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金龙:推动新质生产力需要基础研究储备

[复制链接]
396|0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jameswangchip|  楼主 | 2024-3-9 1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多次被提及,提出要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那么,创新的力量怎样才能被发挥出来?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金龙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给出了两方面建议。
首先,要持续进行基础研究技术储备。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一种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源头是基础研究,如果能在基础研究中找到新的赛道,就能引领一个新的产业。杨金龙介绍称:“我们当前在做的工作有两个:
一方面是分子器件,当前半导体的单位还是纳米,而分子的直径要小于1纳米,例如碳60的直径是0.7纳米,用碳60做器件的话,就有可能在单位面积内实现更高的速度;另一项工作是量子计算。”这些方面如果能够实现技术突破、实现产业化,就会给当前的生产方式带来很大的变革,因此基础研究仍然要持续做。
第二,要给拔尖人才提供特殊“微环境”。
“要做原创性基础研究,就需要创新人才,尤其需要能够长期坐冷板凳进行创新的人才。因此,国内自行培养拔尖人才显得尤其重要。”杨金龙说道。他认为,当前国内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有所欠缺。我们的大环境所做的是普惠的教育,而拔尖人才的培养则需要特殊要求的“微环境”。杨金龙说:“所以我们在学校做了一些
‘试验田’,在一些顶尖高校试点。”当前,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非常久的培养周期。因此,杨金龙建议,要挑选一些优秀的苗子,本硕博连起来进行贯通式培养,打通不同阶段的课程。杨金龙同时建议,尖端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要与国家的战略科研单位密切配合,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参与这些重大项目研究,以此帮助学生在学习阶段了解国家重大需求、了解学科前沿,以此开拓人才视野,以实现更高层次的创新。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相关帖子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06

主题

5887

帖子

226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