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栋春 于 2025-2-14 11:15 编辑
#申请原创#@21小跑堂
做为一名需要经常面对众多品牌形形色色工控电子设备维修工作的电工,在处置故障过程中不免因缺少线路原理图,而导致维修工作十分被动。无奈为了“身上衣服口中食”,又不得不坚持下去,于是只得采取终极方法——对照线路板进行原理图反绘,以便故障分析排查和日后存档备用。
正因上述原因,本人进行反绘线路图操作较多的(图示是众多线路图中几张),虽然同专业人士有巨大差距,不过有些心得体会自认为还是有参考价值的,故不揣浅陋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能帮到那些提起线路反绘就打退堂鼓的同行。就反绘线路图来讲,本人以为只要抓住提纲挈领按图索骥,再加上一些耐心和细心,将不再是难事。
所谓提纲挈领,其本质就是要首先确认所需反绘线路板中核心IC,随后以该IC为中心观察其它附属于它的IC或一些重要的元器件,例如:运放、比较电路;A/D或D/A转换器;光电耦合器;功率三极管、MOS管等。如此一来,整块线路板的功能框架便成形了。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便是查明核心IC的功能和其功能管脚的走向,当然“万变不离其宗”,查看核心IC典型应用线路图,也能在最大限度上帮助我们确定线路走向,做到有的放矢。当然,有些线路就是在典型线路上的改进应用,我们秉着“求同存异”的方针,只要比对和典型应用线路不同之处,反绘成图即可。
在将整个线路最为核心的部分做了了解之后,我们只需静下心来借助带有蜂鸣器的万用表“通/断”档,顺着PCB板上的走线捋一下附属电路,便可将整块线路的走向和各个子线路的作用了然于胸。在上面两个先期准备工作做好后,我们便可以较为轻松地将线路原理图反绘出来,至于绘制完成后的元器件编号、参数确认,重要部分管脚线路的走向核对,更是不再话下。
最后本人分享几点有关线路板原理图反绘的注意事项和经验教训,供大家参考:
1、当面对一款元器件众多的线路板,首先要做的是功能区域划分,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只会让反绘工作难以开展;
2、对于双层或多层布线的PCB板,一定要在熟悉相关IC功能和典型应用的基础上,再开展反绘工作,否则极有可能会让反绘工作走进死胡同;
3、鉴于现在的集成电路功能是越来越丰富,管脚也是越来越多,典型代表便是MCU/DSP芯片,如果将其所有管脚在一页上全部绘制出来会显得十分拥挤不堪,对此我们不妨在反绘过程中将集成电路闲置的管脚不做理会,对一些功能单一固定的管脚只做简单标识,如此一来会让整个反绘工作变得比较简单,也让线路图显得更为简洁明了;
4、对于一些关联节点较多的线路,如果一并绘制出来受篇幅和线路布局等因素影响会十分不便,为此我们大可以灵活采用节点标注法,进行分段分区绘制线路图,确保证线路的简洁明了完整;
5、如上面所讲,现在很多设备的线路板都是多块存在的形式,它们之间的联系多是插针插座、FPC软连接等方式,在面对这种情况进行反绘时,不妨根据接插件的编号标明线路去向,能在极大限度上简化绘图压力(如图所示);
6、在排查PCB线路走向时,通常使用万用表带有蜂鸣提示声的“通/断”档,不过绝大多数万用表该档位的判别依据均有一个电阻值(大部分为20Ω为界),因此在排查过程中还要关注一下万用表显示的数值,以免将一些小阻值电阻遗漏,例如开关电源电流采样电阻、保险电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