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源端阻抗匹配问题

[复制链接]
5423|23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ygyszb|  楼主 | 2012-9-26 15: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图所示,这是一个源端阻抗匹配,上面说源端内阻+串接电阻Rs要略大于传输线阻抗。(轻微过阻尼)
但是我根据式P=(R0 -Z0)/(R0+Z0),来看的话,怎么都是欠阻尼。求解。
此处我将源端内阻和串接电阻之后当做R0来计算的。

QQ截图20120926153052.png (87.72 KB )

QQ截图20120926153052.png

相关帖子

沙发
CrazyWill| | 2012-9-26 15:47 | 只看该作者
源端串联端接,
驱动器到Rs距离短,可忽略此距离间反射,因而进入传输线传输的信号幅值为Ui=U*Zo/(Zo+Ro),假设时延为t,
1)负载端无端接,假设此时负载输入电阻无穷大,则负载端反射系数P=1,t时刻,负载端获得信号2Ui,
     2t时刻,反射信号回到源端,阻抗匹配,被源端吸收;
2)负载端Zo并联端接,则阻抗匹配,t时刻,负载端信号幅值为Ui。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板凳
xygyszb|  楼主 | 2012-9-26 16:01 | 只看该作者
“Ui=U*Zo/(Zo+Ro)”这个式子我在很多书籍里都看到。但是该如何去理解它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地板
xygyszb|  楼主 | 2012-9-26 16:02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图上的轻微过阻尼你能否解释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
shixiaowei7758| | 2012-9-26 16:37 | 只看该作者
欠阻尼:如果负载阻抗大于传输线特性阻抗,那么负载端多余能量就会反射回源端,由于负载端没有吸收全部能量,故称这种情况为欠阻尼。

过阻尼:如果负载阻抗小于传输线特性阻抗,负载消耗比当前源端提供能量更多能量,故通过反射来通知源端输送更多能量,这种情况称为过阻尼。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
xygyszb|  楼主 | 2012-9-26 16:47 | 只看该作者
那么二次反射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把驱动源端内阻看成负载?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
shixiaowei7758| | 2012-9-27 09:22 | 只看该作者
个人感觉在传输的过程中,重点考虑的高速信号的边沿,从传输方向上把后面的看成负载是可以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8
HWM| | 2012-9-27 10:14 | 只看该作者
to LZ:

严格匹配应该是源端(含内阻)和终端(含负载)都须与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匹配,这样才能使信号完整。

若严格匹配不满足,可能产生振荡。如果源端“内阻”大于特征阻抗,则为过阻尼。过阻尼下虽然振荡不会产生,但脉冲边缘会比较“平滑”,所以需要控制过阻尼的程度——即轻微过阻尼。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3 收起 理由
GavinZ + 1
chhg616 + 1
weilaiheike + 1
9
shixiaowei7758| | 2012-9-27 11:19 | 只看该作者
个人感觉在传输的过程中,重点考虑的高速信号的边沿,从传输方向上把后面的看成负载是可以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0
阮天宇00| | 2012-9-27 12:53 | 只看该作者
8# HWM
怎一个吊字了得~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1
xygyszb|  楼主 | 2012-9-27 15:28 | 只看该作者
to LZ:

严格匹配应该是源端(含内阻)和终端(含负载)都须与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匹配,这样才能使信号完整。

若严格匹配不满足,可能产生振荡。如果源端“内阻”大于特征阻抗,则为过阻尼。过阻尼下虽然振荡不会产 ...
HWM 发表于 2012-9-27 10:14


还是不太明白,为什么源端内阻大于特征阻抗,就称为过阻尼?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2
jeaper| | 2012-9-27 18:33 | 只看该作者
按 5楼 的解释,这种情况应该是欠阻尼啊。
我感觉应该有点欠阻尼,这样源端有轻微的高频振荡,以抵消传输线对高频的损耗。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3
xukun977| | 2012-9-27 23:20 | 只看该作者
用低频电路(自动控制中关于二阶系统那些东东)知识往高频电路上硬套,不靠谱!误人子弟!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4
HWM| | 2012-9-28 08:24 | 只看该作者
严格分析必须考虑源阻抗负载、传输线长度截面(甚至材质)、信号带宽等因素。如果无限制地“提高”信号频率至毫米波内,甚至还须考虑整个“电路”的空间形态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5
batsong| | 2012-9-28 09:0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是什么仿真软件不错啊,还有传输线模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6
xygyszb|  楼主 | 2012-9-28 13:06 | 只看该作者
用低频电路(自动控制中关于二阶系统那些东东)知识往高频电路上硬套,不靠谱!误人子弟!

125557125556


125559125558
xukun977 发表于 2012-9-27 23:20

你这个是什么仿真软件?略高和略低差距怎么这么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7
GavinZ| | 2012-9-28 23:29 | 只看该作者
用低频电路(自动控制中关于二阶系统那些东东)知识往高频电路上硬套,不靠谱!误人子弟!

xukun977 发表于 2012-9-27 23:20

你用LTSpice仿真这个电路,我个人认为是“不合适的”,也就是说你使用了错误的工具,所以,错误的工具给出的仿真结果不可信;

你使用loseless TL模型,delay是0秒,这简直就是纯粹理想的,这违反了我现有认知————这个电路没有反射。
而你仿真出来了反射,这不可理解。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8
GavinZ| | 2012-9-28 23:49 | 只看该作者
我也用LTSpice这个对于射频仿真“不靠谱”的工具做了个看上去靠谱的仿真结果,结果证明HWM对于射频的知识更可信,更靠谱。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9
xukun977| | 2012-9-29 02:17 | 只看该作者
1,有些东西看起来“不靠谱”,却很流行,比如信号中的阶跃响应,冲击响应。
2,你现在的认知是错误的。像JZ0095网友经常玩高频,看一眼就知道问题在哪了。
    下面的两个图相比较,你看了更郁闷(俺按照你说的加延迟了)
3,毛竹席教导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敢于质疑,而非盲目信从
4,晚安,祝你中秋快乐!

1111.jpg (12.35 KB )

1111.jpg

2222.jpg (10.83 KB )

2222.jpg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0
HWM| | 2012-9-29 08:40 | 只看该作者
建议看些“鬼扯”的玩意儿比较靠谱....

至于那位....,算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个人签名:有两种设计师,一种是已经遇到信号完整性问题,一种是即将遇到信号完整性问题。 混元电子技术交流群:182196702     混元电子淘宝店铺

131

主题

2551

帖子

22

粉丝