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英文读作“risk-five”)架构主要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开发人员于 2010 年发明,并且得到了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泰斗、图灵奖得主大卫·帕特森(David Patterson)的大力支持。2000年,RISC-V基金会将总部迁至中立国瑞士,更名为RISC-V国际基金会,这无疑能够帮助基金会避开更多政治风险。短短十余年,RISC-V发展高歌猛进。 2022年,市场上已经有100亿个基于RISC- V内核的芯片。其中,已有50%是来自中国。展现了其作为新型处理器架构的旺盛生命力。预计到2025年采用RISC-V架构的芯片芯片数量将增至624亿颗,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6%。中企对RISC-V社区具有非常大的贡献,还很期待与中企加强合作。中企也是积极参与到RISC-V技术、生态、标准等方面的建设,起到了关键核心作用。RISC-V国际基金会CEO Calista Redmond介绍,基金会22位高级会员中有12名来自中国。在国际标准建设中,平头哥领导了其中的11个主要技术小组,推动了29个技术方向的标准制定。平头哥拿到了全球首张架构兼容性测试证书。
RISC-V指令集的特点:
>开源和免费
>设计简洁,继承了MIPS的优点和风格
>模块化设计
>丰富的软件生态
RISC-V体系结构特点:
一个对学术界和工业界完全开放的指令集架构。
真正适合硬件实现的指令集架构,而不是一个模拟或者二进制翻译的指令集架构。
RISC-V是一个通用的指令集架构,而不是针对某个特定微架构的实现。
实现最小集合的整数指令集作为最基础指令集,可以用于教学。在此基础上还实现众多可选扩展指 ,以支持通用软件开发。
支持IEEE-754浮点标准。
支持众多扩展指令集。
支持32位及64位地址空间。
支持多核及异构架构。
支持可选的压缩指令编码,以提高性能、能源效率以及优化静态代码大小。
支持虚拟化扩展。
支持可伸缩矢量指令扩展(RISC-V V Vector Extension, RV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