做豆奶,四楼做豆腐,五楼做豆干...
码头的生意和装卸货物里面除了服装又多了大豆进口和豆干出口;
...
|
这是多主多从结构啊 厉害 形象 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